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网络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 ,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出发 ,对当前的网络交往的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宏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26-29
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交往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决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由此可见。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也必须建立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在现代社会,交往全球化已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双重效应,立足于实现交往的合理性,顺应交往全球化的要求,推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岭南越人与外界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岭南越人与中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各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这种交往,在赵氏政权统治的南越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岭南越人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并积极地与周邻地区相互往来,同时还利用地处海滨之优势,进行海上开拓,为岭南越人在西汉中后期更进一步地与汉民族相互融汇,为日后的广州作为东方第一人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广州象岗南越文王墓,则以出土数千件精美绝伦的文物、雄辩的事实向世人宣称,它是相互传播交流的结果,是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沈的结果,没有这多种形式的交流,就不会行南越王墓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美妙绝伦之作,也不会有日后岭南地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实践是信息时代交往实践发展的新阶段,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创设了一个新的空间,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人们通过网络交往踏上了走向世界历史性存在之路,同时还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正视网络交往实践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探寻人的发展的正确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全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催生了虚拟交往这种交往方式.虚拟交往作为与现实交往相区别的一种新型交往方式,本质特征在于交往主体的隐匿化和虚拟化,从而为人们超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限制,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活动,毫无矫饰地展现自我、获取多样的生命体验和经验提供了可能,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贾熟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65-69
蔡廷锴等主张反蒋抗日,得到了很多方面的支持,冯玉祥即是重要的支持者。蔡等废止民国纪年,废除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又使不少支持者不愿接受。冯玉祥积极鼓励韩复榘、宋哲元举兵响应,韩等也未敢行动。蒋介石无后顾之忧,即动用大兵,将事变镇压了下去,使冯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8.
"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不仅导致了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的出现 ,而且造成了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的均衡性分化。如果说 ,前市场经济社会的人类交往还是“公私不分”的失衡发展的话 ,那么 ,市场经济社会的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则是“公私分化”对称展开的。这种社会交往的结构转型 ,是同生产与交往间的关系根本相关的 ,未来的人类交往将表现为这二者高度统一的无公无私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这是十五大确定的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 ,其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正是它将交往理解为历史辩证法的根源和社会发展得以可能的内在机制。尤其是作为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社会主义事业 ,离开世界交往就毫无前途。为此 ,本文提出 ,未来中国发展的前途取决于积极有效的世界交往战略 ,它应坚持国内交往拓展、交往制度变革、交往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往发展等四个优先 相似文献
10.
张英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5):5-8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 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并指出它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大大升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结识了著名学者、早期社会主义人士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就一起开展宣传苏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抛弃了"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幻想.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后,他回国在浙江"一师"任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社会改革的一些具体设想.他在上海任<觉悟>副刊助编时,努力把它办成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阵地.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参加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是上海早期建党8位元老级功臣之一.上海共产党建立后,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与陈公弼、陈季常父子的交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世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64-69
苏轼与陈公弼、陈季常父子的关系相当特殊。苏轼任职凤翔时与陈公弼有矛盾,后来却一反常例为陈公弼作传;传闻贬苏轼到黄州是当政者想假陈季常之手加害苏轼,陈季常却成为苏轼在黄州交往最为密切的朋友;素有游侠之名的陈季常,却家有“河东狮吼”。真真假假的事实和传闻后面,表现了陈公弼对苏轼的严格要求、“爱人以德”,陈季常的侠肝义胆以及苏轼不记前嫌的风范,为人们的交谊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苏联接壤,时任新疆督办的盛世才在政治上奉行六大政策,与中央政府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使新疆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共与苏联来往的重要通道。对中共而言新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新疆的工作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陈潭秋到新疆主持中共的地方工作是临危受命,勉为其难。在新工作四年中,陈潭秋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政治经验丰富,最早向党中央发出了新疆工作的警报。然而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苏联基于种种考虑,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撤出在新工作人员,导致陈潭秋等80余人在新疆事变中被杀害,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继皖南事变后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打击。由于盛世才深藏不露,及时识破其真面目并非易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抗战时期新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共产国际在东方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渠道在华寻找政治同盟。南方实力派陈炯明资深的革命经历、对新生苏俄的赞美和尊崇、反帝爱国的政治态度曾一度使他成为苏俄、共产国际选择的联合对象。然而事实证明陈炯明并非莫斯科式的革命者,"六一六"事件发生后,陈氏对莫斯科和中共的态度也急转直下,苏俄、共产国际结束了联合陈炯明的尝试,从而转向与孙中山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孟富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6):1-3,23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一历史进程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党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党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和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把党的理论实践创新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以陈独秀与杜亚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他们究竟在争什么?新文化阵营为何而战?论战开始之前,双方都在进行文明比较,但一方志在文化革新,一方意在文化保守,冲突可谓不可避免。论战中的分歧主要在于:一、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专制主义和呼唤思想自由,杜亚泉却习惯于大一统的思想文化秩序,不喜欢思想的自由状态,因而主张“统整”。二、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中国固有文明和引进西方现代文明,杜亚泉却留恋中国固有文明而不满于西方文明的输入。三、杜亚泉致力于维护固有文明之“国基”,陈独秀则为这“国基”阻碍民主共和的健康成长而痛苦。作为共和国的卫士,陈独秀在当时的努力与蔡锷的护国壮举有同样的意义。任何再评价都需要首先尊重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晚年对民主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见解。虽然导致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飞跃的因由是多方面的,但具体说来可约略归纳为以下五点,即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失败不负责任的推诿,使其内心极度失望;托洛茨基思想的启发,促进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专权,唤起他对民主的渴望;对苏联国家性质、内外政策的深入分析,坚定了民主的信念;个人良好的理论素养及独立思考的秉赋成就了晚年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8.
长征以极端艰苦、极端特殊的方式磨炼了中国共产党人,促进了党自身的建设。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领导集体,酝酿和实行了政治路线的转变,中央领导出现崭新的风气,党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福建事变是在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阶级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产生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是国民党营垒的破烈,在福建事变问题上,中共党内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与“左”倾关门主义统治的中央分歧很大。“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的政策和策略,造成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同时,也是导致福建事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略的策略方针,正是在深刻总结“左”倾关门主义危害与教训的基础上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