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善土地整理发掘土地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 ,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区位进行再配置 ,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 ,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由外延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一、土地整理的模式第一 ,以“集中”为主的整理模式。以乡镇为基本单位 ,对零星分散和规模布局不合理的农村小城镇、乡村居民点、农村工业点等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 ,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推进耕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中 ,就是在小城镇辖区内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的主体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小城镇的生产要素集聚又会拓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乡镇企业在发展之初布局分散,既不利于乡镇企业的提升发展又不利于小城镇的建设拓展。因此,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乡镇企业发展必须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必须向工业园区集中、向产业集群集聚、向小城镇集合,形成"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做到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协同推进,从而提高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镇是农村经济的中心点和启动器 ,作为农村地区的经济中心它具有促进城乡商品交换的市场功能 ,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扩散的传播功能 ,农村经济和乡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的集聚功能以及城乡经济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 ,有利于更合理地布局生产要素 ,引导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速在现有小城镇、县城集中发展工业,实现城市化,有利于发挥小城市的聚集功能与规模效应,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市的转移,帮助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 21 世纪初期的宏伟目标,小城镇建设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将湖南由农业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小城镇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小城镇建设中,不仅要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农村工业集中,积极发展第四类产业,促进农村人口集中,发展二三产业,完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外资,扩大资金来源建设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一、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规划居住点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解决农村发展土地制约、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实践,大力推进“三集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农村社会诸要素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并逐渐增长的社会现象。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应当在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在充分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前提下,按照经济的原则,通过示范引导,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论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考察了西藏的人口和耕地状况 ,认为西藏农村劳动力已经开始过剩 ,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鉴于西藏城镇实际情况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向小城镇转移。因此 ,消除制度性障碍 ,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建设模式 ,发展小城镇经济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 ,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 ,是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既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牵动力很强的结合部,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本文着重从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措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其战略地位却至关重要。有效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实现产城教融合。三螺旋理论对研究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问题有着较强的理论适切性,融合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在产城教三螺旋中,民族产业是先锋核心,中小城镇是载体,职业教育是驱动力,人才是连接的纽带,能够提升三者交互而产生的知识、共识和创新三空间的融合程度,职业教育驱动知识空间、中小城镇承载共识空间、民族产业打造创新空间、人才要素提升三螺旋空间融合度等是推动民族地区产城教融合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个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产业支撑推动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中小城市、小城镇产业支撑现状及其影响,认为由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导致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从而使大城市的“城市病”和中小城镇的“空城”现象日益严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强城镇聚集效应,以及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山地区域的城镇化建设,以极其弱小的经济实力承担着发展经济、集聚人口、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多重任务.显然,加速山地区域小城镇建设,壮大经济实力,已成为我国山地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而推进我国山地区域城镇化建设必须把握山地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探寻我国山地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制定适宜对路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省将培育小城镇作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小城镇逐渐摆脱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各类特色城镇层出不穷。但安徽省小城镇在规模、产业发展、投资资金及发展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拓宽资金渠道、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城市化问题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地区地理区位及政治地位特殊,属于资源富集而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是陕西经济腾飞沉重的一翼。加快陕北城市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因地制宜,克服各种制约因素,走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化之路。主要包括:培育并强化现有两座中心城市的功能,以资源开发催生一批小城市;把县城镇作为小城镇建设之重点;结合"退耕还林"试行"生态移民",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防止形式主义和反城市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质疑。目前,我们必须直面正视制肘农村经济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规模偏小、建设水平低;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常住人口小于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唯有充分认识到,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均迫切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我们才能在建设规划、结合乡镇企业、结合农业产业化、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深化户藉与土地制度改革诸方面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总结,提出其职业教育模式,并对模式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城镇开始逐步进入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高和腹地逐步拓展为主要特征的战略转型阶段。然而在推进小城镇改革过程中,小城镇发展存在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相脱节、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镇功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等新问题。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产城融合培育产业区的分析,提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小城镇发展重点、推进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发挥产业发展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等建议,从而促进小城镇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垦区的小城镇有多种类型,不同小城镇类型有不同的功能。黑龙江垦区小城镇主要以农业服务型城镇为主,为垦区农业发展服务,兼有一些工业拉动型、旅游拉动型、市场拉动型、综合发展型城镇。黑龙江垦区小城镇的发展主要存在着体系不合理、发展定位不明确、规模普遍偏小、发展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黑龙江垦区应按中心城镇、重点小城镇、一般小城镇建立城镇发展体系,根据城镇功能定位确定其发展规模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调查所获材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小城镇女童学业状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进而探讨了影响我国小城镇女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