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讨论了约束对象的形式模型,给出了约束对象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用约束对象表示知识和类比推理加约束满足的模糊匹配原则,其特点是引入约束对象时不增加额外的概念就可以实现受约束知识的处理,为开发专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胡塞尔看来,感知到对象存在等于被直接感知侧面、侧显(指向)+空洞的、尚待充实的内在意向域+外在意向域.这三者各自的系统运动以及三者的相互作用,围绕着一个核心X,就形成了一个被感知的外在对象在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其中的外在意向域包括对象所处的环境即其所处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事件等.这样,由贝克莱表达的传统经验论中的信条--"存在就是被感知"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修正:对象存在的真实显现不仅仅是被真实感知,甚至主要不是被真实亲身感知;在对象的存在的显现中,被真实亲身感知的内容只起到Index索引的作用;它们是过去沉淀下来的空域和向未来开放的空域的指示器;在对象的存在之显现中,被感知侧面的功能是指向空意向域:一个围绕着核心X周围的、由业已感知和尚待感知的内容构成的空意向域.被感知对象身上总是存在着"盈余",存在着"未尽的余味";就其现实的直接显现而言,这些余味、盈余尚是空的、被感知过了和未被感知的侧面成系统有规则地构成的空域,它是一个对象存在之显现的主要成分,是我们在感知外物时的心之所系.所以外物的感知活动总是一种顾后与瞻前的整合于当下原初印象的综合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稳定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指标的PID控制器整定方法.首先采用内环反馈结构将不稳定对象转换成一个稳定的模型,然后基于灵敏度指标设计PID控制器,最后通过将两个回路等价为一个反馈回路结构获得给定加权PID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本PID控制器整定方法可以使不稳定对象闭环系统获得期望的灵敏度,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工程设计的哲学方法──工程设计中的系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层次性及层次结构中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自上而下逐层递增的哲学原理出发 ,论述了工程设计及其教学中要研究低层系统直至单元对象、对系统进行分解与综合、软件工程中追求模块内高内聚和模块间松耦合等问题的哲学依据。运用系统方法处理对象的基本原则 ,均体现在工程设计创建模型的构思之中 ,根据系统的基本特性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系统建模均应统一到对象的结构模型和对象的行为模型的研究上来。为此 ,还介绍了结构模型和行为模型的描述方法 ,并根据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需要着重介绍了工程CAD软件系统结构模型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面向对象设计与关系数据库设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介绍了一种映射方法O/R Mapping。在使用对象模型时,常常通过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访问;而根据关系理论,则通过表的连接、行列的复制来实施数据的存取。其不同使两种机制的结合并不理想,当为访问数据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时,则不匹配就成为了主要矛盾。使用对象/关系映射可以解决该矛盾。  相似文献   

6.
提出非线性系统的复合正交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这种网络自适应控制不需要辨识系统模型与Jacobian矩阵信息,网络学习算法与被控对象模型无关.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正交神经网络实现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控制能力,证明了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性能,为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水印技术向多媒体作品中加入不易察觉但可以判定区分的秘密信息,从而起到保护数字作品的版权或完整性的作用。根据人眼视觉系统模型对图像感知的视觉掩蔽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序列加密的DWT域数字图像水印算法,并且实验结果说明了算法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原则的影响一直有争论。马克思认为对象关系是“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的异化关系,对三种“对象关系”进行了详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象性关系,即对象的本质占有与对象之间的相互确定,由此脱离了哲学形而上学与旧唯物史观的视域,形成了新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由于分布式实时应用的特殊要求,CORBA将面临的关键问题,探讨了对CORBA对象和对象总线进行实时性扩展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实时容错特性的CORBA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面向对象的方法体系为出发点,提出了建立面向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工具OODSST,并给出了领域对象描述语言OOMDL,以此为基础在给出DSS对象系统中知识对象的框架结构描述的同时,引入了对象说明名表和属性关系名表的定义,这些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扩充了系统面向领域的特性。模型的生成以继承关系网格的构成为前提。模型的实现基于系统内部的自动消息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通信与传感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它们不约而同地与美学结盟。计算机美学与信息论美学方兴未艾,传感技术亦日益成为通约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掮客。传感论在美学的理论框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参数内容与理论目标及学科价值,传感论美学所具有的学科理论的合法性席位昭示它自身成为技术美学新成员是可能的。同时,传感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掮客身份愈来愈抽象化与审美化,信息技术的生产主体、知识构型、商业流通、编码解读的科技化亦等同于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加,这些风险也暗示亟待建设传感论美学理论的迫切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公司控制权的判断标准实质上有主体判断标准和客体判断标准之分。主体判断标准是指公司控制权归属于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主体。客体判断标准是指通过是否拥有行使公司控制权的基础性权利———表决权,来判断公司控制权的归属,而无需考虑行使表决权的主体是谁。对于公司控制权归属的判断标准应由主体判断标准向客体判断标准转变,因此,表决权也就成为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核心。在以表决权为核心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通过对表决权行使方式的完善,继而规范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行为,为控制权争夺的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小一乘准则和交叉验证思想下,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参数寻优的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该模型采用最小一乘准则作为训练标准,提高了模型的整体稳定性。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加快了训练时间,提升了预测精度,同时,交叉验证方法的采用,又进一步地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采用该模型对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要优于传统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一般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事务概念及其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阐述了保证事务ACID属性的两阶段提交算法;对CORBA中对象事务服务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规范中各个对象及其接口的分析,论述了OTS面向对象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机制;最后给出了服务中事务工厂、控制器、协调者、资源等对象基于可移植对象适配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差分和肤色图像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视频图像的运动信息,在帧间差分的基础上进行二值图像边缘提取,确定目标在原图像中坐标位置,然后设计肤色模型表征人脸颜色,采用彩色图像的色系坐标变换进行人脸的准确定位。该算法的优点是可将运动信息序列图像中与人脸肤色相似的固定区域删除,在目标跟踪和运动检测上,不仅能有效地抑止背景噪声,减少误检率,而且还能缩小人脸检测范围,加快检测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论审判对象的变更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强调诉审分离的近现代诉讼构造下,无论法官还是控诉方,其权力均被设定了合理的界限与范围,体现一种分权制衡的机理,显示一种对被告人防御权利的保障的理路。审判对象发生合理的变更,主要基于两种理路,一是“起诉变更主义”,二是“审判对象狭义论”,进而表现为内容、性质及方式上若干类型的变更。面对审判对象变更,利益受影响最大者是被告人,故而要将审判对象变更控制在合理限度内与正当程序中,有效防范突袭性审判的发生。我国现行审判对象变更实践缺乏合理的控制机制,并常常表现为法院与检察院的一种“沟通”,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审判对象变更程序,对审判对象变更实行正当性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的主客体交往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以共同客体为中介的互动过程。对这一共同客体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教学交往活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在基于Strutsl.x的框架开发中,业务逻辑的干预往往会造成领域对象被分解成若干个信息字段.这样会造成对象实体的封装性和整体性被破坏.本文介绍了一种领域模型对象注入的设计方法,可以保护对象实体的完整性和封装性,从而较好的切合面向对象的软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QR-AMCBFM技术快速分析电磁散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基函数法——自适应修正特征基函数法(AMCBFM),并将其与基于dual-MGS的QR分解技术结合,构造一种新的混合方法——QR-AMCBFM。该方法基于对目标体分块,并按一定的距离关系划分为近、远场两部分,用AMCBFM计算出每一块上的初阶电流。在计算高阶电流时,先对块间互阻抗矩阵进行QR分解以决定远场区的互阻抗可否舍弃;然后计算出高阶基函数以及电流系数。数值结果表明,QR-AMCBFM技术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