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数民族图腾文化重构与启示——对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清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6-31
畲族图腾文化重构在当代引发重大争议,现状如下:第一,认同"盘瓠崇拜"是畲族唯一图腾崇拜;第二,批判"盘瓠崇拜",回避和淡化对图腾崇拜问题的讨论;第三,承认"盘瓠"和"凤凰"的双图腾崇拜,认为当代应主推"凤凰崇拜";第四,无"盘瓠崇拜"或"凤凰崇拜"的争论与困扰,直接重构"凤凰崇拜"。考察畲族图腾文化重构的现状与趋势,得出如下启示:第一,族群图腾文化重构从未停止,在当代有加速之势;第二,群体创伤记忆对族群图腾文化重构影响深远;第三,图腾文化对族群认同的决定性作用正在改变。 相似文献
2.
余云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11-15
重庆民间盘古文化,以神话、歌谣、地名等载体形式世代口口相传,《盘古王开天辟地》神话尤其脍炙人口,流传于各个民族,异文特别丰富。“盘古”有“伏羲”、“盘瓠”、“毕兹”(“贝锦”)等异名,但以“盘古”为初名。重庆盘古文化乃底层文化之一,不但有大量的文献记载,还有丰富的出土文物佐证。其开辟天地、化生万物、感恩敬祖三大支柱精神,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厘清渝市盘古遗存有利于全面解读盘古文化和科学定位巴渝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董立章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41-48
根据公元前5341年春分日落后40分钟普天星宿初现时苍龙七宿、朱凤七宿在天宇中的方位,及春分日出前40分钟当普天星宿将隐时白虎七宿出现的天宇方位,判断苍龙、朱凤、白虎为伏羲图腾。西水坡45号墓的墓圹取象皇冠,而皇冠取象盖天说之七衡六间略图,进而论定此墓属伏羲朝中期僭主政治出现前夕的某位天皇。 相似文献
4.
瑶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殊凡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瑶族分支复杂,自称、他称繁多,但其中布努瑶的来源应与苗、壮、侗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瑶族的称谓繁多,有必要进行分类,如以地名、服色、习俗等为标志,使研究对象的性质更为明确。历史上瑶族的称谓也颇多,反映出各民族间态度的变化,既有初始的客观记录,也有后来民族歧视的影响,有必要了解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5.
吴晓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39-43
本文以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的丰富资料,并结合苗族古歌等民族民间传说,论证了盘古神话起源及其原型。文章认为盘古神话起源于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三苗集团中的犀牛部落或氏族,盘古的原型为犀牛,而其垂死化身的情节则来源于早期的犀牛图腾化身信仰与传说。 相似文献
6.
盘瓠是我国苗族、瑶族和畲族共同的祖先,对盘瓠的敬奉习俗在苗、瑶、畲族聚居区流传相当普遍。虽然经过历史的洗礼,但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盘瓠文化是我国迄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原始宗教信仰文化之一,借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对之进行挖掘、分析表明,其涵盖了宗教学、民俗学、文化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邱开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9-46
神话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透过盘瓠神话的畲族叙述,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盘瓠神话的出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实践的文化成果,蕴含着"华夏共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各民族在叙述盘瓠神话时形成不同的文本,既投射出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神话得以延续的动力正是源于各民族对神话蕴藏的精神进行的自我解构与合理实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构建,最终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转化。 相似文献
8.
张春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59-63
盘古的前身是混沌,盘古由盘瓠演变而成,盘古与道教共生共长,盘古形象是上古典籍中混沌形象和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盘瓠形象的合体,这一形象中蕴含的混沌思维模式既与“世界之卵”的母题相合,又深藏中国古老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9.
盘古大王庙是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的一座庙宇,其庙会是西湾地区最大的民间节庆。当地民众对大王庙所供奉祭祀的神灵说法不一,或曰为汉族之盘古,或曰为瑶族之盘瓠。这反映了在南岭走廊一带,汉族与瑶族等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实,西湾盘古大王庙是民族融合的印记。从中可以窥知,乡村庙会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畲族的民族特性及形成原因——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清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3)
畲族的民族特性是艰苦奋斗、热爱自由、豁达坦荡、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畲族民族特性的形成主要是山居环境、盘瓠信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出仕刘牢之镇军参军虽为旧说,但仍令人疑窦丛生.<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元兴二年秋冬之际服阕闲居的作品,所语"时事",所用修辞等皆契合刘牢之军政实事.<饮酒·十七>为陶渊明出仕刘牢之的重要诗证,对陶渊明仕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倪正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蝴蝶和坦克>通过发生在围城马德里的一个悲剧故事,塑造了与英雄、硬汉不同的一类反英雄、非硬汉形象,在艺术表达上体现了一种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尤其是在传统叙事基础上的突围.它表明,非代表作是经典作家寻求新的突破并借此试图发现更丰富独特表达对象和更强大别致表现力的结晶和体现;在当下外国文学经典重构的语境下,经典作家的非代表作应该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获得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探析了铁凝小说的个人风格,并结合她的大量作品.从人能面对的物质生存条件、价值沦陷及自我个性迷失、传统文化对人的重压,人们精神信仰的存亡,人性丧失五个方面,剖析了铁凝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论述了铁凝作品的现实性、历史性. 相似文献
14.
高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2,1(4):36-45
河图洛书在我国流传最广,但先秦典籍中只有文字记载而无图案,加上文学的想象,把它作为神秘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使历代学者争论不休.本文摒弃了它的神秘色彩,以辩证的历史观和自然观,从古代哲学、数学、天文历法等去审视解读,河图洛书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探索宇宙规律,将天文历法、数学和阴阳五行等汇集起来的综合系统,是我国最早的纵横图和宇宙结构模型,简明朴素而内蕴博大. 相似文献
15.
高勇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36-45
河图洛书在我国流传最广,但先秦典籍中只有文字记载而无图案,加上文学的想象,把它作为神秘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使历代学者争论不休。本文摒弃了它的神秘色彩,以辩证的历史观和自然观,从古代哲学、数学、天文历法等去审视解读,河图洛书是古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探索宇宙规律,将天文历法、数学和阴阳五行等汇集起来的综合系统,是我国最早的纵横图和宇宙结构模型,简明朴素而内蕴博大。 相似文献
16.
李瑞青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52-55
先秦时期是辩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尤以后期墨家的“辩有胜”为主要代表。但庄子却以其“辩无胜”的反调,弹出了一组反对名辩思潮的不谐之音。庄子与后期墨家关于“辨无胜”与“辩有胜”的争论,具有多重理论内涵。文章试图运用西方实用主义、传统符合论的真理观为框架,阐述争论双方在理论上的所见所蔽,以期能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庄子“辩无胜”的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坟山争讼——以徐士林《守皖谳词》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也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88-94
在清代,坟山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有关坟山的争讼也是田土纠纷当中表现最为激烈的一类。清代法律中虽有条例规定“控争远年坟山,定例以山地字号、亩数及库贮鳞册、完粮印单为凭,其远年旧契及碑谱等项均不得执为凭据”,但是地方官员仍然多按照民间习惯,以族谱、墓碑、契约作为审理的依据。乾隆朝名吏徐士林在任安庆府知府期间,留有内容丰富的判牍《守皖谳词》,其中记载了他审理过的大量坟山诉讼案,这些诉讼案反映了清代坟山争讼中的很多关键问题。清代坟山之争中的种种复杂矛盾以及地方官员的策略反映了当时土地权利的特点,亦与国家统治基层社会的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45钢零件盐浴加热淬火常出现黑班软点。本文通过试验及光学和电子金相分析发现黑斑表层有深度0.3毫米左右的贝氏体组织,其余部分是马氏体组织,所以黑斑处硬度低。试验证实黑斑不是腐蚀痕。笔者认为黑斑软点是淬火加热时零件出炉瞬间盐浴中某些粘稠悬浮物附着在零件表面,使淬火冷却时冷速降低而形成“逆淬”现象。黑班是附着痕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研是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幼儿园教师对教研工作存在三个误区: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其根源在于幼儿园教师对于“教研”概念的误解,把“研究”二字披上了神秘化的外衣。我们应该及时“去魅”,理性地认识到“教研”与“科研”在研究起点、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同,使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认识到幼儿园教研的“中层理论”属性,从而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入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