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左联”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在反“围剿”斗争和左翼文艺运动中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片面强调无产阶级文学,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当作当时的行动纲领,有关门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倾向,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左”倾错误给“左联”的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但这并不能抹杀“左联”在左翼文艺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3.
“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左翼作家的联合组织。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于上海。当时参加成立大会的四十余人(参加发起者五十余人)。会上,通过了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选出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周全平、蒋光慈为候补委员。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左翼”成立后,大力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反对国民  相似文献   

4.
左翼文艺运动的十年是中国新文学大发展的十年,作为此次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冯雪峰同志,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值此“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之际,认真回顾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历史,正确评述冯雪峰的历史功绩,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有重要意义的。此文拟从几篇有代表性的论文,谈他在左翼时期几次文艺论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当之处,祈指正。  相似文献   

5.
文艺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的中心任务。“左联”在成立时就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以后除不断号召、组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在理论上还进行了关于“大众化”问题的三次公开讨论。瞿秋白于一九三一年一月至一九三三年底,在上海一面养病,一面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在积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杂文创作的同时,对文艺大众化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倡导与建树。正如一九五三年版《瞿秋白文集·序》中所说:“他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文学大众化的最早的一个倡议者和鼓舞者。”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瞿秋白参加研究、拟定的“左联”执委会决议《中国无产  相似文献   

6.
冯雪峰同志的文学活动,几乎贯串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历史阶段。他所涉猎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作为无产阶级文艺评论家和文艺活动家,他的辉煌业绩主要在三十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一)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在上海成立的左联,是我党领导文化革命深入的成果,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回顾左联的光辉历程,我们不能忽视雪峰在其中所起的组织、领导者的作用。特别是把鲁迅团结在党的周围,从各方面支持、配合鲁迅的战斗,使鲁迅成为“左联”的旗手和主将,雪峰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左联成立前,他一方面向鲁迅传达党在成立左联问题上的指示精神,一方面又和鲁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昆明举行会议,决定编辑《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汇编》,由有关大学与科研机构负责。关于《左联资料索引》已在《新文学史料》一九八○年第一辑发表。我所搜集的有关左翼作家耶林同志的资料,已湮没近半个世纪了。一般研究“左联”历史的同志很少涉及,现将我搜集的资料,编目如下,供研究者参考。耶林同志在“左联”成立前开始以“零鱼”笔名发表作品。一九二九年在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8.
就20世纪左翼文艺的发展看,“左联”的“文艺大众化”讨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左联”的探索经过了局部讨论、组织性讨论和回应性讨论三个阶段,其探索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文艺大众化”由观念变成一种运动,并通过多种途径,将文艺真正“大众化”;二是通过多方面的理论探索让“文艺大众化”在具体内容、如何创作及大众语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两条路径的结合使得“左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文艺大众化”融为一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一老舍曾经说:“关于洋车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很穷,接触过不少车夫,知道不少车夫的故事,但那时我并没有写《骆驼祥子》的意图。”是什么引起他创作《骆驼祥子》的欲望呢? 一九二八年,我国文艺战线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大的论争,即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及他们同鲁迅、茅盾之间的论争。在论争中,大家初步阐明了文学的阶级性、作家的世界观、革命文学的对象和形式等问题,并强调了要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进一步明确了革命文学的实质和任务。一九三○年三月,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左联的理论纲领宣告左翼作家要“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  相似文献   

10.
左联成立伊始左联组织便通过机关刊物对左翼作家身份进行最初的规训,要求左翼作家投身实际的政治斗争。之后又对应当时极左的中共政治纲领的变化,在左联决议中对左翼作家身份加以解释与修正。与此同时,左联组织亦引导其成员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借助身体、声音、文字进行身份的张扬;通过严格的吸收新成员的程序以及频繁的组织生活维护左翼身份的纯洁;而且把左翼作家身份派上扩张组织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丁玲在开始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前夕完成短篇小说《水》的创作。《水》在发表后引起了冯雪峰、钱杏邨、茅盾等左翼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并在1933年丁玲失踪事件后演变为左翼文学评论的一个小高潮。对丁玲及《水》的评论为左翼作家主体与文学文本的阐释打开了空间,成为早期左翼文学文本经典化的一次有效尝试。这一时期左翼文学批评强调对苏俄理论资源的“挪用”,进而确立起左翼文学的经典性与权威性,“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在《水》的文本批评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同时,这一创作方法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左翼文学自身独特性反思提供了可能性。重新梳理这一时期关于《水》评论的发生与影响,既是对早期左翼文学批评实践的考察,也是审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独立性价值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12.
爱国诗人杨骚是三十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盟员、“左联”领导下的革命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对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与新诗理论建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综观杨骚新中国成立前的诗歌创作,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1年至1927年在日本东京留学及在新加坡道南小学教书时期为第一阶段;1927年秋末自新加坡回国,在上海从事诗歌创作,到1930年春加入左联前为第二阶段;1930年3月加入左联  相似文献   

13.
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对中国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定居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电影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领导下,曾在上海开展了颇有成就的左翼电影运动。当时,由创造社和太阳社联合成立的“艺术剧社”,第一次喊出了建立中国的“普罗电影”的口号。在艺术剧社左翼文艺工作者涉足电影文化领域的同时,鲁迅也开始了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关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鲁迅从广州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三十年代初期是我国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正在此耐重返文学战线,和鲁迅等左翼作家一起,奋战于刀光剑影之中,为粉碎文化“围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参与了“左联”的实际领导工作,译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文艺论著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科学的文化和文学批评,倡导了文艺大众化和汉字的改革,还写了许多尖锐、泼辣的杂文,从而卓有成效地加强了左翼文艺队伍的战斗力,巩固和扩大了左翼文艺的阵地。而且这一切,都是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干扰下取得的。这正如茅盾所说:“鲁迅与瞿秋白的亲密合作,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①鲁迅指出:“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唯一的文艺运动。”②这不仅高度评价了左翼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而且明确地揭示出这场运动别于五四文学革命的阶级性质。从“五四”到“左翼”,鲁迅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别的姑且不说,仅就鲁迅对左翼新人的培育而言,就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鲁迅总是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左翼“两大台柱”的鲁迅与茅盾,在联手批判“革命文学”初期创作理论,纠正“左倾”文学偏向,创办和支持进步文艺刊物,扩大左翼文化阵地,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挖掘分析鲁迅与茅盾联手推进左翼文艺事业的几个方面特点,对于全面、深入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直到“左联”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和理论批评活动,对于我国的新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概述茅盾前期(主要指从“五四”运动到“左联”初期)文艺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建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时通过的理论纲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这个理论纲领中的一个关键性词语,在当时的刊物上却有不同的记载: 一九三○年三月出版的《拓荒者》第三期,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底成立(报导)》中,关于“左联”理论纲领有如下一段记载:“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稳固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同年四月一日出版的《萌芽》月刊第四  相似文献   

19.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左联"是世界共产主义思潮和革命文艺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带全国性的革命文学团体,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因此"左联"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还应包括意识形态批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左联"的文学主张必定会受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拉普"文艺思想、日本福本主义和当时党的"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左联"的文艺理论主张出现了一些偏颇,忽视了文学的特殊性。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路线的不断修正,"左联"也逐渐克服了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柔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革命作家.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奋斗伊始就不幸遭害,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死时年仅二十九岁.鲁迅先生与柔石情笃谊深.他们曾共同致力于左翼文艺运动,创办“朝花社”;编辑《朝花月刊》;介绍各国进步文艺.鲁迅还为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写了《<二月>小引》对这部作品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