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发现美洲至少已经有三次了,距今最近而且宣扬最多的是不到500年前哥伦布的那次发现。公元1004年左右,冰岛人利夫·埃里克森就曾在加拿大海岸登陆。他报告说,那是一个有着良好牧场、气候温和的地方。葡萄和谷物长势繁茂。他把这块土地称做文兰(VineLand),意为“适宜种植葡萄之地”。在那个时候,大西洋北部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得多,来自冰岛的流亡者得以在加拿大戴维斯海峡对岸的格陵兰岛建立居民点。他们的两个建有石屋、教堂和牧场的村落,在不断变冷的气候条件下一直保留到1400年。古老的北欧传奇故事表明,在这400年间那些殖民地开 相似文献
2.
《皇清职贡图》是为展现清朝“统一寰宇,凡属内外苗夷莫不输诚向化”的不世之功所绘制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勾勒了在清帝国日渐“一统”的广袤疆域上,经过改土归流、多年教化之后已经完成和正处在“化夷为民”进程中的边民形象。其图说纠正了地方官员“汉”即“中华”的错误认知,表现出强烈的“民化”取向,并使用多元文化标准如融合了儒家文化的满族发饰服装、“淳朴”特质等来评判族群向化,积极呈现儒学对少数族群的“教化”成果。这种多民族文化的塑造、融合和使用实践,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精神和宽阔胸襟的中华帝国形象,是乾隆“中华天下观”的重要体现,对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独立的文学批评专论,堪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曹丕在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论及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和多样风格。其中格外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阐述,可以说是开创了以“气”论文的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且重点阐释“文气”说这一核心观点,探究曹丕的主要文论思想,并领会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引领一个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更是一段带领人类文明向上提升的历史。郑和能够全盘而成功地完成七下西洋壮举,是在前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航海能力,经过成熟发展的协助之下才能成就。这一切,又都可以从《郑和航海图》中展现。《郑和航海图》的高明与先进,是长久以来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经验累积的成果,并有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具体交流的意义。这些传承与交流,造就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并在《郑和航海图》上具体而完整的呈现。所以如果用《郑和航海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在目前中国提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为自古以来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将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3月 15日 ,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先生历经 14年的潜心研究 ,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中国明朝回族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舰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是环球航行的第一伟人”的惊人结论。 2 0 0 2年 12月10 - 12日 ,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郑和研究会联合在昆明召开“第二届昆明郑和研究国际会议” ,特邀孟席斯先生莅会发表专题演讲。会议开幕式上 ,孟氏向大会组委会赠送了 2 0 0 2年 11月刚出版的 5 78页的专著《14 2 1年 :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鉴于是书尚无中文译本 ,会议期间有多位学者建议孟氏撰写一份简明扼要的全书梗概 ,寄给会务组翻译后发表出来 ,以供中国读者了解是书概要。本文即是根据孟席斯先生 1月 3日用电子邮件发给译者的稿件翻译而成。为便于读者阅读 ,译者特加译注数条 ,供大家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8.
1492年10月12日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日子。有趣的是,当年8月3日,当他率领三艘西班牙远征船离开巴罗斯港扬帆西行时,他脑子里装是的“大汗”中国,因为西班牙国王费南迪赋予他的使命是与中国“大汗”结盟以夹击穆斯林,孰不知哥氏要拜见的蒙古“大汗”早在1368年就被朱元璋取代了。由此可见,当时东西方之间互相闭塞到何等程度! 事实告诉人们,16世纪以前,世界各民族在各自传统地域内活动,保持着相对闭关自守的状态。世界各地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并非一直存在着多方位的经常的联系,就连 相似文献
9.
1997年8月17日,由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郑和纪念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绿野仙踪休闲城隆重开幕。展览引起了马来西亚各界人士的关注,产生了轰动效应。展览在吉隆坡展出8天后,又分别在马来西亚的新山、怡保、槟... 相似文献
10.
世界航海先驱郑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但他的出生地、家世却鲜为人知。因史书记载仅有《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5字,其余官书、地方志书都未载,因而郑和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直到1911年,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发现昆阳马哈只碑;1936年辛亥革命元老李鸿祥、云南通志馆李 相似文献
11.
12.
少数民族文化与文论经典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与文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彼特拉克开欧洲近代启蒙思想之端,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明代回族思想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李贽首倡"童心说",喊出中国近代哲学、美学、文学第一声,似也堪称中国启蒙思想之父。人文主义和"童心说"在哲学上构建了自然人性论,并以之为武器批判天主教神学和宋明"新理学"——"新神学"中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人文主义和"童心说"的文艺思想都是其哲学思想的延伸,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和本质内涵,都主张把觉醒后的人作为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主张从市民中找诗,都主张作家要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并彰扬人文主义思想或"童心"等。欧洲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古希腊"的旗号,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文学;李贽推崇、尊重孔孟开创的先秦儒学,猛烈批判程朱理学,其非孔反孔言论主要针对道学家把孔子思想神化为亘古不变的教条而发。欧洲人文主义者秉承模仿说,更突出社会生活对作家创作的决定作用,更强调文学的反映功能;李贽秉承"言志"、"缘情"说,更突出创作主体的作用,更强调文学的表现功能,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然人性表现观。李贽的"童心说"与欧洲人文主义无"贸易关系",但与人文主义文心相通,并体现着中华文化与文论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他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有名的文艺理论,但后人在使用他的"夺胎换骨"时,往往把它说成了"脱胎换骨"。事实上,"夺胎换骨"和"脱胎换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庭坚的文学主张是"夺胎换骨",而不是"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989年7月24~26日,“纪念美洲发现-两半球相遇国家委员会伊比利亚美洲会议”第七次会议在危地马拉召开,以“美洲印第安人民的参加及意义”为专题进行了研究。参加第七次会议的代表团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智利、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西班牙、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引渡白彦虎与“投敌叛国”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7年10月,清同治年陕甘回民反清起义失败。1877年12月~1878年3月,3支陕甘回民义军余部进入俄国七河地区定居。此后,清政府曾4次引渡白彦虎,欲置死地而后快。4次引渡也攻破了白彦虎投敌叛国、中华败类之谬论。证实了白彦虎在陕甘回民起义中的突出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