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是我党干部教育的伟大创举。这一教育活动在深刻理解时代特征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诉求,及时提出并顺利实现了干部教育这一对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举措。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将时代特征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干部教育理念,通过强化与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过程的体制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教育作用的实效性,创新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干部教育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当时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优秀的干部队伍,而且提供了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代干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个政党的干部队伍是该政党的核心资源,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干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开创了独具特色且极具成效的干部教育模式.有力地促进抗日战争和党的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在干部教育史上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坚持和发展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学强博士撰著的《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民主化研究》一书,于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于学强博士在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滞后 ,管理模式陈旧 ,严重制约了我国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 ,也不适应新时期培训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通过对现状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 ,对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及管理模式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赓续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长远的战略部署,逐渐凝结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论创新。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教育的根本保证开拓至新境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教育的重要使命提升至新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将教育的根本立场推进至新阶段;“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将教育的根本动力发展至新水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论创新无不体现着党对教育工作谋篇布局的系统思维,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时期,在“抗战建国”的历史任务驱动下,党为了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建设巩固的全国性大党的任务。党适应领导伟大斗争对规模上和能力上伟大的党的需求,通过干部教育着力解决干部数量和本领上的恐慌。干部教育不仅是党在思想上掌握干部的实施机制,也是党的干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器,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团结全党,从而形成伟大斗争力量的基本方法。干部教育不仅很好地支持了党在抗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几个不同阶段的任务,也为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以及掌握将来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民主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建党到建国,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从文化大革命至今。这三个阶段又大致以30年为界,且每一时期又可划分为四个小的阶段。概言之,中国共产党90年干部选拔民主化历程的有益启示有以下五点:推进干部选拔民主化一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定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一定要推进民主政治的整体发展,一定要推进政治文化的进步,一定要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是民族地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切入点。面对民族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更新,培训机制的调整,给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目标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的研究,建立、健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和机制,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实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措施,使得这一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实现了空前的飞跃。党在干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满足了当时解放战争和解放区建设的需求,又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对于当前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用独创的整风方式坚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高级领导干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辩证地吸取和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阐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宣讲工作主要围绕“讲给谁”“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这些核心问题,采取分众化宣讲的方式,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把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受众人群进行细化,开展科学宣讲阐释,做到接地气、聚人气,受到了基层的欢迎。“分众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和结果,将原有的整体依据内在外在、显性隐性、环境变迁等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区分和动态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现实要求。“分众化”最大的优势是在有针对性地宣讲阐释理论的基础上,更精准、更有效地把宣讲信息传达给指定的受众群体,这是传统教育在分众时代覆盖大众的手段,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具体地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动态,真正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的对象、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新问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学生教育的创新重在认识,要在“大”字上做文章;难在创新,要在“新”字中求发展;贵在务实,要在“实”字上下功夫。高校要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要在全校上下树立“大”学生工作观念,积极营造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工作氛围,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明确任务、抓住重点、更新内容、改进方法,不断开创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体现了党的群团工作方针,顺应了新形势改革需求,能够促进共青团良好发展。但还存在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全面、教育培训内容不科学和方式单一、教育培训条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针对新时期青年人的新特点和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局限性,转变传统培训理念,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化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条件和管理体制,提高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认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综合利用体验式、展示式、参与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可提升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在情感态度上,加深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在理论认知上,提升干部政治素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行为规范上,提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我们应当将现代化的理念赋予其中。其次,应当把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与干部自身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应该从更深层次出发。笔者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变革与创新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任务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理论思考,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文章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特点和内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创新教育的涵义、任务、属性和重要性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 ,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创新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管理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理论创新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阐述了理论创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 ,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做到理论创新并保持它正确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