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论“浑天”最常被引用来形容中国人的天论的,是一首北朝蒙古族民歌。这首民歌里说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八个字,基本上符合中国人的天地观的意境。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在这首影响深远的民歌被传诵之前,中国人的天地观中,既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境,又充满着一种不同于这种外在天地观的“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人类中心主义”长期贯穿于中国的历史之中,对我们的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深刻影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文字里的“天”字,是在“人”这个字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在古文中,“天”一直是指“至高无上”,如《说文·一…  相似文献   

2.
藏药浴"五味甘露方"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五味甘露"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该书首次记载了"五味甘露浴",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方名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直到17世纪,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已成蔚然大观,画坛之上人才辈出、群星生辉,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就是郭熙,《林泉高致集》就是其代表作品.南齐谢赫也是著名的理论家,他的《古画品录》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提出的"六法"被历代画家所认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三远"作为一种方法或是一种认识,不仅继承了谢赫"六法"而且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4.
甄艳  蔡景峰 《中国藏学》2006,(2):254-259
藏医脉诊学中的“冲甘恰”究竟何所指,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个复合名词到底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还是指患者腕部桡动脉上被诊察的三个部位的名称。长期以来,学术界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认为,由于在引进汉族中医学的脉学的内容上,《月王药诊》的编译者对“寸关尺”的真正含义存在着模糊的概念,因而种下了后世对这一问题长期争论的根源。而在《四部医典》本身的文字记述中,就已经极为明确地表明,“冲甘恰”指的就是腕部桡动脉上的三个诊脉部位无疑,而不可能是指医生的三个指头。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族群"、"民族"等术语在中英语境中使用的规定性问题.有关术语的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规定性有所不同.所以,对它们的理解和对译不仅应考虑到术语发展的历史和学术脉络,而且还应看到是谁在使用和操作它们.因为,在学术场合和在公众话语里,它们的规定性差别很大.虽然许多人类族体认同的核心内容都是某种"原生"的叙述,它只能说明人类需要某些精神上的东西来加强群体内聚力,而与族体的恒久性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从南坡下山时,一不留神,就往下滑出几十米远.我俩不知摔了多少跤.这里海拔近4000米,坡度很大.我们拄着拐杖,艰难地向下滑行,当东山头被晚霞映红时,终于抵达了一个叫"体勤"的地方.这里原是个牧场,后因兽害严重而荒芜.我们在过往行人常住的岩洞里过夜.这个岩洞有8平方米,地上铺有树枝,前边路过的行人留下了不少干柴,足够我们一夜烧的了.但是,我们照例又去捡了几捆柴火,供后来人使用.这种做法正如珞巴族谚语所说:"好人走后剩下柴,懒汉走后闲言多."  相似文献   

7.
"弥不弄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铭 《民族研究》2007,52(1):93-98
《新唐书·吐蕃传》载有"昨弥不弄羌、党项"一段文字,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该段文字的断句或解释有好几种观点,有断句为"昨弥、不弄、羌、党项"的,也有断为"昨弥、不弄羌、党项"的.笔者通过对唐代汉文文献的考证,证明只能断句为"昨弥不弄羌、党项",并首次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发现了与"弥不弄羌"对应的vBrom khong一词.其中,vBrom与"弥不弄"即"白兰"是一种稳定的对应关系.这就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围绕"昨弥不弄羌"断句、"弥不弄羌"(即"白兰羌")藏文对应词而产生的歧义.  相似文献   

8.
明天是费先生的周年祭日。在先生故去的一年里,学者、普通百姓,只要是有些文字能力的人,大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缅怀和纪念。而我,作为先生的学生,除了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在此之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费孝通与江村》以外,没有写过一篇有关先生的文章,甚至在2  相似文献   

9.
一、译文前言这是陈那(Dinnaga,藏译为phyogs—kyi—glang—po;汉译亦有作“大域龙”者,据传为世亲弟子,约为公元五、六世纪时人,尤善因明。)的一部讲止观(定学)的论述,连同最后的一个祈愿偈才十个颂子,可惜只有颂文而无解释,只在藏文里有法自在(Chos—kyi—dbang—po)在本颂的首尾作了一些仪式上的传示。本颂只用卓尼版丹珠(Sems—tsamku、145a、6—146a 8、代号为C)和德格版(Sems tsam hi126b.1—127b.1,代号为D)作了校对,因文字不长,异同只有一条,而与《传示》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文字“创、改、选”经验教训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面对刚刚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大多数没有文字或没有适用文字的少数民族,国家组织实施的第一个民族语文工程,就是“创、改、选”。所谓“创、改、选”,就是对没有文字或文字不适用的民族,帮助他们或创制、或改革改进文字,或选择一种现有适用的文字。这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文字问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可用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如今,我们已有几十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民族语言辞书工作的历史上,曾经出版过汉、满、蒙古、维吾尔、藏五种民族语言文字合璧的《五体清文鉴》辞书,为我国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和文化交流产生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解放以后,除有汉语与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清代达斡尔族使用的一种借源文字是在满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达呼尔文".通过这种文字形式记录了大量的达斡尔民间文学作品,同时用这种文字形式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创了达斡尔族书面文学的历史,拉开了达斡尔族教育的帷幕,并在此基础上传承发展了达斡尔族母语文化,"达呼尔文"在达斡尔族文化进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天方至圣实录》为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所著.这是一部记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天方至圣)生平事迹(实录)的历史宗教著作.作为人物传,这是一部历史著作;作为穆罕默德传,也是一部伊斯兰教创教史和传教史,因而也是一部宗教著作.《天方至圣实录》是刘智晚年的一部力著.在谈到他所著的《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和《天方至圣实录》三部书时,刘智曾有"盖三书者,三而一也.履阶而登,升堂入室,其庶几矣."之言,视《天方至圣实录》为入室之作.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刘智的自诩之言.就其学术价值而言,《天方至圣实录》确实超过《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二书.例如在《天方典礼》中,对伊斯兰教关于"五功"、"五典"、"民常"的规定,均有较详细  相似文献   

14.
陈勇 《民族研究》2007,(2):71-79
东汉中平五年单于羌渠被杀,导致南匈奴内部严重分裂.羌渠子於扶罗部、国人杀其父者与并州屠各,是汉末魏晋时参与南匈奴故地政治角逐的三种势力.建安初呼厨泉凭借袁绍的支持,返回南匈奴故地并重新掌权.平阳战后呼厨泉转投曹操,得以维持其南匈奴共主的地位.并州刺史梁习在任数年,大大削弱了南匈奴的实力.曹操划定五部,南匈奴诸部被进一步分割.去卑监国,则以南匈奴的衰落而告终.嘉平年间刘豹兼并五部,标志并州屠各的崛起.司马氏增置三率、四率,意在利用南匈奴势力瓦解并州屠各的一统之局.去卑子刘猛泰始中出任中部帅,就是出于这一计划.刘豹系并州屠各的首领,与於扶罗子、左贤王某并非一人.并州屠各与南匈奴宗族部落的混编,成为双方政治合作的重要前提.刘豹顶替於扶罗子、左贤王某,进入南单于的继承序列.汉赵史家则在此基础上,伪造了刘豹、刘渊父子的世系.并州屠各与南匈奴之间存在隔阂,刘猛起兵反晋,未能获得其余各部的响应,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意味着从人出发,最后回到人;包含的是尊重他者,尊重自身.这是一种富含批判和深刻反思的精神,也是人类不断前行,最终解放自己的理性光辉.其实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在人类学产生之前,就在人类学学科之外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人类与愚昧、专制、暴力和不平等斗争的全部历史过程,蕴藏在每一颗理性的、良知的、智慧的心灵里;它并非是一种以人类学家身份可以独享的资源.然而作为一门以目光投向"他者"开始自己探索之路的学科,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对异文化的展览,而恰恰是来源于其自觉地以这种精神为其内核与支柱.而这最终将内化为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的一种素养;他将接受前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的人文关照的浸濡,并在田野中将它锻炼成熟,成为建构其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щ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建州女真是满族形成的核心。在元朝时,原是居住在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及沿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女真人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元朝末年,两部分别南迁。明朝初年,明朝政府先后在胡里改部设置建州卫,在斡朵里部设置建州左卫。其后,两部迁徙分聚不定,到明正统五年(一四四○年),都迁到浑河上游同住。明正统七年,明朝政府从建州左卫中又分立出建州右卫,这就是历史上的建州三卫。建州三卫同住于浑河上游,从此定居下来,这标志着明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读者,当您看到这期杂志的时候,又是岁末了。那么,让我代表“民族卫士”栏目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您表达真挚的祝贺:新年好! 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无不都是围绕着新世纪展开。啊,作为跨世纪的人,面对新世纪,怎能不有所表达呢!于是,从不远千里万里云集一地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到隆重而又热烈的庆典,名目繁多,此起彼伏,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兴奋的期待中。可是,某一天有个声音对我们说,2000年其实并不真正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们全人类不同肤色的人就是集体性地犯了一  相似文献   

19.
动物散文大致可分现代意义、传统意义和寓言体三大类型.现代意义的动物散文又有体现生态主义思想和宣扬动物解放理论的两种.现代意义和传统意义的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兽语",而寓言体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人语".  相似文献   

20.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