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鲁迅译《一个青年的梦》看《呐喊·自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东岳论丛》2006,27(1):112-115
在《呐喊·自序》的写作过程中,鲁迅对钱玄同来S会馆约稿这一细节的戏剧化描写在叙事策略上对武者小路实笃的剧作《一个青年的梦》中的相关情节有所借鉴。鲁迅读《一个青年的梦》的“感动”是解读“《呐喊》的来由”的一个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曹金钟 《江汉论坛》2004,9(9):118-121
《红楼梦》对于情节的描写与安排是独具匠心的,而穿插就是这种匠心的体现之一。脂砚斋就曾多次提到穿插,并对一些穿插手法做了精到的概括。穿插也是《红楼梦》情节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情节描写中具有着穿针引线、衔接主流情节等重要作用。穿插不仅能使情节产生跌宕多姿、波澜起伏的美感,还具有刻画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生活内容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形式上韵散结合,介于诗与散文之间,是从楚辞到汉赋的过渡性作品,是“不歌而诵”的赋的先导。内容上则彰善瘅恶,激浊扬清,表现对丑恶现实黑暗社会的无比愤慨和无情揭露,既是抒发牢骚的泄愤之作,也是典型的社会批评,是辞赋体杂文的开山之作,对后代的赋体杂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意象描写的艺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采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本文主要浅析了其意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绿灯是整个故事的中心象征。小说中反复出现对颜色、花、鸟的描写都起到了点画主题的艺术效果。作者还巧妙地将盖茨比与光亮 ,黛西与黑暗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盖茨比的梦想最终毁在了黛西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它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收集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作者的作品,男性作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而《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全面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 ,也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经典。两书作者的生活背景迥然不同 ,成书时间更是相差千年之久 ,然而 ,这两本书均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论。本文着重从成书背景、教育内容、方法、特质及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探讨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鲁迅《野草》的生命意识令人悲愤苍凉,是一种“虚无”色彩的强大存在。它对于生命存在大胆的探索与奇异的描写,俨然就是鲁迅生命之灯的灼热之光。就生命主题的表现来看,“在虚无中苦苦挣扎”正是鲁迅《野草》生命意识的艺术表现的基本格调。《野草》的“死亡意识”显然也是鲁迅普遍的生命忧患和对于自我生存的执著关怀情绪的衍生。而《野草》的“文人文化意识”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它倡导一种抗争天俗、挑战社会黑暗、绝不苟从的生活态度与认知立场。  相似文献   

9.
朱金发 《江汉论坛》2006,(9):100-103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取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射礼用《诗》较简单,乐射用《诗》是:天子用《驺虞》、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霾首》不传,其逸文在《礼记.射义》、《大戴礼记.投壶》等篇中。  相似文献   

10.
《金锁记》、《怨女》比较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洪伟 《江淮论坛》2004,(2):143-147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两位主角形象的重要区别,指出这是两部迥然不同的小说,并进一步从作家艺术观、女性观等方面探讨了《怨女》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11.
从《骆驼祥子》看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象的描写是作品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对多个物象的描写 ,由于多以话语的形式展开 ,因此就存在一个排布、组合的问题。如何布局这些物象 ,语序位置上体现什么样的特征 ,以及选择哪些物象进行组合 ,一定程度上都会体现出作者的某些倾向性原则和认知喜好。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 ,系统研究了汉语话语中的物象描写。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倩描 《河北学刊》2005,25(6):169-174
王安石的《易泛论》是一篇解释《周易》字词的专章,反映了其治《易》注重训诂的特色。本文从《易泛论》与《易解》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易泛论》所释字词与《周易》卦爻及诸传对应的比较分析,结合《周易》语境,对王安石治《易》的训诂方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竹添光鸿的重要著作《左氏会笺》注释《左传》能考阅文献、寻摭采获旧说时论,融会贯通,属辞周详,果于审断,颇得学界称道。惟其卷帙过繁,学界对该书的注疏内容、特点、体例、文献价值等方面或未遑论及或未予深究。因而未尝尽以彰显其学术价值,及整理旧文之功绩。本文立足于其对字、词、句、章的解释说明工作,对该书“笺曰”部分的文字训诂实践经验及义理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冀揭示其文字训诂内容之丰富,训诂方式之多样,训诂义理之丰赡及其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价值之不菲。  相似文献   

15.
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花缘》是我国清代一部关注女性命运、探讨女性问题的优秀小说。作品通过对百位才女的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描写,反映了李汝珍主张女性人格独立、人性解放,重视女性教育,赞赏女性才能的女性观。虽然李汝珍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性,但他对封建时代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使他在中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对庞德及其《诗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114-116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上影响巨大的诗人。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切都可以从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及其著作《诗章》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女娲神话的现代阐释——《补天》与《女神之再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作品《补天》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之再生》都是五四时期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阐释,寄托了两位大家对历史的思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现实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相异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袁世硕 《东岳论丛》2004,25(3):66-70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19.
张鹏飞 《船山学刊》2010,(3):185-188
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夹杂大量清丽可喜之山水景致描写,实为卓绝一世的写景佳作,在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山水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本文从《水经注》之写景内容、写景艺术、《水经注》与山水游记散文三个方面探析《水经注》之山水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浒传》的祖本,有七种主要说法,让人信服的还没有。然而,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直至《菽园杂记》作者陆容逝世的明孝宗弘治九年,还没有描写108人聚义的《水浒传》。于是,仿竺青、李永祜先生所撰《〈水浒传〉祖本及“郭武定本”问题新议》一文,推算高儒家的藏书、百卷本《忠义水浒传》正是《水浒传》祖本。正是这个本被“削去致语”,成就了“郭武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