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了岑麒祥先生编著的《语言学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这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语言学史,全书近30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和外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内容相当丰富。读了之后,受益不浅。但是,这本书也不是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虽然已经有同志对这本书发表过一些意见,可是有些问題还谈得不够,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全面评价这本书问題太大,而且也容易和別的同志的意见重复。这里只就编写语言学史的几个重要问題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经济学界关于价值量决定问題的讨论中,主要的分歧在于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对价值是否有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价值是由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呢,还是由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统一决定的?这个问題的讨论,不能不涉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其他一些基本问題。在这些问題上,参加讨论的同志中间也有不同的认识。例如,有人认为,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由交換决定  相似文献   

3.
最近,經济系邀請中国科学院經济研究所杨坚白和梁文森同志来校講学。他们分别作了題为《关于社会主义积累问題》、《关于国民經济平衡的几个爭论问題》和《关于固定资产簡单再生产问題》的学术报告。 楊坚白同志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积累问題》的学术报告,首先谈到了社会主义积累来源的问題。他说,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来源,一不能靠对外掠夺,二不能靠借外債。唯一正确的道路就是依靠自力更生,克勤克  相似文献   

4.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的陈则光同志写的《论历史讽喻剧〈赛金花〉》一文,对我国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志的早期历史剧《赛金花》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在如何评价《赛金花》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最后说:“《赛金花》是他的第一个剧本……”,这一说法是与史实不相符的。夏衍的第一个剧作并非是《赛金花》。夏衍的七幕历史剧《赛金花》最初发表在由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杂志一九三六年四月号上(民国二十五年,《文学》第六卷第四号),署名夏衍。这是夏衍第一次用“夏衍”这个笔名(原名沈端先)发表剧作,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赛金花》就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晉的占田制度,在前几年史学界曾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但是,在这次讨论中,大家只偏重于对这一制度內容的解释,而有许多与这一制度相关联的重大问題,却多未涉及,或惜乎语焉不詳。在本篇文章里,我只想对一些大家沒有提到过的问題,或者还未经充分讨论过的问題,发表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夏衍同志在谈《林家铺子》的改编时说:“我曾设想开头加一段:公私合营后,在一个工商业改造的讨论会上,一个小老板(即寿生)回忆过去,叙述旧社会大鱼吃小鱼的故事,然后用倒叙的手法转入本題。初稿提纲写了,后来想想这个旧套子有点多余,不讲群众也会懂得。还是在戏中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刘成瑞同志在《也谈劳动力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的分配问題》一文中对拙作《试论劳动力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的分配》一文的一些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感到其中有不少问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由于劳动力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的分配,是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弄清这问題,对于安排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速度和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里再提出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刘成瑞同志及其他同志。不妥之处,請指正。“非生产領域劳动力比重逐步提高”是否为一切社会发展的“必然趨势”? 刘成瑞同志认为:“非生产领域劳动力增长速度快于生产领域劳动力增长速度,从而非生产领域劳动力比重逐步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任何  相似文献   

8.
關於中國資本原始積累問題,在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研究中已有不少同志提出了一些看法。穀書堂同志等還撰寫了《中國原始資本積累問題》的專門著作;關夢覺同志也撰寫了《中國原始資本積累問題初步探索》的長篇論文。在1961年第3期至第8期的《學朮月刊》上又先後發表了伍純武等四位同志關於中國資本原始積累問題的商榷文章。  相似文献   

9.
在夏衍同志改编的电影《林家舖子》里,林老板是全剧的中心。在这个人物身上,交织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充分表现了改编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评价这个人物也就成了评价整个作品的关鍵。对于林老板,夏衍同志有他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方面是被压迫者、被剝削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还可以压迫人的剝削者”;“他对豺狼是绵羊,但是他对绵羊则是野狗”。在我们看来,狠和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剝削者和被剝削者,是本质完全不同、阶级地位根本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可能统一在一个人物身上。夏衍同志用这种观点来处理人物,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別有用心的。我们打算对这个人物进行必要的分析,看看夏衍同志究竟通过影片宣扬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经济系一年级学生结合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在讨论了“资本家如何发家?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生产算不算劳动?”(见《光明日报》1965年3月1日)这一问題以后,又先后组织了关于“剩余价值从哪里产生?流通中是否产生剩余价值?”“机器创不创造剩余价值?”以及“僱佣工人得了工资,他们所受的剝削是否比奴隶和农民轻微些?”等问題的课堂讨论,通过这些问題的讨论来进一步划清资本和劳动的界限,揭露资本主义的剝削实质,揭露资本主义剝削制度的残酷性和虛伪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所谓“自由”与“平等”观的假象。现在将这几个问题讨论的情况综合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每讀一遍毛泽东著作时,总有一些新的体会。这二年來,我們对动机和效果問題,有一些議論。在議論过程中,有一些问題得不到解决,最近,乘《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讲話》出版20周年之前,又重讀了几遍。就感到《讲話》中所讲到的一些問題,那样深刻,又那样亲切。《讲話》中直接讲到动机与效果問題,虽然只有短短三段,可是,把我們議論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問题,解决得非常彻底。本文就动机与效果的問題,談談几点粗淺的、不成熟的看法。一撇开一小部分人外,大多数人总是想做好事,当好人。人們在議論问題时,总也会涉及一个普遍问題,这件事,好不好,这个人,好不好;哪些好,哪些坏。可是,究竟怎样算是好事好人,常常各說各的,你說好的,他却說坏;今天说好,昨天却說坏。譬如說,无产阶級、劳动人民认为,共产主义是伟大的理想,是好东西。但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却认为是坏事,是祸根。他們用尽恶毒字眼,诅咒它;千方百計要鏟除它。  相似文献   

12.
我們研究汉語历史語音学,常常碰到的,就是对过去音韻学家所安排的資料如何认识的問題。这些問題之所以发生,倒不完全在于他们所用的說明工具不很清楚,而有些地方事实上是在于我們考察得是否全面,是否能接触到他們原来的审音基础而不是专从外表形式去看。问題很多,我现在就談談《切韻》里面所謂“重紐”的問題。这个問題直到现在还相当令人困惑,还沒有好好解决,我現在就略談一下。本文的內容分三部分,首先是說明《切韻》重紐的性貭和分类的根据,其次是說明重紐的来源和分类的例証。最后則涉及过去等韵学上的一些有关的问題,然后对三等韵和重紐的拟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重紐”是指《广韻》(即《切韻》)某些三等韵中同是开口或同是合口有两套喉牙唇(喉音、舌根音、双唇音)声母的字。根据陈澧反切系联的原則,《切韻》同音字不分两切語,其两切語下字同类者則上字必不同类,上字同类者下字必不同类,“重紐”的反切上字同属一类,它們中間的差別只能从韻母方面去寻求。  相似文献   

13.
面向我国广大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的确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事情,对于我们搞世界经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人说来,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过去我们对这方面的问題,却想得不多。从业务上说,那时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把课教得好一些,以及结合教学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教的对象是同学,而文章也不过是写给同行的专业队伍看  相似文献   

14.
“问題与主义”论战发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因为刊载这次论战文章的“每周评论”,在同年八月被查封,从而影响了这次论战的充分展开。论战的主将李大釗同志也只写过一篇论战文章——“再论问題与主义”。表面上看,这次论战和五四时期其他论战比較起来,似乎规模不大,影响不深。因此,本文打算根据大釗同志在论战前后所发表的其他重要著作以及当时思想界对这次论  相似文献   

15.
浩然同志是一位勤奋的青年作家。他从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到1963年为止,又先后出版了《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新春曲》《杏花雨》等五本集子。这六部短篇小说集共有七十九篇小说(这些小说集并沒有包括他所发表的全部作品),数目是相当可观的。但问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更主要的还是看这些作品是否反映了时代的面貌,表达了时代的精神;是否塑造出  相似文献   

16.
自从我校中文系教师严家炎在《文学評論》今年第三期上发表了《关于梁生宝形象》一文之后,引起了学术界、文艺界广泛的注意,不少人撰写文章表示不同的看法,《創业史》的作者柳青也在《延河》上发表了《提出几个問題来讨论》的文章,針对严家炎文章的主要論点提出六个問題来討論。这場爭論涉及的問題較多,也較重要。虽然问題的提出是在于对《創业史》第一部的主要人物梁生宝形象做怎样的艺术評价的問题,但由此出发,却涉及到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初期农村现实生活的基本状况的問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中新人的素质和特点的問题,以及应当按照怎样的原则来塑造这种新人的問题,实质是如何理解和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的問题,此外,还涉及到如何认识我国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相互关系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以来,有几家报刊陆续刊载了一些要求为武训和电影《武训传》“平反昭雪”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主要是呼吁对《武训传》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但也颇不乏明确直率的观点。例如有的同志就说,武训“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只是他没有著述罢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穷人的孩子就学来说,有着广阔的天地。但象武训那样吃大苦、受屈辱、办学堂的教育工作者究竟有多少!仅这一点,难道不值得那些特级教师们学习一辈子吗!我们建国三十余年,初中在农村还普及不了,办义学究竟犯了何罪”;而且还说,《武训传》“是我国电影史上传记故事片的优秀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邵荃麟同志在提倡“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时,主张作家在创作中可以只提出问題,不解决问題,可以不表示鮮明的态度。他以小说《賴大嫂》为例说:“是否非要写出解决问題不可?过去的社会问題剧,只是提出问题,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今天我们更强调教育人民,指出方向。但是,是不是在小说里当场解决?如果水到渠成,可以解决;也可以指出方向,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短篇小说概括时抓住一点,让人看出前因后果就行了。”我们认为,这个论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同他的整套理论一样,是要把我们的文学引到资产阶级反动文学的道路上去。现在,我们试来剖析一下这个论点的真实內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选读课的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资本家指挥与监督生产的性质问題。有人认为,“资本家指挥与监督生产是劳动”;也有人认为,“既是劳动,又是剝削”。而且都引用了《资本论》的某些词句为自己辯护。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对《资本论》的理解是违背马克思的原意的。这是脫离了生产关系,脫离了阶级关系去看待资本家指挥与监督生产的实质,既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的客观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精神。辨识清楚这个问題,关系到我们广大青年划清劳动和剝削的界限这个根本问題,对于促进思想革命化,在当前兴无灭资的阶级斗爭中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感到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华魂》2013,(22):24-25
上世纪30年代,电影刚刚在中国小成气候,上海电影界形势复杂,党内不少同志主张不要去蹬这潭浑水。翟秋白沉思良久,决定派夏衍等文化人进军影坛。《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优秀电影一扫武侠神怪、鸳鸯蝴蝶之窠臼,在千万观众中激起强烈共鸣。党的思想和主张在声光电中熠熠生辉,点亮了民族心灵的灯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