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说新语》叙事对时间进行了模糊处理,使时间的表达人文化、情感化,成为写意性叙事的一部分。这为《世说新语》选材所规定,哲学思想影响是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在魏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正是鉴于《世说新语》的重要性,仅从文本叙事艺术的角度来对这部作品的美进行重新审视,即从作品的结构体例、具体内容、艺术技巧和影响等几个层面来对作品的叙事艺术进行考察,以期在一种新的审美视野中再现《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的玄远冷峻之美。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春旻 《南都学坛》2001,21(4):44-47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相似文献   

4.
以《心灵史》为标志 ,张承志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寻根进入到血缘寻根阶段 ,《心灵史》的杰出之处在于它对 2 0世纪中国小说宗教母题叙事的发展 ,一方面 ,它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文化比较中体现宗教价值取向的理念 ,使伊斯兰宗教文化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获得诗性的阐释与定位 ,另一方面 ,作者在叙述中的激情投入不仅体现了现代文学宗教母题叙事模式的扩张 ,而且体现了当代知识者对宗教价值取向自由言说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诗性地理”的审美建构,为观众提供了对城市电影空间叙事独特的想象和认同方式。《爱情神话》通过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的诗韵勾勒、社会空间的诗性洗濯、语境空间的诗性互文,将日常叙事与文化蕴涵灌注在空间叙事的展开过程中,使城市意象表征与人物塑造、城市文化传达交融共生。影片以诗性转向建构上海这座城市有温度有力度有角度的意象表征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浪漫主义底色、散文诗气质并与上海地域文化特性高度契合的城市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在人物刻画与叙事技巧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记言与记事的巧妙结合,兼顾历史性与文学性;极度的讽刺夸张,对中国传统的叙事文学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突出人物状貌及性格,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表现人物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张爱玲一生所创作的《倾城之恋》《金锁记》《创世纪》《小艾》《怨女》和《小团圆》六部华文家族小说中,叙述者通过对叙事时间策略巧妙而独特的运用,使叙事时间呈现出以倒叙为主的时间倒错的主体特征,并大量使用省略、概要、停顿、拉伸与场景等手法,形成快慢有序、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此外还以单一型、重复型和概括型相互交织融合的方式,产生简约与繁复交替的叙事频率,由此建构出富有弹性和张力的叙事时间,从而使作品叙事结构更为独特与合理,作品叙事伦理的建构更为有效和丰富,对读者伦理情境的影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修<晋书>虽作为官修正史却多采小说入史,尤其是大量采用了<世说新语>的材料.这使得唐修<晋书>在叙述过程中时时呈现出小说化倾向,它也因此具备了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的双重性质.而先秦至六朝、唐初以来历史观念的转变和六朝文风影响下小说文体观念的不断发展,使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走向融合,这也正是唐修<晋书>呈现叙事二重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訏的小说是以故事"著称"的。他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叙事技巧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风萧萧》是徐訏的代表作,《风萧萧》中银、红、白、黄的色彩叙事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多重叙事又使小说更富意蕴。  相似文献   

10.
《易经》叙事要素与叙事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经》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明显的集体性和客观性的叙事主体、天人相应的叙事结构、吉凶因果的叙事逻辑、开放环形的叙事时空等,研究《易经》叙事,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基因的探讨和叙事学的中国化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虚构叙事文本内故事演进的时间是人类现实时间经验的想象性延伸 ,叙事话语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叙述者的叙述时间不能在任何叙述情景中定义 ,因此是个伪概念  相似文献   

12.
叙述性设计与叙述性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叙述性设计作为后现代流派的渊源,阐明了叙述性设计是在满足设计的实用功能基础上的某些表达功能.以叙述性建筑为对象探讨了叙述性设计的主要理念:包括它的基本内容(叙述的内容和叙述的方法)以及它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注重场所与人性和它所包含的时间因素等特征;进一步归纳出叙述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叙述性设计表达与理解的差异和表达方式间接有限的局限性.并以墨菲西斯的建筑作品为例进行叙述性建筑的解读.这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扩大思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交互叙事在结构上的几种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内容。交互叙事艺术是继电影艺术之后的最新型的也是最能发挥新媒体平台特性的叙事艺术形态。交互叙事是什么样的一种叙事形态?它在结构上有哪些可能性?采用从属于传统媒体的电影艺术中非线性叙事入手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并归纳类型,总结出三种常用的非线性叙事模型,进而推理演绎到交互叙事的领域,最终构建出相应的三种交互叙事的结构类型形态。同时对交互叙事的受众基础和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叙事与女性主义叙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剧作为中国百姓生活中最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消费娱乐方式,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及“社会神话”功能。不过,在电视剧的叙事中充斥着种种女性的刻板印象及有意无意的性别歧视,因此在电视剧叙事中积极倡导一种女性主义叙事批评,揭示存在于文本内外隐含的男权话语及“符号暴力”,是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学作品的叙述本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叙述本文形成的交流是多层面的。第一个层次存在于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属于超本文层次;第二个层次存在于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第三个层次则存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后两个层次均属于内本文层。无论在哪个层面上,这种交流都不是单向的传动,而是一种动的双向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围绕小说叙述视角、叙述体和它们之间的切换等展开论述。指出:许多被视为“叙述不可靠”的作品,由于读者视角的参与而弥合了其“不可靠性”;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时,不一定要让叙述者扮演一个诗性化的全能的角色,也可以把叙述角度严格地限制在“我”之所见所闻。这样做往往会给读者留出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香港实验作家西西的创作富于变化,对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是西西实验小说的核心。西西小说实验的第一步是通过独特的叙事,形成对被挑战对象的质疑、反省、否定,建立另一种声音。西西建立另一种声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叙述结构的相互冲突和重写经典。对于每一种方法,西西又有不同的尝试和演进,这些叙述方式的实验也体现出西西对叙述的自省。  相似文献   

18.
叙事的解构     
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在《发现陌生人》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用多重叙事者和多角度展现不同的生活经历、心理过程和意识活动 ,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小说多画面、多视点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挑战 ;威伯站在多重叙述者的角度 ,意在对历史 ,对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古代叙事能力在对历史文本的编纂中逐步提高,历史文本为文学叙事提供了文类特征及叙事模式,成为其孕育的母体。从发生学角度探讨历史叙事对文学叙事的影响机理主要在于:神话的特性及其发展流向、历史叙事范型的形成、历史叙事虚构语境的营造以及"史贵于文"价值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