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女性由于她们独特的社会地位,其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她们的创作,从题材上看,主要以花鸟为主;从表现技法看,大多偏爱工笔和兼工带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可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和迁徙史诗三大类型。创世史诗歌唱的是创世神话,常有宏大、深远的绮丽想象;英雄史诗歌唱的是民族英雄,常有伸张正义、慷慨激昂的抗争意识;迁徙史诗歌唱的是迁徙的历程,常有背井离乡的隐隐哀伤。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特别是迄今依然在传唱的史诗,其特点处在不断的变迁中。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部少数民族史诗在类型和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南少数民族史诗包含了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三大门类,其中创世史诗、迁徙史诗最为丰富;西北少数民族则以英雄史诗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的说解,论述了古代羌民族在农业方面的成绩与贡献,认为麦子、谷子、芋头三种农作物都是古羌人辛勤培育的结果。古羌族从西北向东、向南迁徙,这些农作物也随之传入各地。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人更热衷于非正规化养老模式;从社会福利层面上看,所住社区有组织活动和没有参与医疗保险的留守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礼器到日常用器--论两汉时期青铜容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其间青铜容器完成了从礼器到日常用器、从周制转变为汉制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器类方面,传统礼器逐渐消亡,日常用器种类增多;纹饰内容方面,从以神仙世界的灵异纹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人间的吉祥图案为主;铭文的内涵也由物勒工名转变为吉祥语言.从总体上看,西汉早期青铜容器还处在周制阶段,西汉晚期汉制才得到确立,西汉中期为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易经》和《易经》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0.
迁徙自由是一项综合的具有多重性质的权利.从整体上看,迁徙自由权兼具人身自由权、经济权、政治权的性质,本文针对迁徙自由权在我国宪法中的被取消的经济原因,深入分析并阐述了恢复迁徙自由权的经济意义和宪法思考.  相似文献   

11.
廖杨博士的著作《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2005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是廖杨同志于1999—2002年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所完成的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完成的。全书36万字,分绪论、宗法文化的起源与实质、夏商周的宗法文化及其向西北民族地区的传布、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起源的主要特征、民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及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的宗法统治、西北民族地区土司土官制度下的宗法表现形态、西北少数民族人生礼俗中的宗法文化形态和结论等部分组成。从本书的内容看,侧重在分类概…  相似文献   

12.
社祭与中国龙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这是历史留给上十亿“龙的传人”的一个谜团。中外众多学者曾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一直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龙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社祭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先秦材料看,华夏民族的龙神话、传说相当纷繁而多彩,没有哪一个民族赶得上他们。因此,我们只有顺着华夏民族迁徙发展的历史脉络,才有可能寻找到龙的“源头”。华夏民族主  相似文献   

13.
新编四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正文内增选了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新编一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更是以《摩罗诗力说》压卷。这是一项很有见地的做法。它赋与了《中国历代文论选》以历史完整性。它能帮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文论的具有革命意义的终结,它能帮助我们领会中国文论由古代到近代、由近代到现代的转折历程。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泥潭之中,“群生辍响,荣华收光”,“文明史记,亦渐临末页矣”。封建制度表现出一种末世的隳败,封建文化也表现出一种末世的萧瑟。但是,就在那大隳败、大萧瑟之中,民族的新声正伴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血与火酝酿、升腾,并逐步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飞跃。同样,自先秦时期发端的中国古代文论到此时也开始了承前启后的变革。从形式上看,是从以诗文理论为主的时期跃向了以小说戏剧理论为主的时期;从实质上看则是走向了“求新声于异邦”——与西方资产阶级文论相结合的阶段。其中最优秀的部分吸收了西方革命民主主义文化的成果,对我  相似文献   

14.
岩画作为一种无意之间残留下的文化文本,它本身承载着产生了它的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考察贵州省长顺付家院岩画,我们从中也可领略到它的时代文化信息及其历史价值。一、付家院岩画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从内容上看,付家院岩画处所反映出的是一幅以狩猎为主,兼有农耕,迁徙,巫术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历史的宏观演进过程中,民族迁徙与其相应的社会动荡与文化演变是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以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潜在动力,以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为触发因素,引发游牧社会的动荡与危机,进而导致他们周期性的南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历史的宏观演进过程中,民族迁徙移动与其相应的社会动荡及文化演变是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古代,以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为潜在动力,以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为触发因素不断引发游牧社会的动荡与危机,进而导致他们周期性的南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少数民族迁徙的原因在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生产力的发展、迁出地气候和环境的变迁、战争以及统治者的强迫迁徙政策,是少数民族迁徙的推力因素;统治者采取的怀柔政策、迁入地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和民族认同意识,是少数民族迁徙的拉力因素.古代少数民族的迁徙,往往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5,(4):7-10
两汉在西北边疆都曾实行过军屯戍边、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等移民政策。但不同的是:在募民方面,西汉是为拓边而募民徙边,东汉是受边疆战乱的影响将边民内迁,战乱平息后又令其返回;在处理降卒方面,西汉是在边郡置属国以处降卒,东汉是迁降卒于边郡以内;在迁徙罪犯方面,东汉为了避免边疆人口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不但将死罪囚减罪一等戍边,而且令罪犯妻子随同前往。从二者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效果来看,西汉大规模的在西北边疆实行军屯与民屯,且能保持政策的相对持久性,这对西北边疆的安定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从中国历史上看,权利观极不发达,一方面,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窒息了古代人的权利观念;另一方面,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是古代权利观不发达的重要原因;而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则是古代权利观不发达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和伦理原则,在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主要是由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决定的。该制度从自然伦理层面看,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从社会伦理层面看,体现了经权相济的思想。亲亲相隐制度对我国建立现代的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