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治知识化是政治体系探索执政规律,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早发型国家与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和得失都表明,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必须提高民族的政治知识化水平,沿着政治—知识—政治科学—科学执政的进路推进。  相似文献   

2.
林雁 《阅江学刊》2010,(2):128-136
社会进步赋予公众更多的休闲时间,也赋予休闲更多的知识内涵,进步的社会观念推动公众选择高雅的休闲,因此,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与其他知识活动都趋向休闲化,提供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也越来越休闲化,而且必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里能够做到真正休闲化,因此,知识活动的休闲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全社会成员都享有高度的自由,都能全面发展,并处于高度和谐的社会关系中,这需要通过知识休闲去实现。知识休闲必将成为全社会都享有的生活形态,知识休闲的社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3.
理性化的政治发展是建立在政治知识化基础之上的.要顺利地推进政治化,首先要消除政治与知识通约的障碍,也就是建构政治与知识之间的和谐关系及其机制.建立和谐、科学的政治与知识的关系,重点是将知识领域的创新资源和政治领域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全方位的渗透和蔓延,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艺术、道德等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思想家都在纷纷议论着,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知识已显然地在社会各...  相似文献   

5.
政治知识化是维系政治理性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要避免政治知识化流于空议,就必须使之制度化.因为规范的政治知识的源头并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也不源于无序的政治实践.制度化的政治过程是产生和创新政治知识的最可靠的来源,也是政治知识不断理性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略论知识价值与知识创新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知识介入经济后的知识价值进行了新的阐述,并在阐明知识创新与知识价值的实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阐发了知识创新的前导性动力——理念;知识创新的保障性动力——体制;知识创新的主导性动力——人才等重要观点,从而为重新提升知识价值与认识知识创新的动力提供了价值基础与意义坐标。  相似文献   

7.
吕乃基 《创新》2023,(6):108-116
知识共享壁垒指知识共享所面对的来自客观与主观的障碍。前者指知识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积累性,并且关系到知识生态。后者分别来自知识的拥有者和接受者,知识共享涉及相互间的利益、安全、控制和价值观冲突。知识共享具有双向性。灌输是一种另类的知识共享。ChatGPT在短期内获取了人类的几乎全部知识,因而“获得解放”,消解知识共享壁垒,再来“解放”普罗大众。然而,知识共享壁垒的存在有其合理性,ChatGPT克服知识共享的壁垒也带来新的问题,人作为主体有可能失去自己获得知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在推进人工智能以克服知识共享壁垒的道路上,有必要保持和提升人类自身的知行系统,特别是提升彼此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治是-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权威性安排,政治知识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确定性的认知与信仰,政治知识构成现实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政治知识研究与一般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要求实现"思想史"、"政治史"、"社会史"的关联和贯通,防止"化约论"的倾向.政治知识研究有助于深入解读中国古典政治的本质与特征.有助于有效分析中国现代政治的成长,并实现中国古典政治研究与中国现代政治研究的有机结合.因此,政治知识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研究方法应成为政治学界推进中国政治研究的可能视角.  相似文献   

9.
以政治理性化为核心的政治知识化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之一.人民主权观念是政治知识化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而孵化人民主权观念并使其得以转化为现实的政治生活的社会基础则是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可供利用的知识的数量每 5年就翻一番。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化对于雇员和公司 ,对于政治和民主 ,或者总的来说 ,对于我们的社会 ,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知识导致政治权力的丧失。在地平线上依稀可见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们的社会将经历快速的变革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新的问题是这些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性质和驱动力。如果知识不仅是现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 ,而且是我们用以管理生活的一条基本的组织原则 ,那么 ,就完全有理由说我们是生活在知识社会之中了 ,说明我们是以知识为基础来组织我们的社会。2 0世纪 …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7,(3):53-5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一个重大变革是开始导入知识管理。依赖知识转移以实现知识增值与创新已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的关键环节,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激发知识转移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以面向非正式学习的企业内部SNS知识社区为中心,通过重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的动机和共享机制,利用Ucinet对企业内部知识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描述和分析,找出了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激发知识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动机和优化知识转移路径,提升了企业社区网络内知识转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知识流程外包业的界定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流程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高端部分.知识流程外包业是指以知识市场交换为前提,通过专业化知识生产,为其他个体和组织提供高知识附加值的公司和组织.知识流程外包业具有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国家创新能力、缩小技术水平差距、吸收和鼓励创新型人才发展、提升区域竞争活力等功能.对知识流程外包产业基本理论研究与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鲁岩 《学术交流》2006,(11):48-51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等,是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安全新课题时应该关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海英 《浙江学刊》2007,1(2):83-90
明清时期大量商书的刊行,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经商、行商风气之盛,同时它本身也凸现了这一时期商人意识的觉醒和商人自身对这一职业的认可与重视,说明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开始重视商业知识的累积和传播,并对子弟、生徒授以职业的商贾教育。就明清商书中所体现的商业知识的传授特点而言,公开刊印的商书多以“行商”知识为主,主要介绍交通路线、各地商品行情、经营买卖各类商品的专业知识等内容;“坐贾”方面的商业书,因时常涉及到店家内部的经营秘密或行业窍门,初以抄本为多,刊印本多出现在清后期;而一些涉及本行业技术秘密、针对性较强的商书,主要都是以抄本的形式在业内传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化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柱 《学术交流》2004,(12):138-141
“文化力”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提出的概念。其实质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民族精神、民众素质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文化力体现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印证本质。文化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它已被当代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文化力可从多个角度来揭示,但主要的还是“精神力”和“知识力”两个维度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力,锻造文化力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整个20世纪的印日关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自21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军事等领域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既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上的相互需要,同时也是对亚太地缘政治发展形势的共同焦虑,当然还有美国推动的作用。在当前亚太地缘政治形势下,印日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迅速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挑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杨斌  阳勇 《创新》2009,3(1):8-11
创新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及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探寻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并基于知识管理这一系统方法,研究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模式,以达到提升西部地区区域创新力,推动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辨物居方"是指先民在其群聚生活中"辨别万物,知其所止,于人则辨然不疑,于物则各当其所"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群聚生活与"辨物居方"相与为用、相互需求,前者为后者提供思维之对象,后者为前者之存续提供精神性前提.正是在这种相与为用的机理之中,孕育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因子:最早的时空观、共同体意识、分体意识以及最初的秩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辨物居方"提供了在发生学意义上理解中国早期政治知识之孕育的钥匙,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内涵与气质.  相似文献   

19.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清源 《学习与探索》2008,5(1):76-78
从知识的视阈思考政治生活的理性化是政治学理论的一贯传统,用知识解释政治的范式应该成为经济解释政治的范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