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清代宗族制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我和常建华同志合撰《清人社会生括》一书,其中由我撰写的《清人的宗族社会生活》一章,将清代宗族制的特点归纳为三条,即(1)宗族制度的规制的不断完善与其不能彻底实行的矛盾;(2)一般地主拥有了对宗族的控制权;(3)政府注意调节政权与族权的矛盾关系,并握有绝对的主动权,迫使宗族处于被动地位。近两年,我对古代宗族史作了初步探讨,同时陆续读到李文治先生的《明代宗族制的体现形式及其基层政权作用——论封建所有制是宗法家族制发展变化的最终根源》等三篇宏文,受到很多启发,今因从我国古代宗族发展史的角度,从宗法宗族制度的变化过程,进一步考察清代宗族史,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故不厌其繁,草此小文。其有史料重复利用之处,当乞读者谅宥。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的四川农村租佃关系中,押租制是最主要的租佃制形式。其名称繁多,不下二十种,诸如压租、稳租、稳首、安稳、顶首、随租、上庄钱、田价洋等等,均为押租的异名别称。民国时期,四川农业较发达地区曾广为流传“无稳不成佃”之谚,①所谓“稳”,也就是押租。  相似文献   

4.
内务府是清代职掌独特的衙门,负责宫廷、皇室的各种事务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其机构庞杂,官制异常复杂。在设官上,不仅文武官俱设,而且有互兼及混乱现象;其品级的划分,不仅与外朝职官的九品十八级制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同一名称之职官,在不同档次、不同性质的机构中,品级不同。在选任上,又根据官员身份的差异、选官主体的不同和任官方式的差别,把职官划分各种不同性质的官缺,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演进,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保障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二元住房保障体系。2014年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运行,公租房成为我国实现政府保障最主要的保障房形式。从公租房对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方式看,我国从以实物配租为主转向以货币配租为主。从实物配租到货币配租,不仅是我国公租房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美、德等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不仅契合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也具备现实支持条件,是新时代我国公租房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一)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老挝都处在封建领主制阶段,实行土地国有即王有制,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二)老挝封建领主制的特点主要是:1.在土地国有制下,各阶层有条件的领有、占有和使用土地;2.村社成员即农奴在定期调整分配的基础上平均使用土地,地租和赋税合而为一;3.寺院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由村社成员耕种,寺院的经济关系成为整个封建生产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土地兼宗教性和封建性于一身,佛界的权力和世俗的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三)领主分封制是当时老挝国家分裂、衰败的主要原因,对后来老挝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姓城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它的勃兴和发展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和时代特点。本文根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档》(以下简称《三姓档》)等满汉文资料,对三姓城的兴起及其经济特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8.
<正> 明清时期是广东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全面开发使广东经济走向全国的先进行列,在农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之上,广东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勃兴.在清前期,广东手工业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它对广东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的广东手工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云南官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国社会变化激烈,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转折。云南的官学教育同全国一样,在鸦片战争前后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沿袭明代旧制,学校与科举平行,教育为科举服务,儒学、书院、义学在原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二阶段,各类学校不断发生变化,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此时期云南的官学教育,为云南培养了大批人材,并体现出了自己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代地方主管官吏,从州县到督抚,总要聘请几位能干的或有学识的人才,帮助自己处理日常工作,称为师爷。文献上称为幕宾、幕友,一般统称幕府。幕府是主管自聘的助手,不在国家官制系统之内,不属公职,但他们的地位得到国家的承认。他们没有固定资格的限制,没有年龄经历的要求,不经考试选拔,但须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知识水平。因此,当时人们认为是读书人出路之一。幕府工作称为馆地,在幕称为处馆。幕宾在馆时,由幕主供给食宿,按季或按年致送修金。修金没有固定数目。待遇较教读老师稍优。幕宾和幕主是朋友关系,是平等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经学出现了求是致用的倾向,顾炎武、黄宗羲等著名学者治经,取汉、唐注疏及宋、元、明人之说,亦多择善而从,不分汉、宋。至乾嘉时期,汉学(即清代复兴的古文经学)完全脱离宋学成为专门的学问,与宋学对立。在汉、宋两派互相对垒之际,今文经学逐渐兴起,与汉学对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学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归根结蒂,它又不能不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  相似文献   

12.
一目前史学界对于西晋田制的意見关于西晋的田制問題历来都是史学界所重視的問題之一。但是由于史料缺乏以及古書有关記載的文字訛誤过多,因而对于西晋田制就出現了各种不同的解釋,解放后发表专門文章探討西晋田制的,就有以下九种主張。  相似文献   

13.
清代农业立法及其影响吴兴南清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社会经过长期延续,各种矛盾积累,这一制度越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清王朝正是这一矛盾的聚合体。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代社会经济为何还能有所发展,尤其是康雍乾百余年时间里,农业经济还能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农业税制的沿革及其特点陈少晖,罗正悦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苏区时期的财政建设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界和史学界研究的热点,著述不少,成果斐然。本文拟从中央苏区农业税制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拓展苏区财政史研究的广度。一、中央苏区农业税制...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封建租佃关系有了明显的发展,农民永佃权就是这种发展的集中反映。它揭示了封建社会晚期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了解错综复杂的封建经济关系的中心环节。当封建地主土地所有权分解为田底(或称为田骨、田根、粮业、大租、大苗等)权和田面(或称为田皮、佃业、质业、小租、小苗等)权时,就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取得田面权的决不全是农民,其中也有地主,这是应当严格加以区别的。因为它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地主取得田面权后,充当二地主的角色,使农民遭受到更残酷的剥削;农民取得田面权后,就取得了永佃权,可长期控制一定数量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于是引起了租佃关系的变化。怎样才能科学地认识农民永佃权,并能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评述它的影响,这是本文试图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物,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初具规模,以后各朝相沿承袭。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处于中国封建政治和经济的末期,统治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因而有可能进一步比较全面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因此,清代的监察制度也在明制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历代监察制度相比较,清代监察制度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楚国的分封制,过去一般以周夷王时楚君熊渠分封三子为肇始的标志。熊渠立三子为王,与周代嫡长子继位、支子别封的通常做法不同,不能视为分封制的典型举措。楚国封邑制大约始于西周晚期或两周之际,是其县制的补充,在东周时期并未得到充分发展。贵族采邑的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楚国当时的边境地带,加之内部组织机构不发达,致大族势力在地方上无法有效扩展。故强宗大族虽长期把持楚国权柄,却难以动摇王权的统治根基,这是楚国未曾出现王权旁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占有一席非常光辉的地位,在许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自文艺复兴以后,由于西方出现了科学与思想的革命,中国方面就开始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而随着历史步入近代,这个差距就变得日益加大,其间所表现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缺少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黄河、运河的有效治理,清政府严格规定了物料的采办期限和采办方式,上述规定凸显了国家政权在公共工程中的主导地位,表明了治水活动在农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原因,河工办料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史为鉴,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代以来,移风易俗成为儒者的新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礼学逐渐兴起,并迅速以狂飚之势披靡天下,挑战程朱理学。清代礼学的研究以考证为基础,以经世为目标,体现出考经求礼、循器明礼、以情释礼、因事研礼的特点。礼学家们藉考证以明礼意、达人情、经世用,使礼学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