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建立以来.虽然为企业的发展、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就业、确保社会稳定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加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探索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3.
■瑞典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瑞典现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其主要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  相似文献   

5.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信息化与就业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华福周指出,要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正视信息化对我国就业带来的挑战,帮助职工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就业总量压力和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而就业专项资金是落实政策的根本保障,加大资金投人、强化资金筹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后,全国各省市基本都启动了地方配套立法工作。截至2010年1月,河南、江西、宁夏、吉林、湖南、广东、山东、贵州、海南、河北、天津等10多个省市都制定或者修改了就业促进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立法的共性众多,同时又  相似文献   

8.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访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2006,(1):6-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实施3年。国务院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根据新的就业形势和任务对原有政策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一系列措施。为此,本刊对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在南昌召开的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目前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不均衡、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加快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鼓励、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制定《促进就业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加快我国促进就业立法工作,劳动保障部成立了课题组,就制定《促进就业法》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定《促进就业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就业法》的定位、《促进就业法》应当体现和坚持的原则、《促进就业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制定《就业促进法》的难点问题等方面内容提出此报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2005,(2):6-8
《劳动法》实施10年来,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10年来社会经济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劳动法》。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劳动法》实施1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上做了专题讲话。他指出,完善劳动保障法律需要长期的努力,当前要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修改、完善《劳动法》,开展完善劳动保障体制研究,加强执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畅 《中国劳动》2005,(2):12-13
记者:<劳动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劳动保障领域的基本劳动法律,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对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保障体制改革,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看其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美遐 《中国劳动》2005,(12):22-23
近年来,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以其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而且已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非正规就业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十分深刻。本文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非正规就业领域中的社会保障问题。造成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适用于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用非正规就业人员,而这又是由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特点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非正规就业,从人员构成看,主要包括农民工、城镇中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离退休再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国内比较权威的政府研究机构估算为1亿至1…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基金直接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定器"。只有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稳步扩大基金规模,才能开创社保基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并为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重要保障。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社保基金监管工作需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长效风险管理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努力开拓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7.
蒋飞 《中国劳动》2005,(1):14-15
2004年12月 4日,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的专家主要有: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保华,上海市劳动局法律顾问室主任张宪民,上海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屠国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邹碧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薛文成、张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长郭文龙,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佩华,上海市劳动局法规处处长戴建平,上海市劳动局关系处处长杜可风,上海市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处副处长余成斌,以及部分法院的法官代表。  相似文献   

18.
王锦胜 《中国劳动》2006,(12):15-16
劳动保障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就业不充分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社会保障不健全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分配严重不公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一个劳动关系紧张的社会不能算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责任重大,必须有所作为。我认为,劳动保障部门应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会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和权益维护上。突出困难群体再就业,努力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之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4年《劳动法》之颁布起算,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已经蹒跚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既有成果,也有不足。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其体系化与科学化的反思已然成行。此时,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理性开拓,与立足于法律内部固有逻辑的审思与筛选,当为今后立法发展的主流,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体系之构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劳动》2007,(5):6-10
2006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首次启动了行政法规立法后评估研究工作,并确定了第一批评估项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是其中惟一的一部劳动保障立法。由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劳动保障部法制司和劳动科学研究所三方组成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和研究,完成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现予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