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年鉴是伴随着地方性综合年鉴和行业年鉴的产生而催生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年鉴事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在年鉴这个大家庭中,企业年鉴异军突起,并迅速随行业聚合成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收藏年鉴(2002)》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大事。因为它标志着经过全国收藏界的精诚合作,顽强奋战,终于使编纂《中国收藏年鉴》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参与编纂任务者有20位分编主编,40多位撰稿作者,10名编辑人员(其中有些是《收藏》杂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组织,中国轻工业年鉴社、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社、中国年鉴社、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中国法律年鉴社、中国印刷年鉴社、中国工会年鉴社及中央级年鉴工作部等8个单位的9名同志,自2002年11月16日至21日,赴《安徽年鉴》、《浙  相似文献   

4.
略谈年鉴编纂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年鉴编纂的规范化问题,是中国年鉴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是提高年鉴质量和使用价值,增强年鉴功能的基本问题之一。所谓年鉴编纂规范化,是指年鉴的编写要有一个合乎年鉴性质、功能的整体结构、基本内容、编纂工艺、文体文风、检索手段等标准,是在对年鉴编纂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题目,首先是两任会长的提倡,老会长尚丁提出我国年鉴要编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现任会长许家康提出要创建年鉴学学科体系;第二是中国年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年鉴研究会高举创新的旗帜下,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是提出铸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及其年鉴学这个历史任务的时候了。年鉴的创新,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铸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及其年鉴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年鉴界同仁一个关注的焦点是:年鉴如何背靠政府、面向市场,逐步走产业化之路,实施年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问题,实际上也牵涉到中国年鉴和世界年鉴接轨的问题。随着国家机构改革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此事牵动同行中越来越多人的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的各种年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年鉴的发行量逐年下降,年鉴的内容也越来越无法全面覆盖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年鉴界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但年  相似文献   

8.
所谓实用年鉴,是指内容贴近生活、拥有广大读者、便携便查的常用年鉴,就是实用功能最为突出的年鉴。年鉴具有资政、育人、信息、指南、存史等功能。无论什么年鉴,都有一定的实用性。这里提出实用年鉴的概念,泛指  相似文献   

9.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4):F0004-F0004
线装书局是以出版社科类图书为主的国家出皈机构。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史、志、鉴类图书的开发出版力度。2005年,在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许家康会长的倡导下,成立了以中国版协于友先主席为主任的“中国特色年鉴出版工作委员会”,开始致力于中国特色年鉴的出版。现已出版《中国-东盟年鉴》、《长江三角洲年鉴》、《浦东生活年鉴》等较有影响的年鉴多种。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年鉴作为新兴的信息媒体,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逐渐在中国年鉴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丰富年鉴种类、拓展年鉴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年鉴的规范化与创新,是近年来年鉴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标志着年鉴理论研究和编纂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作为一个年鉴编辑,我对这个问题有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写出来与同行探讨,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加强年鉴实用性研究—《实用年鉴学》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2月,我们合著的《年鉴学概论》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历史、理论、事业、方法四编,对普及年鉴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中外年鉴发展的历史,分析年鉴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年鉴的编纂方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两次印刷7000册早已脱销。近年来,许多同行向我们询问,怎样才能买到《年鉴学概论》,特别是各地新年鉴上马及各家年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奋力中游突围,以跨入全国年鉴第一方阵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工作全局,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年鉴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镇江年鉴》分别获得中国年鉴奖、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镇江年鉴》驶上了平稳发展、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与年鉴编辑出版和发行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无可回避地摆在面前,我们必须面对。 年鉴与科学、技术成果一样是创造性智力成果,其版权(著作权)、外观设计、装帧、发行等等方面都涉及到知识产权。文中“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即将跨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极大的进步,它标志着知识和智能在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的确立。面对知识经济世纪的来临,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年鉴事业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注入强劲的活力,从而使年鉴事业与知识经济时代同辉,已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发展年鉴事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突破一年只能编一种年鉴的老观念,努力增加年鉴园地的种类 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年鉴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很广,甚至已有了《巧克力年鉴》、《酱油年鉴》。这在年鉴事业起步较晚的中国看来,近乎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但往者可追。国内某些地区的年鉴编辑部门,已捷足先  相似文献   

17.
年鉴与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了,就是说,中国经济将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现在,我们正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新世纪。这对我们的年鉴事业,是个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首先,我们把年鉴定位于信息载体,年鉴事业是信息产业,这与我们年鉴事业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很大一部分年鉴,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方面的年鉴并不多,这与我国当前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情况不相适应。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方面的年鉴发展了许多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主要区别中外法律年鉴目前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法律年鉴虽属于专科性年鉴,但中外相比,国外的法律年鉴专科性更强,中国的法律年鉴收录的范围更广一些。  相似文献   

19.
1980年8月,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年鉴《中国百科年鉴1980》生,不到30年的时间,中国的年鉴出版物已经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出版的年鉴就有数千种。涉及的内容多如繁星,年鉴事业从业人员据说有10万余人,规模庞大,世界之冠,堪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安庆年鉴》从1995年创刊以来,先后获过安徽省年鉴评比一等奖和全国地方年鉴评比二等奖。但是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认识和探索年鉴编纂工作从传统模式和旧有体制中走向改革和创新,始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回顾6年来为创精品年鉴走过的道路,我们认为,年鉴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在体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