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用测试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描述和解析了36名幼儿教师管理风格在亲子活动中的表现特征。通过统计推断和质性分析一致发现:样本园教师整体管理风格表现为合作——鼓动型,符合职业岗位的理想风格需求;教师管理风格在班别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在岗位分工上差异不显著;样本园教师管理风格在班级活动中的真实境况是鼓动为主,合作为本,适当控制。建议幼儿教师的管理风格应多样化,适合幼儿班级的年龄特征,灵活搭配;控制是幼儿管理工作必要的内容,要重视对幼儿教师控制策略及意识的培养,完善其基本管理素养。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的杂剧,就风格而言,以文采胜又不离本色,在格调上,马剧是早期文人剧的代表。马致远杂剧的创作主体性体现在人物设置和题材处理两方面。小人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某种现实思考,题材上的文人化操作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意识。  相似文献   

3.
时间意识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体现最为明显,在传统文化的支配下,中国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趣味。台湾诗人洛夫是一位师承中国古典又具有现代风格的诗人,他诗中的时间意识明显体现着道家、佛家的时间观,表现在诗歌艺术世界中,时间的超越和解脱  相似文献   

4.
以邓小平理论的心理背景和文化归因为着眼点,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中国哲学气质和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践品格、辩证气质、人民思想、开拓创新风格、未来意识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评论界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在文化意蕴上,余氏散文从一而终都灌注着文化这一鲜明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反思,文人隐忧,精英意识,文化人格的重建等;在创作风格上,余氏散文突破了传统小品散文的文体约束,在表现手法上有自己的独到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学风格.这可以从对传统散文的突破、语言特色、结构模式以及表现手法上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张洁的小说创作,不单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表现出意识深层创作心理的特殊性。从张洁作品的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她的身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其作品,就会发现其潜藏着的创作心理——“恋母”意识。这种深层次的“恋母”意识又在不断的嬗变之中,外在表现为多变的理想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郭保林散文的语言艺术周成建文体意识自觉的郭保林.在其散文语言上.表现为阳刚婉约两种风格,繁富叠合,语式多变,讲究情韵节奏、字汇质料和标点运用。新时期以来,郭保林“一头扎进散文这片海域”①,“用炽热的情感.瑰丽的语言,构筑美的艺术宫殿”②,结集出版的散...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格意识”或称“风格感”。“风格”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如可以用时代风格、作曲家风格、体裁风格、乐器风格等四个维度来加以阐释。在较为具体的、可量化的层面上对“风格感”这一术语的含义加以把握,对钢琴演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小说在内容上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和阐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在形式上融历史入传奇、借传奇表现传统,并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部切入进行多重超越,形成了大俗大雅、至幼至真的独特风格,创造了超越细节真实而诉诸理念真实、文化真实的小说样式。金庸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成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找到了一各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正确之途,对我们重塑民族文化本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电影稳定性与多样性美学风格形成原因及纪实美学风格形成的分析,指出第四代导演的影片更多的是寻找和挖掘历史底蕴,反映和记录现实社会生活,捕捉和表现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点,呼唤和推崇人道主义复归。他们的美学风格并不仅仅是学界一般认定的纪实美学,更确切地说,这种纪实美学又往往带有淡淡的诗化美学风格。无论从平民意识还是文艺批判视角看,其美学风格都应界定为"诗化与纪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在小说实验的遮蔽下表现出了与以往小说大相径庭的风格,他对自身精英身份的确认使之深深的迷恋上了他自己。因此,在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表现了了强烈的自恋意识。  相似文献   

12.
E·E卡明斯是美国20世纪现代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置传统于不顾,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闻名于世。其新奇怪异的诗歌风格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试图从in Just和MOOn Over TOwns MOOn两首诗入手,探析他诗歌中表现的生态意识,通过卡明斯对爱、春天与自由的歌颂来领略诗人的生态意识,深入领会诗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栗原小荻巩固了以他的成名作《黄房子》为开端的现代风格,成功地实现了诗歌意识与表现风格上的全面转型。《层次》、《特种氛围》、《羊们》、《对历史性悲剧的考察》、《求雨的人群穿过红墙》以及长诗《东亚圣马》等,为诗人刻下了里程碑。栗原小荻的成功不是靠诗歌团体的大面积覆盖以占领最有利于为人注目的阵地,也不是靠一度流行的超于诗歌创作能力之上的诗歌宣言来充塞听众的耳朵。他的成功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取向和创作风格的成功,源于孤独的实践和由此锻炼出的实力。栗原小荻开拓的新领域与前面的诗代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较全面论述了台湾当代作家郭枫的创作成就,客观地分析了郭枫创作的思想情感,审美表现,探讨了郭枫的人生观与宇宙观;郭枫散文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文化意蕴;郭枫的艺术追求与审美风格等。认为郭枫作品充满了批判意识、自然意识、生命感悟、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的思辨色彩;其内蕴的质美和激情,其浓郁的个性色彩,其独特的审美选择,来自于作家对人生的真见、真知、真性与真情。其审美视角表现出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其审美风格是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郭枫虽耽于独行的寂寞,但他心灵世界决不孤独。  相似文献   

15.
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模仿、探索和成熟三个阶段;莫言小说语言风格主要有以色彩表现情感、幽默诙谐、充满民间特色、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等特点;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莫言的成长经历、苦难意识、小说创作的语言意识以及文学批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艾衲居士和他的《豆棚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的作者艾衲居士作了约略考辨;并对小说集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12篇小说多为愤世之作,或借古讽今,或直斥现实。其中有些篇章还对佛道进行了尖锐批判,因而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但由于作者的世界观是儒家的,所以又表现出比较突出的封建落后意识。小说在艺术上,不仅形式新颖,且风格文雅庄重,在明清拟话本中独树一帜,但并未摆脱史传文学的羁绊。  相似文献   

17.
克莱斯特的中篇小说以新颖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内涵实践了文学创新。他对自己生存世界的理解明显具有超前意识,力图表现生存现实的荒谬与谜团特征。强烈的现代危机意识决定了他的美学观是对古典主义传统的反叛,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本文从认知危机意识、对语言置疑、反传统而开放的叙述风格和在诗艺的道路上杜撰真实这四个方面分析克莱斯特八部小说的现代性,展示他在现代意识基础上尝试的美学转型。  相似文献   

18.
简·奥斯汀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她本人对婚姻爱情的独特见解,她务实的婚姻观和逐步觉醒的女性意识让她的女主人公们在择偶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风格。本文从社会的剧烈变革带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所处的物质经济条件、作者自身的婚恋经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简·奥斯汀独特婚姻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美学史上,苏格拉底美学转向了人、主体和意识问 题。他对美学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对美的普遍定义的探求上。他的人本主义美学观也体现在他 的艺术意识上。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变革与开放、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合,使后现代主义文化形态在中国出现成为必然。新潮散文因而站在先锋小说与诗歌潮涌的制高点上锐意革新,展现了与以封闭自足为特征的传统散文殊异的带有后现代主义因子的文学景观。在主题上,它把过去充满政治教谕作用的宏阔高远的散文降为平民化、世俗化的文化产品,着重揭示了崇高的失落和人对生存的困惑。在结构模式上,它突破传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理论,转向对人的心态、精神、意识的表现。感觉、情绪偏重纷乱跳跃。在题材上,它择取的大多是身边零散而无深度的俗物,消解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在语言上,一扫过去以叙述性语言为主的语体风格而显示出了散漫性、非逻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