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能否为从语义到句法的映射规则提供合适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则是问题的核心,三种较常见的词汇语义表达式形式:谓词--论元结构、题元角色及事件结构从不同的角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事件结构理论,工具事件是一个复杂事件,它包含两个次事件:一般动作事件和工具使用事件。工具宾语句是工具事件,进入工具宾语句的工具动词是蕴涵两个次事件的工具使用动词,工具宾语则是满足工具物性结构目的角色的名词。从工具定义、语义焦点及结合功能上来看,工具宾语句的语义结构是"[x DO(y)]BY[USEz]"。工具宾语句经历了主要谓词移位与轻动词"USE"合并的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结式逐渐被语法化成表示致使—结果的特定语法形式,被语法化了的不是具体的词汇单位,而是一种语法结构或构式,即任何两个没有语义关联的动词只要并列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就会形成致使—结果的语义关系。动结式里的两个动词各自表示一个事件,每个事件都能表述为一个独立的句子,通过移位和融合等句法操作合并在一起,临时构成独立的动词单位,从而在句法上把分别表示不同事件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实现表达的简约性。因为题元指派首先在底层结构完成,而动结式是表层句法操作的结果,所以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仍需回到合并前的两个句子里确认。这种追根溯源的底层结构解释,清晰地揭示了动结式表层所呈现的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是一种对于动结式的句法派生和形成机制提出的全新看法。  相似文献   

4.
句法结构是事件结构在语言中的映射,语言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是外部客观事件复杂性的反映。英汉语言之中的"动补结构"是人类基本活动经验的共同认知,它是由多个简单事件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事件结构。利用事件及糅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考察英汉动补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解释英汉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机制,探讨英汉动补结构在功能上的共性和结构上的差异,得出结论为动补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功能上,但在核心谓词词性、补语结构类型、补语语义指向以及补语的复杂程度上,英汉动补结构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笔者首先提出"完形态事件宾语"的概念——假设事件宾语是由核心词语和它的全部论元构成的一个整体,再研究完形态事件宾语内各种论元的隐现机制,从而对各类事件宾语作出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影响完形态事件宾语内论元隐现的因素有:论元是必有论元还是可有论元,谓语动词是自指还是他指,宾语是单宾或双宾,论元与控制语是否同指,论元是否具有遍指义等;完形态事件宾语内论元隐现的状况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使”字句的事件结构由表致使关系的和表描述结果的两个原子事件组成。前一个事件中的谓词“使”不但决定了该事件的致使性质 ,而且使得“使”字句的整个句式表示的是致使性质的事件结构。“使”字在事件结构中可以有颗粒度或粗或细两种描写方式 ,前者强调对“使”字语义的概括性 ,后者突出“使”字的词汇特征。实际书面语语料中出现的“使”字句可归纳为两种基本句法格式 ,但是这两种格式可以在语义上一致性处理为表致使的事件结构。“使得”句可以看做是“使”字句的变体形式 ,因此 ,“使”字句事件结构的描写方式也适用于“使得”句的情况。运用新戴维森分析法来描写“使”字句的事件结构 ,不仅能够准确、规范地刻画出“使”字语义内容及整个“使”字句的句式语义 ,而且丰富了传统逻辑描写自然语言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所谓零形回指,就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动词的论元缺省了,尽管这个论元没有以语音的形式出现,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上下文"找回"这个所指对象。讨论零形回指问题的意义在于,从语言学理论上可以解释人是如何理解自然语言的,也可以为机器理解自然语言的回指问题奠定基础。影响零形回指的结构因素很多,由于直接引语结构和叙述语结构中的指称问题很不一样,因此其影响零形回指的特点也很不一样。事件结构无论在直接引语的零形回指中,还是在叙述语的零形回指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事件结构都是语言世界的一个小模型,事件结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压模"而成。事件结构不是孤立的,是和语用相关的,但没有语用的范围那么大,它聚焦于某一个情景、某一些特定的人物和某一个具体的活动,因此,用事件结构理论比用语用原则来解释零形回指会更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Rappaport & Levin以及Jackendoff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从句法-词汇语义界面对中英状态变化动词的三种句式,即中动句、工具主语句及结果短语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语料库CCL和COCA中所收集的真实语料,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检测了三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及特征。它们的论元实现都可以由事件结构理论中的表达式来解释;中动句旨在突出主语的内部特征;只有媒介工具才能承担工具主语句的句法主语;结果短语XP都由其语义宾语所指称;排除细微的差别,中英状态变化动词在三种句式中的表现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