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的正确理解对外语学习者十分重要,因此,针对学生编辑出版的书籍的汉语翻译必须释义准确,既能忠实再现被译词的意义,有助于理解被译词在课文语境中的意义,同时又提供词语用法方面的指导性信息。以翻译的基础——语义理解为依据,列举书中部分词语汉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粤语中的英语译词与普通话中的英语译词有很大不同。粤人英粤词汇翻译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自创词汇翻译,文化特色词翻译,音译以及零翻译)及其对译词形式的选择深受其所处社会的自主创新、开放兼容的文化特征的影响,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语言华丽,修辞繁复,风格优雅。翻译家张谷若坚持“地道”的翻译原则,充分运用汉语诗歌的手段,译诗文字典雅凝重,细腻传神。他运用同音、行内韵和尾韵等语音手段,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以及叠词等。他根据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情感的变化,使用响亮程度不同的汉语词曲韵辙,使译诗音声高低相和,富有节奏和韵味。他使用“以文绘画”的手法,通过具体化和增译等技巧,使译诗在故事叙事、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刻画等方面都细腻、真实、生动、传神。译诗紧紧围绕形象构建选取词义,前后呼应,语义连贯。研究张谷若译诗,无论是对张谷若翻译研究,还是对莎士比亚翻译研究,都是有意义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仿译词可以按照汉语新词的透明度、英语原词语素间的语法结构、英语原词在构词法中的不同性质、汉语仿译词的音节数进行多角度的分类。仿译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有增加新词新义;英文单词一词多义。在仿译过程中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造成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英文单词增加新义,造成汉语对应词增加新义;受仿译影响汉语产生新义语素,有的已经发展为类词缀。仿译词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新颖、透明和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语境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义的差异。翻译的目的就是提供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语义对等。要做到语义对等,不同文体的翻译的要求各不相同。语义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可以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译是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赋予某个词语不同的译法。为了使译文富于变化,一词多译是翻译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候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不同的词语表达汉语中的某些相关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又不得不采用多词一译,即用一个英语单词及其变化形式翻译数个意义相近的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7.
对英汉互译中的用语进行研究 ,指出翻译中斟酌词语的心要性、条件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同词可以异译 ,异词又可以同译 ;不同词语有不同的情感和语体色彩 ;汉语特有的音韵特色要求翻译要注意斟酌用词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强弱色彩 ;以及汉语的搭配限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歸休”和“しィォ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ヲされる “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帰休」和「レイオ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帰休」和「レイオ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ラされる」「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10.
聚合词是汉语特有的结构性词形,这种独特性形成聚合词英译上的一个难点。通过对汉语语料英译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在三种语境下,聚合词英译可用直译;在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可用意译。此外聚合词充当回指语时,其语用意义与先行语相关联。这一发现揭示出聚合词译语的语义来源,也为聚合词的意译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1.
双关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修辞格。它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条件使某些词具有双重意义,以达到"指桑说槐"的目的,使语言幽默、含蓄而富有情趣。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翻译时很难恰如其分地将其译为汉语。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对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及运用补偿策略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尝试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吴宓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吴宓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套译是辞书对英汉习语翻译频频使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归化策略的的观点为套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习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则可能制约套译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从而导致翻译的"归化过度"甚至"伪归化"现象,最终造成"病态译文"。  相似文献   

14.
进口商品商标词译名的好坏对于产品能否在中国成功打开销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和中英两国文化的差异,英语商标词的汉译不能是机械的死译,而应是动态顺应汉语语言语境、汉语交际语境和时代特点等多种因素的活译。成功的商标词翻译都是动态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套译是英汉习语翻译中被频频使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文章拟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套译的因素:归化策略的的观点为套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习语的国俗语义的差异则可能制约套译的质量。实例分析表明套译中存在着归化过度现象,其本质不利于习语的国俗语义在不同文化中的充分传递,二者的矛盾限制了套译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红楼梦》中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扬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扬宪益、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为蓝本,从汉语颜色词起源、构成及意义的角度对颜色词翻译的一般规律和翻译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语用学的重要概念,在它的多种功能中,对翻译影响最大的是其制约功能。由于构成语境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这些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也体现在翻译的不同层面。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原语物理语境对原文文本语义的制约,译文读者认知语境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制约,及译入语社会语言语境对译文文本译语的制约等。充分认识语境的制约作用对于成功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20.
零翻译词就是用目的语中非现成的词语把源语中的新词语翻译过来的词语。零翻译词主要有5种形态:1)纯粹零翻译词、2)音译零翻译词、3)音意结合型零翻译词、4)形译零翻译词、5)新造词。零翻译词在语义、形式、使用及传播方面存在坚实的理据。在新词语翻译和使用实践中,人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地、深入地、多层面地探讨零翻译词的翻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