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权利—义务"范畴来考察民生,我们发现民生关注所有人的生存、发展,这意味着民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需要国家履行的义务而统一于法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中,因而具有深刻的法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公民文化权利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各种自由和利益。公民文化权利在我国宪法中一直都有体现。通过宪法直接规定公民的文化权利,是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主要方式。文章探讨了公民文化权利的定义与内涵,并通过宪法规范分析了我国宪法语境下公民文化权利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精神是指公民所固有的内在品质、品格和品性。如果我们以"公民"一词的"文义"解释或者以"以权利为中心,以权力、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运行关系"的公民实质为根据,公民精神主要包括爱国精神、公共精神和民主精神三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爱国精神是爱国情感、爱国主义的升华,是爱国行动的最高境界;公共精神包括公民的平等性、责任性和宽容性等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面;民主精神则包括私权自主性和公权受托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中国公民文化研究的历史,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公民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的公民文化应该以权利为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少数民族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文化权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权的兴起并影响到其实现.作为建设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要求,国家必须对此进行有效而积极的回应,全面落实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权.从政治学意义上来看,少数民族公民意识的兴起也逐渐反映在了文化权上面.这就需要在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基础上进行公民教育,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兴起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将其贯彻在公民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早在1950年婚姻法就已经确立"婚姻自由"原则,这里的婚姻自由既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是我国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行为能力人的配偶行使这一权利却相当艰难,它会涉及到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冲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冲突。所谓"有权利就要有救济",因此如何处理和协调无行为能力人配偶离婚权的行使,以保证公民合法权利的享受,是法律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权利"概念的规定,构成了他的"权利科学"的基础性环节。康德从权利概念的内涵、权利的普遍原则以及权利性质的划分三个方面对权利给予了基本的规定。这一规定为后来集中讨论权利科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性”与现代城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的“城市性”并不像西方社会学家所阐述的是由城市的空间结构和人口特征所决定的,其归根到底是由城市社会的经济属性所决定。而现代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的经济属性是现代市场经济。所以,权利性、公民性、法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单纯 《东方论坛》2011,(2):19-27
宪法是法治的纲领,其宗旨是保障公民权利,因而是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中国现行宪法是新中国制宪、修宪和法治实践的政治经验和理论总结,既反映了其历史性的曲折坚韧,也保存了其民族性的人本主义价值。其突出"公民"观念的法律性,淡化"人民"观念的阶级性为人权入宪、法治入宪标明了思想路径,显示中国宪法实现了传统的"人本"价值观向近代宪法"权利"价值观的现代性转化,以宪法权利信念的神圣性和效力权威的至高性表达了中国社会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和宪政体制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就正义的普遍性来讲,"应得"观念可被看作正义的基本论域。追根溯源,由周公所奠定的中国正义论是在解决了何人"应得"天下的问题之后才考虑给一个人以其"应得"的问题的,西方的正义论则相反。这种差别决定了权利观念在西方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则始终不突出。就后者而言,儒家正名论及名教理论可以视为一种具体的中国正义论。对正名和名教问题的研讨可以发现,一方面,传统儒家正义论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君子为平民操心的格局,这一格局决定了权利观念何以在儒家思想中隐没不显。另一方面,传统儒家正义论的前提是君子与平民二分的观念及现实。因此,当君子与平民二元的构造逐渐演变为公民架构时,儒家正义论也就需要由君子为平民操心演变为一种公民为自身操心的理论格局,这一演变方向意味着权利观念的浮现。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是人类一项应有的权利,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公民环境权的发展、公民环境权的内容、公民环境权的实现等进行论述并对中国目前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法律状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宪政涉及三个方面,即价值目标、元规则和行政过程。价值目标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确认,它作为宪政的实质性要求是政治合法性问题。元规则通过基本的法律规则和制度设计为基本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是基本权利的外化形式和实现方式。对于元规则而言,正义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基本要求。但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元规则仍然无法保证法律权利转化为人们实际拥有的实然权利。实然权利的获得与政府的行政过程密切相关,其核心问题是政府的行政过程是否能够遵循法治原则,并且被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新闻自由及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已成为广泛的共识,而新闻自由是实现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知情权的规定存在相当大的空白,而新闻自由也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立法上的缺陷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政府监督缺位、人权保护不力等现象。我国当前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知情权方面的立法,从而更好地保护新闻报道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14.
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宪法上的基本人权。加强对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要求 ,而且也顺应了诉权的宪法化、国际化的趋势。应当在我国宪法中明确确认当事人的诉权 ,这有利于促进宪法诉讼在我国的启动。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一国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一国国民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保护理应获得作为一国根本大法的宪法的重视。在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和宪法关系的基础上,梳理各国宪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规定,并从宪法维度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定位和权利归属。  相似文献   

16.
遵守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公民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在法律上未予明确,这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新时期,像劳动权、受教育权一样,维护公共秩序应当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17.
住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广义的住房人权包括对住房的使用权(居住权)和对住房的所有权(房产权),狭义的住房人权仅指居住权。居住权又分为最低水平的居住权和适当适足的住房权。国家实现公民居住权的首要义务是实现"人人有屋住"的最低水平居住权,核心义务是保障人人有适当房屋居住权,长远义务是逐步通过正确政策帮助部分公民实现房产权。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保障权及其现实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公权利,国家必须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保障。对国家而言,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和义务;然而同时,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原理,公民的该项权利并非绝对,社会保障权的行使与其他权利不同,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并不得滥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保障不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必然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所确立的获得公正审判权是一项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民主国家认可的基本权利。获得公正审判权不仅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其他关涉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实质意义上的各种"争讼"。我们不仅应将公正审判原则作为一项总括性的权利予以重视和论述,还应看到平等受审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独联体成员国的民族立法中,信息自由成为与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位阶的基本权利,受到高度关注。在独联体私法统一化运动的推动下,出于对信息获取权的保障,独联体成员国议会间大会通过了极具权利保障色彩的《信息获取权示范法》。对作为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信息自由的保障成为独联体各成员国在进行信息社会建设和信息法制建构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