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无法形成地道的语音的主要原因在于超音段音位层面上。把握不好重音和节奏是难以形成地道英语语音的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英语重音和节奏的特征。要了解英语重音和节奏的相关知识,应该把握重音位置变化规律,读准次重音;要克服汉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应该把握好英语节奏,传授超音段音位知识。  相似文献   

2.
依据后字弱读与否,攸县皇图岭话的两字组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和轻声两字组。利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理论分析攸县北乡皇图岭话的两类两字组变调现象后发现:轻声两字组的轻声后字主要通过声调扩散和缺省调值插入规则获得调值;非轻声两字组的前字经历了浮游调的脱落和曲拱节点下h特征的删除,后字的调域因重音音节的同化而调整。皇图岭话复杂的变调现象的根本成因在于左重型重音模式,而词重音的分布受词汇形态结构的制约,体现了形态影响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英语是语调语言,重音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位置。英语中最常见的复合词有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和复合动词。复合词的重音可分为三种:单重音、双重音和由一个主重音、一个次重音组成的重音模式。这三种重音的位置不同会引起复合词意义的不同,有时会导致复合词词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一个单词有其重音,一个词组有其重音,一个句子同样有其重音,这在英语界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如何准确地确立并标示一个句子的重音却不多为人知。传统语法学家历来把英语句子的重读规则笼统地概括为“实强虚弱”,即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实词(notional words/content words)一般重读,虚词(form words/functionwords)一般弱读。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又是不确切的。我们知道,一个句  相似文献   

5.
从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节奏主要体现在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的交替变化中,元音在重音的指派下具有明显的强/弱对立、长/短对立和清晰/模糊对立。汉腔英语是一种偏离英语节奏规范的变体,表现在随意添加重读,惯用强读式,回避连读,导致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大量中和化,元音时长扭曲,节奏配置失调。因而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树立并强化英语节奏的重音意识,注重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之间的区分度,无疑是克服汉腔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习者英语单词重音位移语料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单词重音位移现象是中国学习者常见的发音错误之一。对COLSEC(中国学习者口语语料库)中的词重音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单词重音位移大部分出现在多音节词中,且重音错发在第二音节(多为名词和形容词)的倾向更为明显。位移错误主要体现在词形、词性和词的音位结构三方面。位移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语语音体系对英语发音产生负迁移和学习者缺乏对词重音规则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下面几方面对英语句子重音问题进行研究:一,英语句子重音与句子构成成分的关系,即句子重音究竟落在句子的什么成分上的问题。二,句子重音的规则,如重音的基本规则,句末重音规则等问题。三,某些特殊范畴的句子重音问题,包括描述性句子和谓语关系句子的重音问题。四,对比性重音与非对比性重音,包括对比性重音和限制性重音的关系问题。五,一些词类作句子重音的问题,这里主要讨论代词和介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英语重音的研究,大多分别对英语词重音和句重音进行分析,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不多。文章探讨了英语重音研究的起源,对词重音和句重音研究的发展、交汇和引发的争论进行梳理,指出英语重音的二重性研究不可忽视。英语重音的二重性是词重音和句重音的叠加,但由于词重音和句重音分属不同的研究范畴,各自研究主体、语音特征和言语功能虽有相似之处,但差异更大,因此不能以“重音”一概而论。需要基于词重音的客观辨义功能、句重音的主观交际功能,结合各自相应的语音表现,厘清英语词重音和句重音的内涵。同时立足音系—语用二维层面,或相邻音节语音突显表征,对跨语言词层面和句层面语音突显的二重性展开讨论,推动韵律音系对比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母方言语调对英语语调的学习具有负迁移作用。通过对关中方言背景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调采录与分析,发现这些学习者的英语语调偏误与其母方言语调明显相关,表现为音长过长、轻重不分、调域偏窄等。因此,在强化连读式、弱读式、变读式等语流音变意识以的同时,克服以双音节为标准节奏来缩短音长;克服重音节拍受音节节拍的影响来区分轻重;以及克服语调结构和类型不受声调局限来扩宽调域,是学习者纠正语调偏误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汉腔英语的产生是中国学习者英语重音意识淡薄的结果,而导致重音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汉语语音意识的影响以及英语词重音规则的复杂性.研究从认识心理的角度讨论了汉语在语音意识层面对英语词重音意识培养的迁移作用.结论是汉语语音意识中的声调意识扭曲了学习者对英语单词音节之间轻重差异的感知,阻碍了词重音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统中绝望与拯救的观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和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和拯救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绝望可以摧毁人对自己过分的信心,让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从而在精神上向上帝开启,接受神的拯救。这一观念在中世纪到20世纪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在近代基督教衰落之后,又经历了种种演变:存在主义作家拒绝接受基督教的拯救观念,但是却继承了基督教传统的绝望意识;另外一些现代作家则从爱或者自我尊严感中寻求拯救或慰籍。尽管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与拯救观念的宗教色彩在现代逐渐淡漠,然而在作家们表现的绝望和痛苦的后面,分明还传来对于超验的拯救的期盼和呼唤。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网络手段 ,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因此 ,首先要正视机遇和挑战 ,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研究特点和规律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转变观念和作风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出发 ,认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主张应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大高校党组织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分析其特点,并从加强调查研究、教育引导、制度预防、监督和奖惩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应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刻不容缓.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得出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客体、 介体、 环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微信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引入微信模式,势必将提升育人成效.因此,改革创新,转"微"为机已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解决路桥收费问题的关键是整合路桥收费资源及其由资源组成的价格机制.路桥建设"套牢"的市场结构导致收费价格扭曲,现行监管体制、法规和监管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路桥收费市场需要整合的因素有认识资源整合、收费资源整合、收费条件整合、收费站点整合.  相似文献   

18.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介绍了我国沙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原因,认为只要控制人为干扰,并采取防治措施,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很快就能自我恢复。同时文章介绍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范围、任务、方式和目标,并指出完全依靠打28-64万眼井,长期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林草植被生长,一旦引起地面下沉,会永远失去地下水库。该文建议要以水定井,严格控制超采,实施节水林农业,还认为从长远考虑,要尽快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才能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20.
词汇量不足成为制约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瓶颈,通过对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与习得的现状所做的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缺乏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结合构词法知识、词语文化内涵、语境、上下义关系、同义词和一词多义等知识进行词汇教学;二是学生词汇记忆方法陈旧,以死记硬背为主。据此,依照利奇的词汇的七种意义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