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对灵感思维的研究和探索由来已久,尽管至今仍众说纷坛,但归纳起来有六种观点,形成两种对立的灵感思维观。 第一种是神赐说 神赐说认为:灵感是神的诏语。在人与神的交往中,超然之“物”凭附于人身上,并赐予人以神灵之气。这种“着魔于神的人”当精神处于迷狂状态时,神妙奇怪、莫可名状的灵感便倏忽而来。这是原始灵感的意义,它的原意就是通神或吸入了神赐的灵气。在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神赐说”。柏拉图说:“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  相似文献   

2.
艺术本质论     
艺术本质是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当前艺术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因此,开展艺术本质问题的讨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 关于艺术的本质,在文艺发展史上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艺术是对客观 现实的摹仿、再现;一是认为艺术是对主观情感的表现。前者称为“艺术摹仿说”,后 者称作“艺术表现说”。从美学传统上来看,一般说来,西方古典美学侧重于“摹仿”, 中国古典美学则偏重于“表现”。英国美学家H·奥斯本(H·Osborne)在《美学与 艺术理论》一书中,曾作过比较分析。他说西方古代的美学思想。基本上是自然主义 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就《英国美学杂志》主编H.奥斯本的《论灵感》一文中提出的问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毛星同志,复旦大学蒋孔阳同志写了两篇文章,以及译者朱狄同志的《译后杂记》,作为关于灵感问题的笔谈发表,希望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德军 《社科纵横》2012,27(12):111-113
杜甫的“有神”说不仅是对六朝以来文艺领域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唐代以追求“有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潮的组成部分.概而言之,其美学内涵主要是指自然之美、风骨之美和兴会、灵感神妙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中国传统美学由此派生出了以“神”为精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灵感,按照古希腊人的最初理解是指神的灵气,即诗人在创作时吸入了诗神的灵气,才使作品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早期希腊人看来,雕塑、建筑与诗、音乐有所不同。雕塑家和建筑家都是艺匠,他们所从事的雕塑和建筑活动,纯粹是人的活动,他们以明确的数量关系使作品达到均衡相称;而诗人和音乐家则是从神祗那里吸入了灵感之气,形成了由神附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使宇宙秩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诗和音乐既不是原料意义上的技艺生产,也不是一般规范化的制作,它们是作家求助于阿波罗神和缪斯女神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  相似文献   

6.
以哥德尔定理为探窥器,指向灵感的具体机制,是鉴于两方面的谋虑:其一,古今中外灵感理论的现状迫使我们在方法论上开辟新的“操作面”,其二,哥德尔定理的深层哲学蕴藏可能助于这一开辟。 当代灵感理论鸟瞰 灵感问题自钱学森教授首倡建立“灵感学”以来,人们开始重新闻入这一块哲学和心理学的“禁区”。有一位首批闻入者曾说,古今中外的灵感理论,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即 “神赐论”、“不可知论”(“天才论” )以及“客观描述论”,后者至今还停于某种感性的客观的描述阶段,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它用潜意识来解释灵感…  相似文献   

7.
论灵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一词,可以就一般意义上使用,也可以就特殊意义上使用,后者主要涉及艺术作品的创造,并且也通过这个词被引伸了的意义来泛指那种在科学、哲学等领域中的创造性成就。在这个术语的一般用法上,我们常常指的是一个人(在他自己或者别人看来)仿佛从他自身之外的一个源泉中感受到一种助力和引导,尤其是明显地提高了效能或增进了成就,这时候我们势必会说这个人获得灵感了。对于那样的灵感的源泉可以被认为是由自然所赐或由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在《文赋》的艺术美建构中,存在一个理论“支点”的话,那么,这个“支点”就是灵感论。 下面,我们将从陆机的《文赋》中,有关对“应感”与“天机”的描述,来探讨灵感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如何提出与表现的。 灵感与灵感的本质 《文赋》以“应感”为龙头,以“天机”为核心,与“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互为补充,递论情、神之用,对构思中的开塞行止等诸多情状,予以形象的描绘;对其文思的驰张等现象,做了周密的问津。陆氏首倡“应感”、“天机”之见,为我国文论树一里程碑──“灵感说”。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所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一开篇诗人就呼唤诗歌女神缪斯赐予灵感。这使人不禁联想到柏拉图高唱的“灵感论”——“凡是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在柏拉图看来,优美的诗歌不是人的歌唱而是“神的诏语”,诗人由诗神赐予灵感即神灵附体而唱出美妙的诗歌,成为“神的代言人”。如果说,荷马史诗开篇即以片言只语给人提示了诗人秉承的艺术美意识的线索,那么,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开篇里,则以更多的篇幅,或以形象或以理论表述的口吻更显豁地披露了史诗作者的艺术美意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关于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历史中的美学——A.波威《美学与主体性》评述肖鹰“美学是什么?”或“为什么有美学?”的问题今天似乎不太时髦了,但“不时髦”并非“无意义”。当代英国学者安德罗·波威(AndrewBowie)在其著作《美学与主体性》(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93)一...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国内几家出版社推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美学专著,李秀斌先生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论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要》),就是紧步这些著作之后而出现的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立足原著,阐释原著,不团权威,并用现代人的意识加以评断,明确肯定西方古典文论中具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积极因素,这是《论要振突出的一个特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古典美学和诗学总是抱着严厉批判的态度,因而很难寻觅到可以“洋为中用”的“精华”。这种状况在新时期虽然有所改变,但究竟如何具体地批判继…  相似文献   

12.
否定主义美学的可说性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炫 《求是学刊》2000,(3):86-94
本文在分析西方现代美学“美不可说”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美学必须说”,“美学只能进行批判性言说”,“美学批判只具有发现对象局限的功能”等观点。并提出“不美”和“丑”这两个传统美学所忽略区分的范畴,对其内涵做了否定主义美学意义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2):93-96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得以发展的基础。黑格尔是西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比较和分析老子的"美"与黑格尔的"美"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探析二者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对于追寻美的本质及其历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文论没用灵感这一术语,但描述与阐释灵感现象的地方,却并不就少。英国 著名美学家冈布里奇在《艺术与幻想》里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比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更加竭尽全力于灵感的追求。”中国古文论表述的天机、神会、灵气、兴会、天籁、顿悟,等等,意思不总是但却常是灵感。中国古文论家关于灵感的见解,杂陈于他们浩如烟海的论著之中,多带有个别性、直观性与感受性,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与理论性。如果把他们的这些见解集中地加以考察。就不难窥见到中国古文论关于灵感的见地有其 精辟、独到、深刻之处与重要的理论价值。 灵感是一种意…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共同体现了其对于时间问题的强调.在前者中时间问题呈现为历史和政治的话语,而在后者中本雅明关注的是这一时间性问题的美学情境.本雅明的时间概念与意象问题紧密相关,“辩证意象”作为现在与过去交汇的凝练意象表现为被时间充盈的空间,在美学意义上呈现为充满张力的视觉片段从不断进步的历史连续体中剥离出来,这一视觉片段即本雅明的“辩证意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古典美学表现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实际上,“典型论”和“意境说”两种不同审美理想的差别不只是表现在方法论意义上,不仅仅在于西方古典美学长于逻辑思维而重视模仿说,进而发展了典型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囿于形象思维而重视表现说,进而发展了意境说,更反映着对美本体认识论上的差异。比较中西方古典美学,我们发现,中国古典美学在审美理想、美学整体结构、审美认识方法上都带有浓  相似文献   

17.
“古雅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最具理论色彩和美学价值的学说。《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一文的发表,比英国克莱夫·贝尔的《艺术》的出版早六年。贝尔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本文认为:他们的美学观点从本质上都在说明艺术的形式为什么有“意味”,但他们的角度与侧重点却不相同,一个走向形式主义,一个走向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张粥教授的《简明美学教程》(下称《教程》)已于1994年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众所周知,编写美学教材首先遇到的是体系问题。由于美学是一门哲学学科,因此它一产生就带有鲜明的体系性。西方美学的发展就常常是通过体系的更迭实现的。而目前在我国美学界由于对美的本质认识的分歧,形成了几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尽管每个体系各有长处,但又都有决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依据其中的某一体系编写教科书,势必缺少科学性。因此,这成了美学教材编写者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而《教程》以传授基本知识为目的,提出建立“暂拟”体系的新构…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广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与正统马克思主义有着极其复杂的微妙关系。这一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从其深层蕴涵来看,是试图依据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以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和基本理论上“修正”、“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从而“重新发现”和“重新建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这一整个社会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具有这种鲜明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各国的代表人物,其成分构成极其复杂。由于各自的出身经历和所信奉的人生哲学有别,各自所持的理论观点也不一致。对于整个西方马克恩主义美学,笔者不想作全面、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同志最近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灵感是综合性的、人脑的综合功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钱学森同志的这些论断,对我们探索灵感的触发规律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