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斯定理内含了人权和物权两大构成要件,首先是人权即劳动力产权定理,其次才是物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的核心制度发展诉求,就是基于基本人权保护的产权自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自主流动和自由选择.集权垄断甚至极权专断构成国家政府权力(power)侵害国民大众权利(rights)的根源,更是制度变迁的致命发展缺陷和劣性均衡陷阱.中国发展转型的要旨在于还权于民和还利于民,而还利于民的程度则取决于还权于民的程度,还权于民不仅在工具性意义上成为发展的根本手段,而且在主旨意义上更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即重视实现劳动力所有权资本的权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实际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资本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这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发学术界的持续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既有政策与家庭方面的拉力因素,也有个人与城市生活方面的推力因素。农村劳动力回流能够促进当地非农等产业的发展,但也增加农村发展负担的风险。对此形成了就业引导、制度保障、人力重塑等治理路径。今后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研究需要在理论观点体系化、研究视角综合化、治理措施具体化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产权的规范:国企竞争力提高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产权这一视角分析了国有企业近几年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认为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正是造成国我国国有企业经营逐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此为理论依据,文章认为完善劳动力产权,对干规范劳动力行为,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进而增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就当前劳动力产权的制度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化数据测算2002-2016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并与28个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都经历了快速增长,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小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单位劳动力成本先基本不变,后快速上升.中国城市制造业的小时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都比乡镇要大.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较墨西哥、俄罗斯、哥伦比亚、智利、土耳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基本消失.中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的问题,防范倒逼机制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形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秀水 《学术交流》2004,(10):82-86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体制型、城乡型、行业型以及市场内生型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的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形式。要形成市场配置型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快形成竞争性的市场配置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群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着重对劳动能力的构成及其补偿、劳动能力的变化及其表现形式、劳动力产权等问题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了论述。文章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内涵的拓展及其劳动创造价值形式的新变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黄文义  胡乐明 《学习与探索》2022,(10):96-104+191
马克思依据他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工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表现形式。同时,在工资理论中,马克思也实质性发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劳动力价值规律。劳动力价值规律的理论内涵是: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同时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资竞争情境的影响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以此为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归纳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不同于劳动力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的“生活需要”决定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二是劳动力供求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不会成为压低工资的绝对杠杆;三是我国基本社会制度保证了劳资正和关系在我国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资会呈现出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的基本趋势。在新时代面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对找到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正确理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童玉芬 《求是学刊》2007,34(5):49-54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它本身的变化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统计数据,采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北京过去20余年劳动力需求变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北京的经济增长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劳动力过去若干年来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增加就业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劳动力资源的理论论述,分析了青海省劳动力资源的质量现状和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青海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谷延方 《学术交流》2005,2(9):112-116
英国中古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较大发展,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农奴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向城市逃亡.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非农产业和城市人口获得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从而为劳动力转移获得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英国是西方最早完成劳动力转移而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返乡农民工激增,自主创新,多途径实现转移,二代农民盲目求职,一代农民择业谨慎.影响农村富余劳动转移的因素有国际金融危机、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富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相关对策:加速制度改革、加快区域协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等以继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4.
赵菁 《社科纵横》2008,23(9):35-36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进行疏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但在其一些著作里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必然性进行详尽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仍对今天的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发优势是欠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对后发优势的研究并不深入和系统.甚至对于后发优势的内容都没有清晰的界定,似乎欠发达国天然具有优势.理论上的模糊,导致实践中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后发优势的实现,固然需要利用好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乃至于管理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升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产权经济学是我国转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产权的复杂性,既表现在理论认识上,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产权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财产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人们围绕财产所结成的一组权利.明晰产权,建立有效的产权激励是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产权流转是农林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产权激励是分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股份制改革为我们找到一个产权多样化的有效载体,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产权的保护是民法的重要基石,提供有效的法律认可和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责任,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劳动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使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二是使其转变为“被雇佣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的,大量的劳动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成了出卖劳动力的“被雇佣者”.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是在农村与城镇两个领域分别进行的:农村居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城市大开发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城镇居民则主要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通过“买断工龄”、“下岗”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不同,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农村劳动者与土地(生产条件)分离过程的“非暴力”性、劳动者与生产条件分离的“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的不彻底性、劳动力商品交易局限于非农产业.以上特点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形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丽辉 《社科纵横》2004,19(6):9-10
本文认为我国从属劳动力市场具有市场容量大 ,可以充分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 ,以及市场化程度高 ,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 ,进而阐述了从属劳动力市场对西部地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从属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广义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总和.产权制度是各经济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设定及其处理规则的制度安排.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内涵不同;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变化的结果不同.联系在于: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制度体系;现实的所有制关系和经济成分需要产权制度来规范和实现.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所有制理论中不能没有产权理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必须由富含产权理论的所有制理论作指导,但传统所有制理论中产权理论不足.我们必须在充分挖掘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方产权理论的优秀成果,丰富、创新传统所有制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更具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的土地流转对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有着根本不同的影响.在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下,土地流转基于村庄中的互惠关系展开,得益于此,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耕地规模得以扩大,并实现了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家计生活的改善;在以资本为主导的大规模土地流转模式下,土地向资本集中,土地流转的互惠机制瓦解,农村中老年劳动力不仅退出了村庄中的土地流转市场,也逐渐退出了农业生产劳动,从而在整体上处于“半失业”状态,家计生活陷入贫困.因此,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到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利益,选择真正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