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并就它的特点作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法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上既遵循科学透视的法则和规律,又不被一般的法则和规律所约束;以大观小的运动透视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上高度艺术性的风格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透视看中西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审美观照方式,西方绘画通过自身的文化演变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来自于中西两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表现及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注重“自娱”,强调感性。西方绘画由于偏重于写实主义及对科学的崇尚,所以表达方式倾向于理性化。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方式。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部分经典绘画作品为解读视角,对蕴涵其中的哲学思维进行剖析后发现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都不刻意模仿对象,而是贯穿着物我贯通的创作宗旨,这正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维在传统绘画艺术领域中的体现。"天人合一"思维方式强调心与物的融合,由此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迥然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特点,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形态等,引出其形式语言特点,从而获取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特有的艺术审美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5.
与焦点透视相比较而言,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更强调的是表现生命,更注重表现画家胸中的自然。作为中国绘画所独有的散点透视之法,其发生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对于自然物象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6.
《边城》与"五四"以后占主流地位的社会剖析小说有着深层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源自作家思维方式的不同。沈从文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他很大程度上拒绝了西方小说因果的和逻辑的模式,而采用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注重感受和直觉体验的模式。《边城》将人与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都置于同一个平面之上,描绘了一幅完整的湘西风俗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偏重一种类似"笔记式"的构图,讲究"写心论"和"畅神说";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侧重一种类似"照相式"的构图,讲究一种可视性的描绘.从社会文化背景、观察方法、空间观念比较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西方绘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世界绘画主要分为东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东方绘画以中国画 (水墨画 )为代表 ,西方绘画以西洋画 (油画 )为代表 ,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 ,由于形成民族文化的因素不同 ,造成了中西绘画的差异 ,了解了中西绘画的这些不同点 ,有利于在各自的发展中 ,互相取长补短 ,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塞尚是19世纪的艺术大师,后期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又称为现代派艺术之父。塞尚极具艺术个性,擅长静物、肖像和风景,强调主观感情,注重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彩和体积,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不断地演变、提高,形成了各自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使中、西传统美术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包括:透视原则差异、造型手段差异、造型原则差异、设色原则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构图差异探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偏重类似"笔记式"的构图,讲究"写心论"和"畅神说";西方风景画的焦点透视侧重类似"照相式"的构图,讲究可视性的描绘.于是就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长卷式构图和西方风景画的几何式构图.  相似文献   

12.
王飞 《南都学坛》2010,30(5):138-139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可分为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自唐代以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工整、清丽、写实的风格一直是画坛的主流。南齐时期的谢赫将中国绘画的要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谢赫很清楚地告诉后人:用笔、写实、色彩、构图以及写生是画面组成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国画蕴涵着丰富的古典生态审美智慧,与西画有着不同的形态与美学原则.国画作为东方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其所使用的"文房四宝"及其所遵循的"自然"、"散点透视"、"气韵生动"、"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意在笔先,寄兴于景"等等创作与美学原则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科教兴国的新形势下 ,美术教学应该与市场经济、学生的思想意识、就业观念等相联系。对美术技法理论中透视学体系的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   

16.
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科调整,中国传统绘画教育面临新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普及教育的意义丧失;传统绘画教育课程设置忽视自身特点;传统绘画思维方式西方化。中国传统绘画在当前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在现今的中国,美术是较早地接受后现代主义的。特别是在1989年以后,人们对后现代绘画开始争鸣,认识也逐渐清晰起来,并在近几年的画坛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倾向。表现特点为:一是多元共生的趋势;二是西方中心意识的逐渐减弱;三是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四是对绘画语言的重视;五是艺术商品化急剧发展;六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即雅俗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