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2.
哲学最高目标是追求真、善、美,本体论是关于一般存在的哲学,它是真、善、美的统一。真,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一致;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实现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则是在真和善基础上的侧重于协调自由。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理论批判精神和实践性,根源于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两个属性中,革命性是首要的、主要的或者说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4.
<正> 求真,更应求“善”求真,简言之,就是对真理的追求。求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不过是对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在理论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求真为己任,在求真中产生,又在求真中发展。  相似文献   

5.
技术并非是抽象的、孤立的工具,而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负荷科学、政治、经济、伦理文化意涵;技术并非是自主的、价值中立的,而是负载价值,并且渗透着伦理。技术不仅具有物性,而且充满着人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物化。因此,技术不仅具有“真”、“善”、“美”,而且三者又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郑忆石 《天府新论》2004,3(4):25-28
科学性与人文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变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实现了两者的有机地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离不开实践基础上不断实现两者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 《理论界》2006,1(12):30-31
毛泽东的建党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运用和发展。文章从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建党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突出了毛泽东建党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思辨哲学又是政治哲学。不仅如此 ,无产阶级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人类社会的解放———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又将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 ,从而使之成为思辨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在论及美的本质时,李泽厚同志认为,“美的本质是真(合规律性、客观现实)与善(合目的性、社会实践)的统一”(《美学论集》第361页).这意味着:一、美无独立的品格与属性;二、美是目的在客观现实中的显现;三、这种显现表明了目的合规律性.我认为,这个本质论不仅未能科学地准确地揭示出美的本质,反而否认了美的客观性,否认了美的存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美本质论.  相似文献   

11.
简论人格的真、善、美徐长山人格,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指的是做人的资格、品格或标准。康德说,人格就是“每个人的那种品质”。人格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客,如气质、性格、思想、智慧、道德、能力、知识、理想等等,形成一个人格体系。在人格体系中,除了气质主要决定于人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平等、公正、诚实、守信等原则的确立 ;审美意识不断加强。冲突则表现在市场经济求利原则可能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市场的盲目性可导致急功近利 ;人们的是非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发生严重错乱。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想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真善美的追求,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人类政治生活既要遵循真的尺度,同时也必须遵循善的和美的尺度。因而,人类理性在政治生活领域同样适用,人们的政治活动是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政治文明,与以往一切政治文明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本身内涵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不过,这种统一在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要实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个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想境界,还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道德科学的重要课题。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立而存在。真与假是事物真实存在或虚幻伪造的属性,这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善与恶是人类思想行为对社会是否有利或有害的属性,只有人类存在善与恶的问题,这是道德论方面的问题。美与丑是指一切事物的具体形象是否生动、感人,以引起人们喜悦或厌恶感情的属性,是美学方面的问题。它们是事物的三类具体的属性,都是价值范畴,都有评价的问题。只有人类才能进行这些评价。真善美不是并列的,但可以统一,统一的基础是真。马克思主义教育人们,就是要达到这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系统工程.分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历史进程、逻辑关系、现实要求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整体着力,其中全球化语境是战略空间,解答中国现代性问题是重大任务,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持久互动是永恒命题,通过这三条实践路径的协同展开,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美是什么?“美是真与善的统一”。这是古今许多美学家探讨美的本质时据以立论的前提,也是他们对美的本质作理论探讨之后所得到的结论。然而,美本身究竟是不是真与善的统一?却是美学理论中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州古典园林,或者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是世界园林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独放异彩的奇葩。杨廷宝、童(?)在为刘敦桢所著《苏州古典园林》所写的序中指出:“作为历史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有其世界地位,这是学者们所公认的。影响所及,不但达到朝鲜、日本,而且还远及十八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而“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江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这是从世界范围的宏观角度,概括了苏州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历史地形成的苏州古典园林的艺术体系,其美学特征究竟是什么,这是应该认真地加以探讨的。艺术总离不开真、善、美。狄德罗曾说过:“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种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变得美了,善也就变得美了。”“真、善、美有他们正当的权利。……这个自然的王国,也是我所说的三位一体的王国。”狄德罗关于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观点,是带有普遍意义的,是适用于任何艺术的。苏州古典园林既然是艺术,当然也离不开真、善、美。不过,苏州古典园林的真、善、美,除了带有一般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所共有的普遍性外,还有其特殊性,即区别于其他艺术、区别于欧洲园林乃至中国北方皇家园林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一词诞生有两百多年,虽非马克思首创,却因其阐释而得深刻含义,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鉴于后人对"意识形态"的概念争论颇多,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对其概念进行科学理解,并廓清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