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沈从文是一位二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的有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个出色的“乡土文学家”。他怀着对故土和乡亲的深沉的爱,在作品中极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湘西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这些美的人情美的山水,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湘西众多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其中湘西少女形象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些少女不仅有着健美的外形,也有着纯洁的内心,表里一致,形神和谐,或聪慧沉静、天真无邪;或坦直粗野、率真炽烈。形成了独特的、生长在湘西这片古老、淳朴土地上的美的少女形象群。这些少女形象,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本文想就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甜美谈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们这方山水长五谷杂粮,长辰河高腔,长美丽动听的古老传说,也生长着一个个骠悍壮实的苗家汉子和野性倔强的女人们。都说湘西女人是母亲的小背篓背出来的。从她们出世满月那天起,母亲就用小背篓背着,背出一个风情万种的俏阿妹,背出一个高山民族的希我望。当姑娘们打着红花伞在悦耳的唢呐声和热闹非凡的炮竹声里半羞半喜地迈进男人家门槛的时候,便和她的祖母母亲姑姑们年轻时一样结束了少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便拥有了这个沉甸甸、掷地有声的“我家女人”称谓,便挑起了沉重如山的生活……她们与自己的丈夫或是自由恋爱或是经由父母包办而走到一…  相似文献   

3.
湘西背篓     
黄青松 《民族论坛》2007,(11):34-35
<正>放眼湘西,扑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之中最惹人眼目的就是湘西背篓了。如果说青山绿水是湘西写在蓝天白云下琅琅上口的诗行,那么背篓就是在诗行中跳动的精灵。(一)在湘西,背篓是人们劳作的最基本的工具。山多、山高、山陡,背篓一上肩,山多不要紧,这山爬了爬那山;山高不  相似文献   

4.
刘晓蓉  张显成 《民族学刊》2020,11(4):80-88, 138-139
宝卷是我国民间民俗文献整理的重要史料资源。对宝卷类别考释当下学界诸家或笼统繁复,或交叉重叠。作为湘西民俗的重要载体,湘西宝卷在承继中华宝卷共性的基础上又独具地方特色:(1)从宝卷历史分期看,湘西宝卷历史跨度大,既有“新宝卷时代”之宝卷,还存“古宝卷时代”之最早底本;(2)从民间宗教属性看,湘西宝卷是一种“兼具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的宝卷,这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3)从讲唱程序归类,湘西宝卷目今只存活于当地丧葬与祭祀活动中,这亦乃全国他处宝卷所不备之特质。然由于划分标准非唯一特性,对湘西宝卷类别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正>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苗、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多样  相似文献   

6.
山洞溪漂流     
湘西北边陲,桃源、安化、沅陵三县交界之处,有一古镇——西安镇,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一个商贾云集、物流交汇之地。辖内有一溪,名山洞溪,溪水清澈,跌宕起伏,是漂流的绝佳去处。 七月酷暑,经过七弯八拐,我们一行人被当地司机用小巴车送上山顶。漂流开始了,我们或两人或三人一艇,被工作人员由落差约5米高的U形槽放下去,艇载着人好像腾空飞跃,啊,哇,噢,男人、女人、孩子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就在艇与水面接触的一霎那,水花迸射,如潮般从脖颈涌向全身;艇直往水里沉,水直往艇里灌,人如同置身于水底,旋即又浮出水面,瞬间已被激流送出好几米远。  相似文献   

7.
<正>湘西雕花床,在湘西民间,又叫"滴水床"或"千工床",之所以名之日"滴水床",并非是床头水滴淋漓,而是指雕花床的外观类似于一般屋宇的层进式结构,每一层床檐均取屋檐滴水之意;一般有"两滴水"、"三滴水"、"五滴水"、"七滴水"之称,最多的竟然达到"九  相似文献   

8.
神秘湘西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F0004-F0004
<正>美酒好喝尽情地喝,日子好过尽情地过,9月20日上午10时许,一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演出《神秘湘西》在《湘西酒歌》的序歌声中隆重登场。整场演出共分《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祝福湘西》三个篇章,节奏  相似文献   

9.
<正>大湘西的行政区划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持续性的调整之中。从民国初期,辰沅道一道管辖湘西19个县,到民国末期湘西分属于三个行政督察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  相似文献   

10.
《走进湘西》大型电视纪录片是配合湖南西部开发而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在今天的开机仪式后,摄制组就启程上路了。我衷心祝愿各位朋友一路走好,愿你们满怀希望而去,满载丰收而归! “走进湘西”,怎么走,才走得进?我们不仅要看到湘西的外表,更要看到它的深刻内涵;不仅要看到湘西优美的山光水色,更要看到它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看到湘西的暂时贫困,更要看到它美好的发展远景。 走进湘西看山看水,是一种享受和陶醉。湘西有闻名于世的张家界,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粗犷的雪峰山,奔腾的沉水河……大山,铸造厂湘西的筋骨和气魄;大…  相似文献   

11.
大湘西的行政区划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持续性的调整之中。从民国初期,辰沅道一道管辖湘西19个县,到民国末期湘西分属于三个行政督察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西一个行政区管理永顺、沅陵、会同三个专区23个县,到1997年形成了一州两市的格局。这种调整从行政区划地域来说,是一种由大变小的趋势;从行政建置来说,是由少到多的设置。随着行政建置的变化,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3,(7):59-65
在湘西,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是学校老师、企业经营人、政府公职人员、普通市民或农民,但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在湘西民族特色工艺领域,努力学习、传承、探索、创新,用巧手共同编织民族工艺发展梦!让我们仔细聆听他们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心声,向这些遵循己心指引,为湘西民族工艺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艺人致予敬慕之意。  相似文献   

13.
<正> 1949年春爆发的“湘西事变”,是解放前夕我国民族地区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变乱。它不仅波及湘西各县,而且震动省内外,影响很大,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一个历史事件。本文就这次事变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其影响做些初步探讨。有人认为,湘西事变是国民党当局内部的派系斗争、争权夺利引起的。其实,这只不过是问题的一方面。从近代湘西社会的特点看,这次事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近代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国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支撑。对湘西来说,没有新型城市化,就没有对外形象、没有发展速度、没有脱贫致富。城市发展具有非均衡性。作为后发地区的湘西,立足现实基础,集中资源和力量,推进州市共建共管,率先做大做强州府吉首,是走具有湘西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首要选择。一、以宽广视野、战略思维谋定州市共建共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一、建设文化湘西必须以发挥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作用为切入点"湘西自治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湘西"战略目标,要求全州文化部门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发展环  相似文献   

16.
谷中原  方凯 《民族论坛》2003,(10):15-16
一、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结构现状农民科技素质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劳动的历史演化中,养成的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运用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精神潜质。作为一种生存智慧和文化模式,科技素质也是以结晶体的形式而存在的。任何时代的社会主体的科技素质结构都是不同时代和具体生存环境的自然反映。湘西农民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科技素质结构。1、从科学层面来看,湘西农民科学素质结构尚未成型。主要表现在科学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绝大多数农民对劳动对象或劳动过程的认识还处于感觉阶段;只有少数知…  相似文献   

17.
<正> 神巫文化(亦称巫文化或巫鬼文化)至今或浓或淡地存在于世界各地。作为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文化形态,它在中国的遗存,南方较北方盛,南方又以黔东南和湘西为盛。本文试以湘西为对象,谈谈神巫文化的特征。湘西神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楚文化中含有大量的神巫文化成分。一说到神巫文化,人们往往只想到它的原始图腾崇拜,以及敬神信巫的迷信观念,甚至把它和迷信完全等同起来。我们不否认神巫文化产生于原始的图腾崇拜时期,其中夹杂着不少迷信色彩的东西,但若以此日之,不去进一步挖掘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和其中丰富而健康的那部分内涵,望文生义、浅赏辄止,无疑是对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大湘西,泛指湖南西部的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直到今天,这一地区的经济仍然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国主要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与交通长期的落后封闭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层次不合理,科技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局面,从而在新经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一、大湘西信息业现状在信息社会,信息同物资、能源一起构成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产生、处理、管理和使用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随着…  相似文献   

19.
一对婚外情人在女人斩钉截铁地提出分手时,男人突然眼露凶光,摸出身藏的匕首,丧心病狂地朝女人身上猛刺17刀。女人当即丧命,男人也命丧刑场。这起轰动当地的杀人命案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思索……外出打工的少妇投入他人怀抱梁小莉,1970年出生在湘西南会同县堡子镇上访村一个农民家庭。20年后,当小莉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时,父母将她许配给毗邻的靖州县太阳坪乡农民明传彬为妻。婚后,小两口生育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拮据但平静。转眼到了1993年,外出打工的浪潮席卷了湘西南。经不住姐妹们劝说,梁小莉抛夫别子,来到了…  相似文献   

20.
<正> 湘西,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这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湘西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同时也极善于吸收汉民族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这种吸收与融汇,推动了湘西社会历史的前进。回顾历史,人们发现,汉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传入湘西,主要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