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进行的所谓"批判",列宁专门撰文回应了这些歪曲事实、肤浅的批判.列宁认为,资产阶级理论家在没有弄懂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情况下,片面解读马克思地租理论,妄自否定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性,维护所谓的土地递减理论,其实质就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列宁对此给予了坚决的反批判,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人对其还一无所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十多年时间里,作为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不过,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如介绍和传播的主体较为复杂,介绍的内容比较零星,没有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尚未真正理解,等等,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为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展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后英图嘎查16户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当地牧民的讲述勾勒出此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牧民的生产生活变迁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出现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而且在学术上成为中国现代哲学的主导理论,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堪称丰实厚重。但是多少使人感到缺憾和困惑的是,有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论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两次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初,表现形态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文论是重要的外力和理论参照;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二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末,表现形态是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康有为试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意欲实现儒家思想的近代化.这正是戊戌变法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的思想就传入了中国,梁启超在传统大同思想与社会主义贯通中对它进行解读;早期国民党人在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民生主义中对它进行评价;无政府主义在反传统中认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虽然各有局限性,但又各有自身的意义。以十月革命的经验解读马克思主义,遮蔽了对马克思思想早期传播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欧洲工业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成了欧洲大工业的诞生地及代表.二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英、法向德国位移,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三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了欧洲格局的改变,群雄纷争的多极格局为英、德争霸格局所取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代提出的课题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要理论课题。文化问题是20世纪哲学的核心问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类历史的急剧变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把人的存在、人的价值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成为现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的存在、人的价值问题归根结蒂是人的文化问题。哲学家们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代史是从150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上限是16世纪海外冒险,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体系的基本形成。这期间的世界史暗含了三条主要线索: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亚非拉地区一步一步殖民化;世界工人运动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为经,世界近代史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前期创作的作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形态,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不可回避或轻视的阶段。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劳伦斯与张爱玲在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创作语言特色等方面有着共同性。这种现象对重新确立转型时期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围绕十月革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随着苏联的解体似乎是尘埃落定 ,其实不然 ,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有其现实意义。 2 0世纪上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落后国家变为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在东方等一些国家丧失阵地 ,都和 2 0世纪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中国已加入WTO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如何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与时俱进 ,与狼共舞 ,立于不败之地 ,这将对于 2 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是科学家们通过自然科学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探索、寻找并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科学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成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基础,这些国家以国家教育的方式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指导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界的影响相对有所削弱.深刻分析认识其中原因,有利于我们在21世纪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 ,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设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2 0世纪下半叶 ,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特别是苏东剧变 ,使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产生怀疑和困惑 ,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深表担忧。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 2 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 ,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就必须辩证透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的内涵、背景和特征 ,以及在实现跨越之后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美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城市中的政治腐败问题更加严重 ,其根本原因是城市政治制度发展的滞后。一批城市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对旧的市政体制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以城市老板为首的政治核心小集团对市政的操纵 ,使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肖莎  陈敏 《国际论坛》2006,8(6):72-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权运动出现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北欧五国的妇女一直以高涨的参政热情和斐然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参政主体素质及参政途径、参政客体中妇女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对北欧妇女参政进行政治学维度的考察,分析北欧妇女参政中蕴涵的政治学涵义,以期对我国的妇女参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清议报》作为流亡日本的维新党人的宣传阵地,翻译并刊载了一些关于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它将维新时期男女"身体上、精神上平等"的主张初步上升到了"男女平权"的女权理论,这对以后女权思想的产生和女权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祸论”在西方社会喧嚣一时。它的兴起,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现实的根源。它一方面反映了西方一些反华分子根深蒂固的种族、文化自大狂心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西方列强为宰割中国、攫取一己私利而相互挑拨离间的丑恶嘴脸。这一谬论,严重玷污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毒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影响极其恶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