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美誉的大埔县,自1992年完成新编《大埔县志》的编纂出版至今,已出版了八卷《大埔年鉴》,既为大埔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编辑部自身赢得了荣誉。 《大埔年鉴》1994年卷和1995年卷荣获广东省新编年鉴优秀成果奖,1997年卷和1998年卷两卷获广东省市、县(区)综合年鉴成果奖。1999年卷《大埔年鉴》于当年9月出版发行,是  相似文献   

2.
《安庆年鉴》从1995年创刊以来,先后获过安徽省年鉴评比一等奖和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认识和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旧有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回顾6年来为创精品年鉴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在体制、内容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在5年来出版的上万部年鉴中,100余部年鉴获中国年鉴奖,《大连年鉴》等8部年鉴同获中国城市年鉴奖特等奖殊荣。在此,《大连年鉴》向全国各获奖年鉴表示同贺!我们十分珍惜获得的荣誉,因为它既是年鉴专家对《大连年鉴》编纂成果的肯定,也是年鉴同仁对《大连年鉴》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年鉴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乡年鉴》从1998年创刊以来,先后两次获过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一等奖、两次浙江省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出版精品年鉴的努力方向。回顾8年来为创精品年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在体例、内容和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年鉴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4):I0004-I0004
《哈尔滨年鉴》1987年创刊。二十多年来,《哈尔滨年鉴》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编纂思想,力求准确把握城市综合年鉴的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框架,努力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哈尔滨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在首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特等奖暨亿利达杯。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一等奖。是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相似文献   

7.
《宝鸡年鉴》从1999年创刊发行以来,已连续编纂出版了10共计1200多万字,累计条目18520条、彩色版面971页、照片7000余张,赠阅发行1.8万册,同全国12个省市60多家年鉴进行了交流。其中2002年卷《宝鸡年鉴》获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优秀奖,2003年卷《宝鸡年鉴》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提名奖、综合二等奖、条目编写二等奖、装帧设计二等奖,并受到省志办的奖励。2007年,市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8.
2009年末,《安徽年鉴》在中国版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荣获综合奖特等奖,这是((安徽年鉴》继上一届(2004年)之后再次获此殊荣。能获得全国年鉴界的最高荣誉,是《安徽年鉴》全体编纂工作者勤奋努力、孜孜追求的结果。《安徽年鉴》在全国创刊较早,培养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编纂工作者。多年来,大家围绕年鉴的写作、编辑和出版,  相似文献   

9.
《高邮年鉴》创刊于1987年,至2008年已编纂出版20卷本,总字数达1244.8万字。《高邮年鉴》编辑部按照“体例规范,特色明显,不断创新,严格编校”的要求,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狠抓质量不放松,使年鉴编纂质量一直稳居于全国同行先进行列,先后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全国年鉴校对质量优秀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尤其是在近两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连续获第三、第四届特等奖。从《高邮年鉴》编辑部的做法中,可以总结出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威海年鉴》1998年创刊,至今已历十载。1997年底开始年鉴组稿时,全国单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上乘之作,即可谓林林总总。因此我们的切入点是,如何在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起点地将《威海年鉴》编纂成精品,编纂成具有威海地方特色、能够准确地将地域及年度内社会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等纳入一书的精品之作,将《威海年鉴》编纂成资料性强,内容翔实、权威,编排科学、严谨、经世致用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靖江年鉴》创刊于2002年,至今已出版7卷。其中2004年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全国县(市、区)年鉴特等奖,获第三届全国年鉴质量综合一等奖及框架设计、装帧设计和条目编写3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卷获江苏省第四届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比年鉴类特等奖。这是年鉴同仁对《靖江年鉴》工作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鞭策我们继续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编鉴理念,通过不断强化规范和创新,进一步提高《靖江年鉴》的编纂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年鉴编纂工作中,最后的总纂(指交付印刷厂之前的总合成)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关系到年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这道关,对于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避免在校对过程中进行大的改动,把年鉴编成精品具有重要意义。《淄博年鉴》始编于1987年,至今已连续出版14卷,曾两次获得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一等奖,三次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回顾编纂的历程,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年鉴》编辑部周宏《加强企业年鉴编纂刍议》一文,分析了企业年鉴的编辑现状,并就企业年鉴编纂如何再上台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第1期的《年鉴信息与研究》用了整整6个版面的篇幅,把获得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优秀奖的53种年鉴进行了集中展示,《淄博年鉴》2002年卷名列其中,作为其责任编辑之一,我自然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与自豪。我深知这一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也切实体会到: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编校质量是编纂精品年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年鉴创新是现实的要求,是年鉴的生命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年鉴》常务副主编刘瑜《年鉴创新是现实的要求,是年鉴的生命所在》一文,紧密结合《南京年鉴》编纂工作的实战,介绍了通过不断调整框架结构,不断增加实用性内容,不断缩短出版周期,不断提高年鉴队伍的素养,在打造精品年鉴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年鉴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年鉴编纂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系统介绍和研究国外年鉴编纂出版概况,对我国的年鉴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为年鉴编纂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帮助。本文仅就年鉴编纂、经营的突破与发展方面谈些感想。  相似文献   

17.
在编纂《广西年鉴》2009年卷的实践中,我们继续秉承“实事求是,严谨办鉴”的基本方针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良作风,围绕“展广西特色,创年鉴精品”目标,着重在创新栏目、充实内容、提高彩页品质等方面下功夫,取得较好效果。在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广西年鉴》2009年卷名列省级年鉴总分第一,获得特等奖。  相似文献   

18.
我市编纂《江阴年鉴》开始于1993年,到2000年8月,已经出版了8部。在8年的编纂实践中,编纂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编纂质量,还是出书速度,在年鉴界都得到过好评,其中有2部年鉴,荣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另有2部年鉴,荣获全省评比一等奖和三等奖。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广大年鉴读者对年鉴期望值的日益  相似文献   

19.
编纂年鉴贵在创新,而年鉴创新又贵在坚持个性化,即正确把握和准确体现特色。对于县市级年鉴而言,如何遴选、突显地方特色,从而赋予它强烈的个性化特质,这是年鉴工作者在年鉴创新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编纂2003年卷《靖江年鉴》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作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年鉴》经过五年发展历程,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7年在中央级年鉴首次评比中获二等奖,1998年在年鉴校对质量评比中被评为良好。这是全总书记处重视、关心、支持,和《中国工会年鉴》领导者、编辑者、撰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何把《中国工会年鉴》办成精品?围绕这个主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