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者相比,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方面都相差甚远,劳动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而国际上最新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做法就是提高劳动者地位,给予其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的平台,从而使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劳动者预告解除合同制度从偏重保护劳动者利益角度出发,赋予了劳动者更多权利,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协调劳资关系,有必要从劳动者、劳动合同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社会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必将成为劳动者的最大需求。 如何使劳动者充分享有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基层人大代表比例,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即基层劳动者人大代表比例.提高基层劳动者人大代表比例事关劳动者阶层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现有人大体系中党政干部代表和企业家代表比例偏高,基层劳动者代表比例偏低.基层劳动者人大代表比例下降将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提高专职人大代表占比、优化选区划分、健全直接选举机制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等法律途径提高基层劳动者人大代表比例.  相似文献   

4.
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地位的下降归因于市场化不成熟,是对劳动力市场化目标的误解.当代部分劳动者地位下降的根源是社会价值取向转变后旧的传统观念的回潮.改革措施的某些疏漏和守法意识的淡薄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由误解而得出的结论也有违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责任的应该是社会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探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强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改善劳动者工作待遇,调整社会分配结构;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作用,强化劳动者参与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全面提高劳动者政治文化素质,进一步发挥劳动者主体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加强职业培训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劳动者分为已经工作的劳动者、下岗待业的劳动者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这一大群待就业的劳动者。对于前二者,学界已有较多论述,但对于最后一类,也是最重要的一类,则较少从加强职业培训的角度来讨论。本文对我国这三类劳动者的素质如何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劳动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80年代初,当农民工从农民阶层中分离出来时,国家没有及时通过劳动政策与法律对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时代的新型劳动者的地位进行确认。可以说,国家劳动政策的缺失是造成我国目前农民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随着农民工队伍的壮大,特别是他们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加强,以及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国家才开始调整与农民工的关系,视其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并通过劳动政策对农民工的权益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8.
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中,得出民营经济为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可更多地关注第一产业。而民族区域产业结构则显示,农牧业仍占较大比重,并且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劳动力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从民族劳动者的结构分析来看,这部分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为民族劳动者,而各种因素又加大了城镇化转移民族劳动者的难度。结合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和民族经济的两大特点,以民族劳动者为切入点,构建民营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成长的互动机制,最终实现民族区域经济成长以民族劳动者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业态背景下“大数据分析”“算法权力”的扩张导致劳动者隐私权的易损性贯穿于劳动关系从缔结到终止的全过程,劳动者成为隐私权的数字弱势群体。此现象不利于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实现。借由劳动者隐私权的宪法理据和人权省思可以发现劳动者隐私权立法应当秉持劳动宪法理念,遵从比例原则,加强劳动基准法保障。在实践层面应当增设相应指导性案例同时提升事前劳动监察能力。从根本上说,鉴于劳动者的从属性地位,信息自决或所谓的“知情-同意”原则保障劳动者隐私权的方式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但劳动者的外延小于公民.休息权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一项自然权利和应然权利.《世界宪法全书》中共有30部宪法将休息权确认为宪法权利,相关规定可以分为公民模式、劳动者模式和复合模式,其中公民模式和复合模式优于劳动者模式.《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将休息权主要规定为劳动者的权利,而《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休息权.建议我国在修改宪法时,休息权的权利主体的规定采取“公民+劳动者+儿童”的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在先进生产力构成要素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劳动者在先进生产力中的地位,分析了如何通过教育创新、制度创新,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雇佣关系是战国以来新型的生产关系,从事雇佣劳动的人很多.从汉简中我们也能见到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人数最多的是客民,其经济地位最低;还有赁作、庸作者,其中"庸同县"反映了汉代雇人代役的历史事实;僦人则是专门受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作为界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不仅需要从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视觉进行理解,更应当站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加以考察。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劳动者担保、竞业限制等问题,不仅关乎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在实务中也常成为争议的焦点。《劳动法》对上述问题的规制不尽完善,期待《劳动合同法》能做出较为完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的非法跳槽行为,不但侵害了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而且也会损害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冲击整个社会的正常劳动秩序。从法律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劳动合同制实施的监管、劳动就业服务的管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意识等几个方面,来对劳动者非法跳槽的原因予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最低的社会阶层。就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来说,他们为社会生产和提供最重要的农产品。但就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而言,则远远低于他们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深刻影响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更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中的决定力量,劳资关系从对立对抗走向互利共生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劳动关系主体诉求的多元化是其演变中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激发劳动者主体作用,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是新中国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竞业限制在实践中对劳动者泛化适用的问题愈发显著,许多本不必要承担竞业义务的劳动者不得不受到竞业协议的限制.欲对该现象进行规制,应当明确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为知悉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并将竞业限制的保护客体限定在可能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商业秘密范围内.还应当明确对于劳动者是竞业协议适格义务主体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一方承担,同时将利益平衡原则作为个案裁判中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就业工作的基本法律,而劳动者签订的协议必须要有合同契约的作用,如果对方违约,那就可以凭此协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针对劳动者就业合同指导的培训应该从合同意识培养的案例教学引入、开设劳动法的教育课程出发,全面了解合同签订的基本原则和签订策略。本文分析了劳动者合同观念缺失现状,并提出了劳动者培训中合同观念意识的强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劳动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依靠主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创造性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不论载体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其核心价值都是创造性,但当代社会占主导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上的,资本不仅要求创造性劳动迎合市场需要,还要借知识产权的名义占有创造性劳动产品,并使创造性劳动者之间处于"囚徒困境",从而使创造性劳动者始终处于矛盾困境.创造性劳动者面对困境需要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展开的全方位批判,联合全球创造性劳动者,形成富有效力的联合体来对抗资本的剥削.  相似文献   

20.
人民的根本利益仍然是劳动解放.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解放必须深入认识和研究的理论.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必然要求.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带动者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应以劳动解放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