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超 《求是学刊》2016,(4):124-131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在个性凸显的晚明时期,《庄子》篇章的真伪性问题成为众多庄学研究者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当他们面对相同篇章的《庄子》时,得出了不同结论:沈一贯、徐晓、陶崇道、陆西星等极力推崇苏轼的伪作论;孙矿、罗勉道、焦竑、王夫之等在苏轼的基础上又扩充了对其他外、杂篇的质疑;张四维对苏轼之论有所“损益”;李贽、顾起元等把外、杂篇全然判定为伪作;朱得之对内、外、杂篇皆有质疑;而叶秉敬、谭元春、潘基庆、陈治安等则对晚明的“疑庄之风”提出了批判.无疑,这些界定背后实际上蕴含了学者们不同的观念体系、意图与思考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陈晨 《学习与探索》2024,(3):148-155
作为中晚明最重要的学术文化思潮之一,被视为“叛道不经”之“新学”的阳明心学给当时的八股文坛带来巨大冲击。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晚明八股文坛“自得”之风的盛行,许多科举士子摆脱了程朱传注的禁锢,进而直接引发“性灵”思潮在晚明八股文坛产生巨大反响,许多文人士子不再将性灵汩没于程朱传注而推崇文学色彩浓郁的“性灵”八股文;而佛老因子之所以充斥中晚明八股文并屡禁不止,则与阳明及其后学“范围三教之枢”的理论底色密切相关。王阳明有意利用科举考试向天下文人士子推广其学说,科试考官尤其具有心学背景的考官对心学八股文的肯定,阳明及其后学所倡导的为学“自得之乐”之说,皆使心学浸润中晚明八股文坛甚深。  相似文献   

4.
晚明小品作家陈继儒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儒是晚明重要的小品文作家,当时影响很大。“惟明之中晚,士名噪当时者,前无若李卓吾,后无若陈仲醇。”(清初包《李先生一家言全集·序》)数十年来小品作家几乎无人问津,现在应当对陈继儒作些必要的研究。生平·思想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  相似文献   

5.
姓名 ,仅仅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符号吗 ?《礼记》言 :“名者 ,人治之大也 ,可无慎乎 ?”故姓名学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同具体的历史人物已形象化了 ,当姓名代表着人的存在时 ,名字已经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了 ,而中国古代之姓氏一开始就与治国安邦相联系 ,故《礼》之为定名之法曰 :“不以国 ,不以官 ,不以山川 ,不以隐疾 ,不以牲畜 ,不以器帛” ,所以如此者 ,诚如《左传》之言 :“以免以国废名 ,以官废职 ,以山川废主 ,以牲畜废祀 ,以器帛废礼。”姓氏者人伦之纪 ,文明之根也《广雅·释亲》曰 :“姓 ,子也。”王念孙疏证 :“姓者…  相似文献   

6.
“小说”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庄子》。其《外物》篇云: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和现在所说的小说,并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小说”,指的是无关宏旨的琐屑言谈。和《庄子》一书大致同时的先秦典籍中,有一些说法,虽未迳言“小说”一词,而其所指实际上也是这里的“小说”。《论语·子张》所载往往被当作孔子所说而实为子张所说的一段话,即为一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历来的研究者认为,子张所谓“虽小道……”云云,指的就是医十农圃一类琐言屑语,和《庄子·外物》所谓“小说”同类。不过先秦典籍所说“小说”,虽不同于现在所说的小说,却包括有诸如神话传说、寓言故  相似文献   

7.
鲁迅早期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发表的《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等几篇文章中。此时鲁迅的思想有三个基本观点,主要涉及社会哲学问题:其一,进化的观点。它主张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历史、现状和前途,反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守旧观。对此,许多文章都已谈及。其二,尊重个人自由、反对“民主”、“平等”的观点,即所谓“任个人而排众数”。它强调了开展个人与个人之间自由竞争的必要性,自由竞争促使人群中产生“天才”、先进人物,社会也因此得以进化。而“民主”、“平等”则抹煞个体与个体  相似文献   

8.
<正>肖丰先生的《器形、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一书,共分四章,以景德镇瓷器为着眼点,结合文献材料,分别从政策制度、瓷器器形、纹饰、铭文及款识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论证,从社会史视角、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解读晚明社会生活的变迁。其中,第一部分着重探讨明王朝的相关国家政策、器用制度以及皇室需求对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影响。第二部分以晚明景德镇瓷器的器型为考察对象,以“瓷质化”的器用需求为主要的考察线索,探讨晚明社会各阶层的心理需求,揭示晚明社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景德镇  相似文献   

9.
<正>陈子龙(1908——1647年),字卧子,松江青浦人,是明清之际一位颇具特色的学者。他的一生,适逢一个翻天覆地的动荡时代,这使他在年轻时就有志于世务。他曾与夏允彝等人创立几社,后列名复社,风云一时,“四方名士,无不乐与之交”。①崇祯十年,陈子龙中进士,十三年,授绍兴司理,“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②明亡后,他积极参加抗清斗争,直至被俘身死。陈子龙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与创造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作为晚明实学思潮的一个代表人物,陈子龙是以自己的言行为时代思潮推波助澜的。  相似文献   

10.
“自在之物”和“现象”是康德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没有“自在之物”,康德的哲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同样,没有“现象”,也就没有康德的认识论。郑听先生在 《康德学述》一书中指出:康德的哲学是“严格的现象论”①。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要正确掌握和评价《纯粹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问世400年来,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金瓶梅》热”,一次是其刚问世的晚明时代(清初是其延续),一次就是最近几年。最近几年的“《金瓶梅》热”(吴晓龄语)是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从创作和接受的两极来说,《金瓶梅》产生于晚明(至少在嘉靖以后),并引起当时传抄,阅读、出版之热,都与晚明(至少是局部地区)的文化背景(商业发展、城市风貌改观、社会心理之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社会思潮、文学潮流)有关。清人入关以后,《金瓶梅》的日趋沉寂,不光是统治者禁锢的问题,也与社会传统经济秩序的恢复,理学的重倡,以及文学中理性主义、古典主义重占主流有关。读者失去了和作品的心理对应,自然“热”不起来。今天的“《金瓶梅》热”不光表现在出版和  相似文献   

12.
“自诚明”与“自明诚”是张载工夫论中“成性”的两种方式,而以往研究多认为“自诚明”不可能或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即使是肯定“自诚明”的也多是从穷理与尽性、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来认识,但这并没有完全涵盖张载“自诚明”的内容.实际上对张载来说,伯夷、柳下惠即是“自诚明”的代表,他们通过致力于自身所禀赋的清和之气亦即“致曲”而成为圣人.但由于张载比较重视气质与习染对成德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以“致曲”方式而成圣的局限性的理解,所以他更强调“自明诚”.  相似文献   

13.
一、珍惜志怪小说这份文学遗产作为古小说的一种类别,志怪小说似乎一直受到歧视或批判,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中说“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列举了他所认为这一类作品之中影响较广的一些代表作。接着他进一步就题材内容有所分类,肯定了“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继而,他说“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实际上,他除了对服食求仙以及因果报应这两类作品给予高  相似文献   

14.
温朝霞 《探求》2006,(4):56-59
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界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三藩之乱平定不久,康熙27年(1688)在湖北省武昌发生一起兵变。魏源所著《圣武记》第八卷中,也以“康熙武昌兵变记”为题,记载了这一事件。这个事件是这样的。为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政府曾将驻守湖广的清军由原来的三个营增加至五个营。及至云南、贵州的叛乱平定后,政府企图减掉增加的那二千兵员,恢复原有三个营,这些连战功也无份的兵士们便以夏逢龙为首领掀起叛乱。这次兵变始于康熙27年5月中旬,止于7月末,历经仅两个月时间。因此,《康熙武昌兵变记》对该事件的记载并不多。谢国桢在其《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一书中,从《清实录》、《清史稿·列传》、《广阳杂记》等文献中收集了有关该事件的资料,补充了《圣武记》中所载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经世思潮发展的产物,自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行世以后,晚清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经世文编”成为审视晚清接引西学知识的重要维度,尤其是“文编”学术纲目之衍变,从中学传统的六目过渡到近代科学之门径,显现出中西学术相互纠葛的历史轨迹及西力东侵对传统经世学术造成的巨大冲击。此外,“文编”接引西方科学所形成的对“算学”的看法以及学用分途“重通轻专”等知识分类方式,也展现了“本土”因素对西方知识的接纳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管窥这一时期士人关于西方科学分类的逻辑,以及对西方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记录于1908年,但是直到2008年才出版,因而是非常宝贵的新的研究资料.章太炎是汉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的大学者,这部《说文笔记》鲜明地体现了章氏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从“孔”、“好”互通的例子出发,讨论章氏于汉语言文字学的传承与创新.“好”与“孔”通假,《尔雅》以下皆发之,而章氏谓“孔”亦与“好”通,则发前人所未发.章氏此说,解决了以下问题:1.“孔”字嘉美义的来源.2.程度副词“好”、“很”等的来源.3.补足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8.
张振勋与商部的关系既体现了晚清商人势力的崛起,也体现了清政府对其经济职能的重视,是晚清政府与实业界之间互动的典型个案:正是由于他的捐款以及在铁路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贡献,张振勋被安排到即将成立的商部“差遣委用”,被清廷寄予招商的重任.他的《商务条陈》促成了商部的提早成立,也深刻地影响了商部的经济政策:他还深受商部的重用,被推荐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督办闽广农工路矿事宜”,成为晚清新政期间一位重要而特殊的商务官员.  相似文献   

19.
王萌筱 《浙江学刊》2022,(4):174-181
袾锦是晚明高僧袾宏在俗之妻,继夫剃度后亦皈依佛门,晚年住持杭州孝义庵。清初至民国出现了多种关于二人的俗文学传记,包括传奇、话本、弹词、宝卷等文体。这些作品赋予了袾锦鲜活的声音,将她与袾宏塑造为超越俗世婚姻的精神伴侣,展现了民间对高僧高尼夫妇修行成佛的想象。考察俗文学对袾锦形象的重塑,可为探讨佛教与婚姻之关系以及宗教文学中性别呈现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1865-1889年,晚清宫廷对铁路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力为拒绝”到“酌量试办”,再到“毅然兴办”,最后到“定计兴办”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臣对铁路的态度较早地发生了变化,最高当权者的态度在逐渐地改变,铁路试办、兴办的阻力主要来于廷臣.“定计兴办”铁路政策的确立,表明了晚清宫廷顺应世界铁路建设潮流的姿态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寻求富强之策的意愿,说明了晚清宫廷的总体思想动态已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