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即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朝晚期自盘庚迁殷至纣灭亡273年间王室占卜记事的遗物,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甲骨文从1899年开始发现、购藏、整理、研究,至今已87年,先后出土约15万片以上,著录近10万片,1982年出齐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册,选出41956片,均为比较完整的文句。虽然严格说来,它还不是什么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时代又早,所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国著名的甲骨学专家胡厚宣教授来河南讲学。趁此机会,我访问了胡老。他和霭亲切,侃侃而谈,从甲骨文的发现说起,一直谈到五十年来他从事甲骨研究的经历,包罗万象,给我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胡老说,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简称。殷代的统治阶级迷信好鬼,除了个别记事刻辞以外,凡征伐、祭祀、年收、疾病、田猎等等,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所以甲骨文也叫“卜辞”,意为占卜之辞。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和书法艺术的  相似文献   

3.
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  相似文献   

4.
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之遗物。自1899年发现、购藏迄今,八十五年来出土十五万片左右。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商代的记载较少,所以殷墟甲骨文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占卜实践中,晚商的贞人发现了"灵龟"之兆的灵验性;加之龟甲是来自远方的贡品而为王朝所宝重,所以龟甲在晚商成为占卜神物,建立起了甲骨并用的占卜新体系。占卜体系是为人神沟通而建立的。在占卜仪式中,晚商形成了甲骨文书写系统。从甲骨文看,商人的信仰体系主要包括了天神、人鬼和地祇三大部分,帝为至上神。而商人信仰知识成立的逻辑基础有两点,一是人间的祸根和不幸多因鬼神而起,二是人间是美好的,而死后的世界是不美好的,商人关注现世生活的信仰逻辑对我国信仰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并予以定名,时间并不长,它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普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说明”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却是早就存在的。最早的如甲骨文占卜辞,就是用来解释占卜内容的。在中国较早的历史典籍中,如《易经》、《尚书》、《礼记》中也可以见到说明文字的踪影。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形式也出现分工,文章样式有了“文、笔之分”,“文”即是侧重于记叙人物事件、抒发感情的文学作品,“笔”则是侧重于学术研究,说明事物的文章,如《史记·八书》、《汉书·十志》…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中的序数,也称"兆序",刻写在卜兆之旁,记录占卜的次数和顺序。本文主要探讨甲骨文序数在排列行式上的特点及其与卜辞刻写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殷人用龟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第三讲 识文字与读篇章 甲骨文是我国迄至目前所见一种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主要有象形、形声、会意三种。虽然有的文字一字多形,但基本已趋定型化,表现出一定的成熟性。因此,甲骨文还不是我国最原始的文字。虽然如此,甲骨文为自“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杨、许诸儒所不得见”之物,要想研究甲骨,首先必须从识文字开始。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隆重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不仅证明中国有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同样古老的文字,同时也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一千余年。发掘殷墟甲骨,直接导致商代考古学的建立,并为寻找夏文化,探索夏代历史奠定了学术基础。总之,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文明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头等大事。100年来,甲骨学、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妇媟贞娩考     
在宾组一类卜辞中,今见有"帚(妇)枼","帚媟"之称40余例."媟"为族名之"枼"(葉字初文)的女化字.枼(葉)族之女妇媟为商王武丁所宠幸的王妇之一,曾有三次关于她生育的占卜纪录.其中使用龟甲进行的占卜纪录,多见于1936年出土的YH127坑卜辞.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利用卜骨所进行的占卜,其内容盖可与YH127坑所见妇媟分娩卜辞相系联.根据对这些著录材料的爬梳整理,本文推断妇媟分娩的时间大致是武丁在位中期的某年二月、某年四月和某年七月.其中在四月分娩的这一次,正值洹水秋汛之时.该类卜辞中还见有武丁祈告母媟的记录,故可推知商王武丁的父辈亦可能娶配有葉族之女.甲骨文中所见到的妇媟,应是迄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葉族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巴拉,澳藉华人张广裕先生来西安参观。十一日下午在人民大厦举行座谈会,进行学术交流。张广裕先生在会上将四幅殷墟甲骨文复印图片赠给我,共三十三片,其中有一片是重复的,此外,还有一片雕花骨。这四幅甲骨文复印片,有六片字迹不清,1至3号藏于西德,其余二十九片藏于瑞士。从这些甲骨文复印片可以得知,我国河南安阳出土殷代的甲骨文字片,有的流散于西德和瑞士。现将图片上比较清楚的二十一片甲骨文临摹和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再谈殷墟卜用甲骨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盛行,李济先生总结殷墟前六次考古发掘时曾提到:"占卜以甲骨,遗留下来的,以无文字记载者为多,有文字者不过十分之一。甲以腹甲为多,背甲参用;骨以牛肩呷骨为多,羊、鹿肩呷骨参用'①。而历年以来又发现有用牛肋骨、牛距骨、牛头骨、鹿头骨、鹿角器、兄骨、虎骨、鳖甲、象肩肿骨、人头骨等占卜或者刻辞记事。70年代小屯南地又出上比较少见的猪肩胛骨卜辞②,近年殷墟苗圃北地还出上用人髓骨占卜的材料③,均极不多见。然而殷商王朝占卜所用骨料的大宗,主要还是采用牛肩肿骨和龟腹甲。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用量甚巨,昔胡…  相似文献   

13.
陕西周原所出甲骨文的来源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周原甲骨文出现的意义周原一带是早周文化的发祥地,1976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先周甲组宫殿基址。在这个基址内,又于1977年夏出土了一大批甲骨,估计约有一万七千多片,绝大部分是龟甲。据初步整理发现刻有文字的卜甲一百九十多片,文字数达五六百字。从刻辞所透露的年代和碳14的测定,都可以说明这些遗物产生约在商、周之际。所以,这批甲骨的时代基本上是明  相似文献   

14.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5.
从汉字的沿革看汉字的简化与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土的远古时代文物考察,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在字形的结构上以一半表意、一半表音的形声字为多,占汉字的so%以上.汉字本身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及系统性.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工好占卜,凡是亲相、征代、田猎、农事等都要占卜,占卜所用的东西主要是龟腹甲,有时也用牛肩肿骨.因此,甲骨刻辞大部分是占问之辞,也有一部分是记事的。现在能认识的甲骨字有2000多…  相似文献   

16.
白小丽 《兰州学刊》2011,(11):172-177
文字系统内字符的形成是有先后层次的。按文字系统中字符形成是否参考了系统内已有的字符将其分成两个层次———初造字与新造字。根据此造字机制理论对殷商甲骨文初造字的造字机制作分析。甲骨文属自源文字,其初造字存在仿拟机制和吸纳机制两种造字机制,两种造字机制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并且不同的造字机制对符号体态的影响也是存在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代竹木简上的文字,过去多数人认为是刀刻的,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实物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都是书写的,并未见有刀刻的。 在殷商时代,甲骨文是用刀刻的,但有的甲骨上面,则有先写后刻的痕迹。1977年,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字,也是用刀刻的。甲骨文为何用刀刻?这可能与龟甲兽骨材料坚硬,书写不能经久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共享卷帙浩繁的甲骨文研究资料,借助信息技术改善甲骨文研究的传统方式,建设了服务甲骨学研究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甲骨文字形库收录172个部首和4049个甲骨文单字;甲骨著录库(含甲骨缀合库)收录46部著录,共112517片甲骨的信息,缀合库存储了已缀合的甲骨片信息;甲骨文献库完成29426篇文献和282部专书的数字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将三库集为一体,是一个专业的甲骨学研究资料获取的互联网搜索平台,以期为甲骨学专家研究殷商史、考释甲骨文字、开展甲骨缀合等提供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字的研究》一书的上编中对商代文字中的金文、毛笔文字作了较多论述,而甲骨文涉及不多。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商代文字种类比率则正好与此相反。当今,与保存下来的数量浩大的甲骨文相比,毛笔文字留存下来的却为数不多。我认为这种状况容易让甲骨研究者产生  相似文献   

20.
选取<周易>古经中"角"、"虎"和"以杞包瓜"为个案,考察它们从甲骨文、金文到<周易>卦爻辞中所处语境的转变,发现它们在甲骨文的占卜语境和金文的祭祀语境中或为人名,或为地名,而转入<周易>的军事语境后,都产生了比喻义.可以说,汉语中比喻的产生正是语境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