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4.
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与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车险赔付在车险的险种规定、责任规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借鉴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从汽车保险行业标准、车险赔付机制、保险市场信息系统、保险监管系统建设等方面对我国车险赔付义务有效履行的保障措施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以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在代表着学术与理性的象牙塔内不断发生这些令人扼腕的悲剧呢?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单一的消极因素并不可能直接导致大学生轻易地选择自杀的行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主要针对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或将已产生的自杀意念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自杀应先加强个体心理预防,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起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法社会学进路分析当下中国社会的男性自杀问题,集中在自杀者的个人动机、对自杀行为的社会反应以及群体行动激发男性自杀等面向,明确民众对自杀的态度逐渐由惶恐、回避,转向对个人尊严、生存状态的考量。在我国,群体表达意见以及相关的过激行动均已呈现出由利益驱动型向气场驱动型的转化,血气也就成了这些事件中男性自杀的重要因素。从血气对群体性事件的引发作用、群体性事件又转而催化血气的作用力度进而导致男性自杀这一作用模式为切入点,可以为男性自杀的防治开示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如何减少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较为集中.受此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进而导致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探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与个人的心理因素,开展心理咨询,采取自杀干预等措施来减少大学生自杀事件,这在当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高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而言,还是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建立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影响学生学校归属感建立的因素,最后提出如何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措施及建议,从而使他们更愉快地度过校园生活,为将来走向社会和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诉讼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则是维系学校稳定最后的一道安全阀。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符合高校自治的传统,契合国人传统文化的行为心理,是学校内部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良好机制,有利于矛盾的及时化解。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校内申诉机制自身存在若干缺陷和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校内申诉制度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制度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彭鸿雁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52-53
本文在大学生自杀可预防的立论基础上,提出不同于自杀干预模式的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强调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从而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13.
学生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档案中记录着学生求学的经历、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及教师们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档案还是国家和社会用来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档案在高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管理质量,还需要做好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现阶段,在高校学生...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时,可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赔付.同时,劳动者基于机动车事故受到的人身伤害也可请求民事损害赔偿.然而,对于这两者的关系,我国现行规定中并未明确.从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比较来看,应坚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以及受害人不应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的原则,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该问题作出一致规定,不应使劳动者因遭受侵害获得意外收益.同时,为了使劳动者遭受的损害得到及时弥补,在劳动者同时主张工伤保险赔付和民事损害赔偿时,应以工伤保险赔付优先,但劳动者最终获得的赔付或赔偿不得超过其实际遭受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逐年增多,经系统分析呈现若干特点.从涂尔干采用社会视角研究自杀问题至今,教育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伴随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几乎所有的理论阐释都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当代社会已成为风险社会,例行化、有序性消失了,致使大学生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中产生了存在性焦虑、信任危机、本体性安全威胁等问题.当然,风险社会也提供了发展机遇,要求大学生持有批判视角、群体意识、反思性选择能力,并在时空迷失、抽象体系泛化的日常生活中,既注意自我保护,又防止自我保护的过度或异化. 相似文献
16.
17.
邓慧丽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9-51
学生实习是联系学习与就业的重要渠道。高校扩招以后,在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中法两国高校学生实习情况做了概述和比较,并分析了法国高校学生实习的有利条件,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当下中国高校学生实习活动中的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脱节、实习岗位少、实习工作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实习生权益保护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矛盾的加剧,自杀危机事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重要性已为我们所普遍认可.高校学生作为民事主体,他们已具备了独立使用网络的权利与能力,因此,明确学生网络人格权利内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人格权利意识,使他们免受网络人格权的侵害,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将使人格权保障的范围扩大,对形成一种开放的人格权法体系是一个促进,同时也拓展了人格权法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