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锋精神的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的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和普世性,因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永远不会过时。弘扬雷锋精神,必须着力推动雷锋精神的时代化和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唯有如此,才能使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2.
雷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思想的凯歌。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范畴,也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同志仍然是我们的楷模,雷锋精神仍然是并将永远是感召和激励中国人民的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6):12-12
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体现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成果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始终高擎雷锋精神的火炬,与雷锋精神同行。为了切实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精神、推进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有必要对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加强雷锋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以及雷锋精神教育的途径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虽然以雷锋命名,但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其创造者并不单指雷锋个人,还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产、传承、转化、创新的主体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等重要论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特征是奉献与牺牲。雷锋精神与企业文化均处于社会主义时代,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企业文化的营建又呼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雷锋精神对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的竞争意识又具有诸多同一性。所以,当前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营建需要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等。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者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相一致。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深入人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由1963年以来,雷锋报道极少间断过,在特殊的年份,雷锋报道数量迅速增长,尤其在2012年,掀起学雷锋的又一高潮。雷锋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符号学分析法,想考量在宣传雷锋精神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时代精神,其价值诉求和实现方式是多元并进的,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在容小我于大我的人生价值追求中彰显共同的价值理想;在现实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党的理想的统一;在服务人民中实现真爱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终极价值;在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谦恭慎言的日常生活中传递民族美德。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展示了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与内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认知、崇尚感、内涵认知、践行态度等几个方面调查了解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基本现状。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弱化趋势,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宣传教育方面的滞后是造成这一弱化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增强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需要不断完善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创新雷锋精神的教育方式,营造践行雷锋精神的社会氛围与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雷锋精神的相关学术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看似各不相同,却在深层次上归入到三个认知维度,即雷锋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和常态化。践行雷锋精神包括认知、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涵、实质与实践雷锋精神两部分,其在认知维度上表现为雷锋精神时代化、大众化和常态化的辩证统一。践行雷锋精神的价值是推动人、社会、世界的良性发展与互动。真正把握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要从时代化、大众化、常态化;个维度加以认知,形成相对“整体性”认识,防止认知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12.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同等性质的范畴,具有内在关联:二者均坚持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长久的价值取向支持;雷锋精神能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长久提供价值取向支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从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将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雷锋精神宣讲和弘扬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雷锋精神教育引导等方面构筑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是百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雷锋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中的革命精神。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无论在时代特征、还是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都与时代新人的培养和塑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就要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和创新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多元路径,真正使雷锋精神成为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七年前,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祖国大地上兴起了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社会风尚.雷锋精神鼓舞着亿万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中央重新发出弘扬雷锋精神的号召,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但是,重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决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解决人们的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木文欲从理论方面探讨弘扬雷锋精神的必然性、紧迫性和自觉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而雷锋精神则是这种价值体系集中的生动的体现.它哺育了几代人,曾经使我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凝聚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然而,在共和国历史发展的曲折中,雷锋精神在我国曾一度失落.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各自的精神文明建设,寻求建立自身的精神优势。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精神优势主要表现在重视人类精神和意志力量,关注民族命运的宏大格局和博大的人文情怀、创新力量、执着和专注的精神魅力等。雷锋精神生成精神优势的机理主要在于坚持党性和个性、奉献他人和提升自己、先进性和群众性、继承和丰富的辩证统一。在当今时代,推进雷锋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精神优势,必须坚持推进雷锋精神时代化、扩大雷锋精神群众基础、推进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加强雷锋精神舆论和制度保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雷锋精神的意涵也得到拓展。而拓展后的雷锋精神与现代社会的公民精神不谋而合。所以,公民精神是新时期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雷锋精神从典型走向普遍、从单向走向双向、从号召走向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社会主义道德本质的优秀精神类型,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并现实地体现为内在践行原则.文章从对雷锋精神的分析入手,通过展现雷锋精神的内在践行原则,彰显雷锋精神的现实践行维度,揭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人人可为”的内涵特质,并期以此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现实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实语境中雷锋精神时代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锋精神现实语境的总体认知和解析,把握雷锋精神所处时代特征及自身状况,理解雷锋精神时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雷锋精神时代化的诠释维度:积极探寻雷锋精神研究新的理论高度,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发挥雷锋精神推动道德法则内化的作用,推动其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结合。发掘雷锋精神所蕴舍的文化价值与功能,推动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探索弘扬传承雷锋精神的新层面,推动其与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相结合;雷锋精神时代化解读价值在于深入推动雷锋精神在民众心理的价值地位提升,更好发挥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雷锋精神的时代化、大众化及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升华。本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论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并从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诸方面对雷锋精神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