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解继丽  扶斌 《学术探索》2014,(1):148-152
波兰尼提出了缄默知识,为人类对知识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相关的深入研究。本文从谱系学的角度,在这种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缄口知识",并对教师"缄口知识"与缄默知识、教育潜规则、教育习俗进行比较,从认识论、微观政治学和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教师"缄口知识"存在的合理性,并提出研究教师"缄口知识"有利于认识教师个体知识、解释微观教育现象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保护,对于现行知识产权体系,是来自传统领域的"挑战"之一.本文从传统知识的概念和价值分析出发,并结合部分国家的实践,分析了传统知识保护的不同模式及其与TRIPS协议的兼容性,最后对我国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演变与整个知识系统的转化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勾画了迄今为止文学研究的学术走向,而且也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存在一个"世界知识"与"地方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考察分析"知识"系统的这些变动,特别是我们对"知识"系统的认识和依赖方式,将折射出学术发展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促使我们做出新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4.
利奥塔关于后现代知识的报告开启了崭新的、洞察未来的视窗.他通过对后现代知识的考祭,发现了现代性知识巨大的内在危机,这种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祛魅与思想衰竭的根源.通过分析知识世俗化的成因,寻找"共识"理论瓦解的依据,并通过对历史性批判的再批判,利奥塔提出对元叙事合法性的质疑,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性批判逻辑.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构论认为,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人们往往对现实形成一定的知识(包括观念和信念),并借助常人的日常实践而把这种知识外化为现实("知识建构现实")。另一方面,人们所拥有的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知识的社会建构")。所以,知识往往是共享的知识。这样一种以共享知识来建构现实的观点,可以叫作"知识同义建构论"。但"知识同义建构论"难以解释在自上而下的动员型体制中,同一种话语和概念在不同的人那里被赋予不同含义的现象。"知识异义建构论"则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分析的视角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早期国家形成的探讨,可谓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但大多数学者往往基于物质等方面的考古材料去考量,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探索。上古时期的"公共知识体系"作为上古时期的重要思想基础,包含了天文学、气象学、音乐学、植物学、动物学、制造、医学、刑法、巫术、宗教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在早期国家形成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上古"公共知识体系"的定义及具体内容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公共知识"在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机遇。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对待知识,如何强化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已成为当今教育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文章从信息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了教师面临的知识背景以及在知识变革面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教师只有从对专家权威的"顶礼膜拜"走向确立主体性的"自我赋权",才可能真正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8.
"专制政治"是民国时期知识精英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概念,是历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分析视角,也是历史教科书书写中公认的权威知识。民国时期该观念通过小学历史教科书广泛传播,逐渐从精英群体延伸到普通大众,遂成为普通大众认知、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视角和不证自明的知识预设。这种诠释不仅深深影响了民国民众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建构与认知,也影响了时下国人对中国历史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民初的过渡时代,确立中的新学术典范推崇分析的方法,即把整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进行考察,并大体成为一种众人追求的"正确"论学模式。而梁漱溟和屠孝实则提倡一种另类的认识和论述方式,即不全靠分析来论证,而更多凭借自己的直觉;也不全靠证明来说服,而是直接诉诸受众的观感。前者往往通过"打碎"来观察,后者则主张对事物"全来全受"。从认识论的角度言,对"知识"的界定以及认识和分享知识的取向异同,是本质性的区别。认识论不同,则怎样认知研究对象,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什么可以作为证据等,都可能不同,进而导致对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产生的过程,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当年直观取向对分析取向的挑战,多少呼应了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对科学客观的反省和对机械论的批判,反映出学术的大转变。故那时学界新旧取向并存甚至竞存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既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在分析知识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诱惑效应与约束效应的平衡模型。基于"投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和多元函数微分学原理,建立了合作伙伴收益有效分配机制的数理模型,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投资与所承担的风险,给出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各方收益分配比例—"β"的科学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这些模型的建立和理论分析对知识创新成果转化风险管理及其合作机制的完善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顺 《学术研究》2007,(12):13-16
如何理解价值和价值观,如何把握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系性和它的核心内容,如何一以贯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关系等,这里面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把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社会主义最深层的核心价值,就是在尊重和保障自由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平等为特征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价值链与价值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并且直接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从时空序列角度,城市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表现为内源外生型价值创造活动、外源内生型价值创造活动、内源外生型价值创造活动及外源外生型价值创造活动这四种基本类型。这种价值创造活动以及价值机会,更在城市价值网络中得以延伸。从城市营销的角度,深刻把握城市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及城市营销战略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玉樑 《学术研究》2002,(10):18-24
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 ,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 ,主要是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使主体更美好 ,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使广大人民更美好。价值标准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在评价价值时 ,必须以客体对社会主体、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效应作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价值场场源方面,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取代传统的不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乘数的价值生产函数;在价值场场方程体系中,根据矛盾转化规律,一举解决了国内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价值决定一元论和价值决定二元论的争议,从而推导出价值场所应满足的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根据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的基本原理,提出价值构成整合式结构模型,从而分离出物化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必要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和剩余劳动价值分解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个体价值的张扬与社会价值的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价值尺度可以从个体的,也可以是从社会的两个层面来界定.一方面,文学可以表现主体欲望和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即本文所界定的文学个体价值;另一方面,主体在完成了创作以后,又希望作品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为自己获得利益、名誉、地位."嘤嘤其鸣,求其友也"即本文所界定的文学社会价值.在网络世界中,文学的主体生命本能得以极大的张扬,与此同时,却又存在着强烈的否定文学的社会价值功能的倾向.本文拟就从网络文学的文本存在方式的特点、网络文学的主体特点、网络文学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文学的存在的这种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关柏春 《学术研究》2001,3(11):65-66
本文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从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并澄清了学术界的种种误解.从而科学地说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于一般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实质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换言之,也就是客体的功能和属性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有益性。诉讼法的价值是指诉讼法这一客体对作为主体的个人、集团、阶级、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有益作用。这种积极有益的作用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可能是工具性的,也可能是自身所固有的。诉讼法的价值问题是近几年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诉讼法价值的各种学说形形色色,大别之有两种:程序工具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程序工具主义只承认诉讼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施实体法,诉讼法只有借助实体法的实施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尤其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解基础上 ,结合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 ,从价值角度对知识经济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揭示了知识生产的本质和知识“资本化”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民生价值作为人权价值,是伴随着人民对实现幸福生活的价值定位提出的.民生价值是人权价值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生价值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能反映党对人权价值更为全面的理解.人权价值发展的实质是确立和实现民生价值.实现从物本到人本的价值转向,是民生价值对“以人为本”的反映和实现.当中国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人民就开始关注“幸福”问题.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民生价值的当下表达.能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民生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权社会.人权价值的实现是人权价值民生化的过程.打造合乎人权价值的民生平台、构建符合人权价值的民生制度、实现符合人权价值的民生需要,不仅是人权价值民生化的重要措施,而且是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