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运动过程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象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列宁的全部思想,也贯穿于他的哲学实践观之中。本文试就从这一观点出发,对列宁的哲学实践观作一动态考查,以澄清理论界在有关问题上的是与非,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理解。一、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列宁认为,认识是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思维对客观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的无限进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众多的无限复杂的矛盾,从而使这个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实践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列宁通过对本民族哲学传统的继承,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各个时期错误理论的针对性批判,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领域;以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为导向开展理论研究,赋予了其哲学浓厚的实践特性。这是列宁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路径,也是列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基本路径。批判性和实践性是列宁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只认识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后来人们又认识到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我国相当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已经形成一种共识,认为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从而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它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  相似文献   

4.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从其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观点出发,认为存在符合于思维就是真理,他说:“理念即是真理;因为真理即客观性对于总念之符合。”“那种与概念不相应的实在,是单纯的现象,是主观的、偶然的、随意的东西,它不是真理。”黑格尔真理观的唯心主义性质是十分露骨的,但剔除其杂质,其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当他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猜测,如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然环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等,对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宁曾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是‘绝对的’)真理的过渡。因此,当马克思把实践的标准列入认识论时,他的观点是直接和黑格尔接近的:见《费尔巴哈论纲》。”可以这样理解,列宁认为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其理论来源之一就是黑格尔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必然环节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都强调行动,实践,都注重功效,都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具体分析二者的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哲学。在本体论上,二者都强调实践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实用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二者都强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而实用主义哲学是以调和折衷为特点的主观主义和诡辩的方法,在真理观上,二者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依据直理的客观性承认真理的实用性的,而实用主义哲学脱离了真理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了真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加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辨证发展问题,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深化了我们对实事求是观点、生产力观点、群众观点、矛盾观点、质量互变规律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认识,这不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改造和创新,而且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活力和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党性原则是由列宁提出并概括出来的.几十年来,它在指导我们的哲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前些年,哲学的党性原则却被一些人曲解甚至取消.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重新审视哲学的党性原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的这一经典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所占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关键.近些年来哲学界围绕“实践”的含义所进行的讨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它的理论来源及其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和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发展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观点,明确了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价值原则的作用,明确了人民是实践和价值的主体.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认真的价值思考,使社会主义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价值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造成一种革命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体系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作用和意义是全方位的.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确立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释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人生观教育,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即用当代科学的新成果阐述基本观点;深入挖掘以往教科书所忽视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详尽展开,同时又成为当代“热点”问题的观点,使之上升为基本观点;随着学科分化,像阶级、国家、革命这样一些观点已成为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