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而对“以哀景写乐”的评价,则未免有失《诗经》作者之本意。如果说,“杨柳依依’’堪称“以乐景写哀”,具有反衬作用的话,那么,“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写悲”,具有正衬的效果。正反两衬,同抒哀愁,凄恻感人,意境优美,方法灵活,正见功力。  相似文献   

2.
王述尧 《东岳论丛》2006,27(3):132-135
后村前期词《后村诗余》存词120首,是后村词的精华。中有一种爱国的声音和悲愤的情绪,这种声音和情绪与辛词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后人把后村视为辛派词人的中坚和后劲。除了爱国词,后村还写过一定数量咏物词和节俗词,大都充满爱国之思。后村词取经较广,除了豪放疏宕的作品,后村还写过一定数量的婉约词。他的词的基本风格是豪放疏旷的,充满悲愤之气,有议论化和散文化的倾向,而且有不少作品颇得议论的好处。但也有些词比较散漫,铸词造句不够精练,缺乏深沉与精警。后村的词中大量用典,不少典故驱遣自如,但有些用典有掉书袋之嫌。后村词颇得通俗的好处,是南宋后期求俗美学趣味在他词中的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3.
贺宇 《阴山学刊》2011,(6):39-43
格亥图村秧歌调有自己的曲体特点和唱词特点,其曲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唱词多运用虚字衬词;受山陕民歌影响,唱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唱词与曲调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清代王夫之在《(?)斋诗话》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说,无疑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理论。然而他截取《采薇》“昔我往矣”四句为之例证,则似有以己意加之古人之弊。试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如果不断章取义的话,很容易理解在这浑然一体的八句诗中,“雨雪霏霏”与“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都是构成“今我来思”的背景,而这背景又显然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必要铺垫。  相似文献   

5.
彊村被近代词坛尊为清季词学之大成者,其词学吴文英,又学苏轼。以微言寄托忧国之感,柔厚而深涩,意隐而不露。在意象锤炼方面极意求工,特别注重借特定物象来抒发幽深之情。又注重词境创造,一些写景之作,或由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彊村性灵高洁,襟抱冲远,其词冲淡醇雅,格高意远,词品极为高致,不愧为结穴千年传统词的殿军。  相似文献   

6.
邹华 《学术探索》2006,(3):117-120
李煜词的发生、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时代文化与审美习尚的规范,使他的词追求轻艳,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南唐的地缘因素和社会风俗的影响,使他的词柔靡而艳丽,重于描写歌舞宴饮的享受和对恋情的追求,具有明显的俗文化特征;南唐特殊的历史和词人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词充满深哀巨痛,抒发自我的家国之忧,摅写了经济之怀,提升了词的文化品格,初步显露了词向诗化道路回归的端倪。  相似文献   

7.
在王国维看来,批评词的标准就是意境的有无,关键就是具备深厚的情和真实的景,这样的词才是有意境的作品,这都是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除了对意境中情与景的介绍,王国维还发展了意境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与境浑”、“以意胜”和“以境胜”这三种意境类型。此外,他还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王国维那里,意境可以作为其境界理论的一个层面,专门用以描述词的艺术特质,为其境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季萍 《理论界》2009,(12):126-127
苏东坡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他的词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藩篱而成豪壮美一派,高空飘逸,清雄韶秀,用清丽之景写淡泊之意,冰清玉洁,澄澈晶莹,写意用笔轻灵流转。  相似文献   

9.
赵俞凌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20-124,159
稼轩词从叙事结构和艺术境界上来说,存在多维度的"复式"结构,并借此调剂映衬作用而得浑融深美的词境,创造出"复意"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手法在具体运用中,表现形态是多样的。除抒发豪壮之情的主基调外,兼有凄迷感伤、低沉幽怨、滑稽幽默等风格,由此形成多维度的"复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辛弃疾的词宁志荣辛弃疾的词传世830余首,既有沉郁雄浑,吞吐风云、金戈铮铮之作,又有婉丽柔情、田园风光、烟雨落红之笔。然而,纵观辛弃疾的词,每每于笔势浩荡、简略辐辏、气势磅礴之中,却流露出沉哀茹痛、傺悲壮、郁怀难诉的英雄难抒壮志之叹。元人张凭吊辛弃...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词既继承了传统词的抒情模式,又有开拓和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坡范式。如香草、美人──寄托式,英雄、美人──映衬式,纪游、村行──写实式,飞天、游仙──求索式,亦梦、亦幻──遥相思念式。此外,尚有咏物式、隐括式、排体式、对话引语式,等等。其中香草、美人──寄托式,飞天、游仙──求孛式等,即是诗人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类阐述了韩愈散文中的碑志文、赠序文、哀祭文和论说文以及他的“游戏之文”在内容范围、体式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传统的成功突破,论证了韩愈在中国古典散文文体发展史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苏轼和辛弃疾都写过一些农村词,由于苏、辛二公本是深富情趣、独具个性之人,在吟咏流连之际,自会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以下想就这一点做一些比较。苏轼的农村词有《浣溪沙》五首和散见于其他篇章中的个别词句。他的创作,色彩鲜明,擅长写阔大之景,并善于充分利用嗅觉、视觉和听觉来体味农村景色、人物的美。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场景中发现美,这是苏轼农村词的一大特点。农村景物在他笔下色泽鲜明,充满活力。在《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第一首中,他唱道:“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鸟。黄童白叟  相似文献   

14.
向迪琮作为近代中国词坛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词人,对词学有一定造诣。他与南社诸词人有频繁的词作酬答赠和,又积极地参与了民国时期的主要词社如"漫社"、"聊园词社"、"如社"的雅集活动,因此,他的词学观和词学活动对构建近代词史具有重要意义。他承袭常州词派的词学观,制词方面转益多师,取法宋代诸词人,重视比兴寄托,艺术上融情寓景、词风典雅清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民国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李煜词作传世不多,却影响深远。其“深哀浅貌,短语长情”,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读来常常唤起“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欲说还休的感受。其中尤耐人琢磨玩味的,乃是他词中经常出现的梦的母题性意象。据对他传世的较可靠的34首词中的统计,梦的母题意象出现了18次...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词中第一个大量、集中地写羁旅行役题材的词人,柳永的这类作品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模式化特征在场合设置、结构展开、心绪指向三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他将产生"羁旅行役"之思的场合,设置在登临、孤馆(院)独处、舟船独行(宿)、车马独行之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展开作品时,他将作品结构处理成写景与写情两部分,以景交代、铺垫情,以景兴起、引发情,是对中国传统诗歌结构作品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叙述心绪时,他将心绪限定在追忆往昔生活,思念昔日情人,与现实的不如意两个方面,并由此形成反衬作用,使他的羁旅行役词普遍透出对追求功名强烈不满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乾嘉时期,在阳羡、浙西、常州三大词派消长更替之际,黄景仁另辟蹊径,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黄景仁词中的哀情与豪气,阳刚与阴柔等二元因素的对立与统一,并进一步论述了黄景仁词对词学传统的背离与回归,以期能够揭示其二重形态与词美流向.  相似文献   

18.
“艳骨”,中国词学史上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词学范畴,重视词作情与景的真实,追求一种“即性灵,即寄托”的创作观.温庭筠词既非单纯的艳词,也非为寄托而寄托的身世之词,而是遵循词体绮艳的特质,抒写真景、真情的“艳而有骨”的词作.  相似文献   

19.
故事歌《方四娘》是青甘地区较为流行的一首故事歌,情节曲折,感人至深。唱述人在唱述的时候,经常运用毁灭与重生的叙事模式,演绎故事歌情节内容、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以及悲剧命运的体现,通过以乐景衬哀情、于琐屑中见苦情、在毁灭中重生等悲剧叙事,实现了该故事歌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检各家有关《楚辞·远游》的研究著作,对“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句的“勤”字,少有确诂。王逸《楚辞章句》于“哀”句下仅云:“伤己命禄多忧患也。”洪兴祖《补注》只曰:“此原忧世之词。”降至后世,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尽释“哀”句上下文,独“哀”句无释。而王夫之《楚辞通释》则以“斯既生人之大哀矣”释之。近人谭介甫《屆赋新编》号称賅博,于此竟告阙如。疏通“哀”句,关键在于弄清“勤”字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