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李健明 《学术研究》2007,(8):104-109
本文从历代文献对王应麟著述《三字经》的缺失、古今学者对王著《三字经》的质疑与对区适子为作者的提出、地方文献对区适子著述《三字经》的记录、民间族谱、历代《三字经》版本对区适子的记载以及邵晋涵对黎贞撰写《三字经》叙述的分析等方面论证了《三字经》的真正作者为区适子而非王应麟。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的成书过程与作者归属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儿童启蒙教材。《三字经》的成书与《礼记》及《急就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陈淳撰写的《启蒙初诵》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都直接影响《三字经》。该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蒙学读物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三字经》相传为宋末王应麟所作,但该书中存在着史实疏误、观点与自己其它作品相左等瑕疵,同时《宋史》本传及《宋元学案·深宁学案》均不载《三字经》,故笔者认为《三字经》并非宋末王应麟所作,而是宋末元初广东人区适子撰写。  相似文献   

3.
伍宇星 《学术研究》2007,(8):110-115
《三字经》自18世纪初为东正教驻京布道团成员知晓后,100年间在俄国共有四个译本,流传后世的是俾丘林1829年的汉俄文对照本。本文追溯了各个译本的产生及其在俄国引起的反响。20世纪以来,更多的俄国学者则不再依赖译本,而是直接把中文版《三字经》作为原始文献,相应地,对《三字经》的认知也更深入透彻。  相似文献   

4.
浅谈《三字经》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理论界》2005,(1):152-153
《三字经》是旧时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曾被列为蒙馆(古代一种简陋而原始的民办学校)教学用的课本。《三字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与之相比的,是中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最优秀的代表,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历史学家周谷城说:“《三字经》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从道德失范到道德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演变与启迪郑晨景怀斌杨广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硕果累累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5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新三字经...  相似文献   

6.
《三字经》贵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诗歌,其英译本从晚清至今层出不穷,但国内针对其英译的研究寥寥可数,且局限在对译本质量的评判上,忽略了社会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对译文的制约。而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规范从社会层面研究翻译,打破了从译本角度思考的局限,对《三字经》英译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在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描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三字经》四个英译本的专业规范进行研究发现,《三字经》的四个英译本受到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与各自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相符的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昔时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最近首次由83岁高龄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潘世兹译成英文,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出版,向世界各地发行,并在西德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展出,备受瞩目。《三字经》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编,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和《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齐名,有“三、百、千、千”之称,是广泛采用的蒙学课本。《三字经》英译者潘世兹认为:“要了解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基本道德观念,它是一本  相似文献   

8.
说起《三字经》,过去的中国人大抵都知道,即使没有上学,也听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从南宋小朝廷到新中国建立前,它一直是儿童的主要读物,被作为“童蒙”教材而广为传诵。我们许多人接触《三字经》是在大批判、大动乱的年代里。那时候,《三字经》是被作为大毒草来进行批判的。曾经有过专门批判《三字经》的书,逐字逐句批判,批得体无完肤,简直是腐朽透顶,是毒计四溢的反动教材。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随着动乱年代的结束,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那种不公正、不实事求是的评价已被人们所摈弃,但也并没有多少人再认…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论坛》2009,(6):120-123
由于复旦大学学者钱文忠在百家讲坛的讲述,以及同名图书的上市,《三字经》和蒙学读物再度成为了电视观众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就《三字经》的诞生和流传、在历史上发生的作用以及其现代意义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近期专访了经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  相似文献   

10.
《三字经》产生于南宋,是我国古代有广泛影响的蒙学教材。宋朝是儒家思想再一次复兴的重要时期,这使《三字经》自然打上了鲜明的儒家思想的印记。儒家的道德教育至上观念,对教育作用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基本教育思想都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俗传宋梁颢八十二岁状元及第,这个问题最早见于宋陈正敏的《遯斋闲览》。后来南宋时的《三字经》和元朝修的《宋史·梁颢传》也都这样说。《三字经》上写的是“若梁颢,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于是梁颢八十二中状元之事,弄得妇孺皆知。实际这是一种误传。南宋初年,洪迈在《容斋四笔》(十四)里已经予以驳正,他说:  相似文献   

12.
孔学名高实粃糠 ——项橐诘孔 孔老二从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政治需要从发,打肿脸充胖子,吹嘘自己是天生的“上智”,装腔做势,借以吓人;历代反动派为了维护和复辟旧制度,也把他们的祖师爷孔老二捧为“圣人”、“大学问家”,好借这块敲门砖,敲开自己的幸福之门。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就是这样的例子。按照《三字经》的说法,好  相似文献   

13.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一黄金周,很多人都想到外面去旅游观光。作为冠心病患者,外出旅游要注意以下七句“三字经”,方可既愉悦身心,又不至于诱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人才不是先天的,而是教育成才。《三字经》孟母择邻三迁和愤而断机,是教育唯物 论思想的具体化。昔仲尼,师项襄,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互为补充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三字经》自宋末元初成书以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它以三言韵语的形式将古今兴衰、伦理道德、人文常识、历史人物娓娓  相似文献   

17.
《三字经》主要版本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训蒙三字经>、赵南星的<三字经注>、王相作注的<三字经训诂>三个版本内容进行比较,勾勒出<三字经>在几百年间流传过程的主要增修状况.  相似文献   

18.
陈剑锋 《南方论刊》2008,(7):54-54,56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分部包装车间现有员工170人,其中长期固定合同工82人,劳务工88人。由于劳务工多且构成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队伍管理难度较大,但由于我们认真念好“情、理、利”“三字经”,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性高。  相似文献   

19.
由荒蛮通向文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的编纂特点及人文价值弦声自从孔夫子创私学以来的两千五百多年中,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巩固本阶级统治的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启蒙教育。而在历代,甚至世界各国的启蒙课本中,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象《百家姓》、...  相似文献   

20.
朱杰勤教授,祖籍广东顺德,1913年5月8日生于广州。其父亲曾侨居马来亚做工,归国后在广州一间杂货店为雇员。朱先生五岁时在家里由伯父教读《三字经》、《千字文》、《成语考》、《唐诗三百首》等书,十岁进私塾,在罗隰甫先生教导下,打下了牢固的古文基础。十四岁转读英文学校,三年间达到能写、能译程度。因家境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