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在转型期该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女性就业者、残疾人等。转型期的社会变革和弱势群体自身某些素质和能力的不足 ,使得该群体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困境。据此 ,发展服务业与民营经济 ,拓宽就业渠道 ,对弱势群体出台扶持政策并实施特别管理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完善就业保障 ,促使弱势群体实现自我社会资本生成应是有效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更应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了城镇新弱势群体就业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对所研究的新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新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的理论依据,分析城镇新弱势群体就业中一些问题,从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就业、创业和人文关怀六个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体制外”人、农民工和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四部分人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发展 ,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 ,生活贫困 ;社会地位下降 ,权利难以维护 ;心态矛盾复杂 ,抱有不满情绪。需要从就业、收入分配 ,法律援助、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不仅是党和政府责无旁贷的任务 ,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结构性改革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下,出现了一部分易受劳动力市场排斥、就业前景有限的弱势群体。发展正规就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深入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以大学生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尊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差异性,从政府支持、信息支持、市场支持、社会支持、高校支持和家庭支持等六个方面,寻找具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解决对策,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顶层设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社会支持,将社会支持转化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内驱力,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阶段,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收入低,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下降,权利难以维护;心态矛盾复杂,抱有不满情绪等问题,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笔者对解决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问题,在就业、收入分配,法律、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城乡弱势群体应主要包括以下群体:城镇失业或下岗工人、城乡低收入者、孤寡老人和孩子、病弱无助者、残疾人、精神失常者等。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在文化教育和社会政治地位上,他们都处于社会弱势境地。城乡弱势群体问题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增长,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不利于国家长期稳定。因此,应从拓宽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地位的高度,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特殊人群集合体。其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有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因此在分析弱势群体的特点、犯罪原因的基础上,对犯罪现象由消极处理转变为积极预防,并寻求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是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特殊人群集合体。其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有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因此在分析弱势群体的特点、犯罪原因的基础上,对犯罪现象由消极处理转变为积极预防,并寻求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主要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就业困难已经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下岗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能否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大局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和社会性两大类。目前我国城市中的交通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工具设计等未能充分考虑交通弱势人群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其社会排斥问题。生理性弱势群体参与城市交通的社会排斥主要包括基本出行、教育和就业、消费娱乐、社会心理几个方面,社会性弱势群体参与城市交通的社会排斥则主要表现在空间、时间、经济、社会关系网络几个方面。解决我国城市交通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可在构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模式,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降低弱势群体出行的交通成本,建立城市交通中社会排斥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公正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均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的功利性、制度的排斥性、社会的稚嫩性和弱者的自卑性。分析社会弱势群体难享社会公正的原因,提出实现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公正的路径主要有: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培育社会组织体系、利用文化传播体系和形成社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弱势群体及其社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艳秋 《南都学坛》2003,23(3):103-106
弱势群体源于社会变革和公民个体的生活变迁。弱势群体与一般社会公众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和区别 ,不仅在生活内容和生活水平上 ,也包括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着力转化、提升弱势群体是社会控制和政府管理的重要课题。具体应做到 :加强舆论引导 ,正确认识弱势群体 ;尽快建立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与监测机制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尽快建立弱势群体扶助机制 ;启发和调动弱势群体自身的积极性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 ,提高弱势群体自立能力 ;大力发展经济 ,拓宽弱势群体再就业渠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人民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人人能够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能否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低收入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员普遍身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六难”,即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子女教育难和法律救助难。而要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就极为关键。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二是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5.
对弱势群体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物质经济上的匮乏、生活的无助与脆弱 (经济、政治等 )、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的特征。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摆脱自身的困境 ,解决自己的问题。笔者认为 ,作为社会问题的弱势群体问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在这方面 ,笔者从政府社会保障层面 ,经济层面 ,社会政策层面 ,NPO、NGO层面几个层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3,(1)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处于无力地位,需要帮助的群体,在社区中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孤寡老人、弃婴孤儿、残疾人、精神病人、下岗职工等等。弱势群体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特别予以关注。社会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解决弱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从最初的施舍慈善行动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性质,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救贫济弱的特征。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社会工作更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特别是为贫困户、优抚户、孤老残幼服务,解决其实际生活困难的社会性工作。这些都要求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法是大陆法系国家学者提出的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法学领域,社会法特别是其基本理论问题有很大的争议。通过多角度、广范围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研究意义的讨论、现实意义的估价、以及社会中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社会法和社会法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以便大家对于社会法学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朱海波认为,在学科建设上,应当将社会法定位为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在理论研究上,目前可以策略性地运用多角度界定的路径,从而分层次、分阶段地促进社会法理论的逐步完善。刘建成认为,可以从社会法学作为反映时代主题的主题性法学、社会法学对多元差异性主体的终极关怀以及作为法哲学、实定法与社会学的交汇点所具有的价值三个角度来揭示社会法学研究的意义,从而为当下的社会法学研究提供一个深层的理性视角。刘伟认为,作为弱势群体的行乞者的问题值得关注,行乞者也必须被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来对待,从而进一步解决对人的尊重和社会进步的矛盾,即正义和效率的矛盾。龚晓洁、杜以芬认为,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探讨社会法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构成了阻碍社会公正实现的障碍,有鉴于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实现社会公正的缺陷,所以需要社会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弱势群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失业;促进就业既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就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弱势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残疾人长期处于就业市场的边缘,笔者认为主要是社会排斥造成的,正是在制度排斥、观念排斥、教育排斥等多重社会排斥的叠加作用下,构建了残疾人恶劣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在救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显示,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救助弱势群体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政策的体现,是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增长的需要,能防止社会问题不断滋生。构建社会安全网,救助弱势群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应完善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和政策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资源,让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