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交易制度下CAPM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CAPM应考虑交易制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交易制度下,CAPM的表现特征是不同的。在T+0时期,β系数与组合收益表现为非线性关系,CAPM并非有效的;在T+1时期,非系统风险对股票收益有一定的影响,但系统风险不是投资收益的主要测度标准;在涨跌停板时期,系统性风险与组合收益呈现线性关系,市场风险是股票定价的主要衡量因素。  相似文献   

2.
CAPM在中国深圳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了CAPM实证检验 ,发现深圳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负线性相关关系 ,并且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影响股票收益。非系统风险也与股票收益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得出CAPM在深圳证券市场不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股市出发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导下 ,在西部七省区的股票中筛选了 1 1只股票 ,它们涵括了中国市场的各个行业板块。本着西部股票具有朴实无华的良好股性 ,在国家政策指导的大前提 ,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基本面分析选择 ,着重进行了投资组合分析 ,采用 Markowitz模型测算股票组合的收益、方差 ,试图能通过各股权重的变化寻求有效证券组合 ,而该有效组合应能指导投资者对该地区的个股股性的优良与否、对该组合的风险及收益预期性进行比较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选择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有较长交易历史的215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为研究对象,以2001、2003年为分析期,并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系列中的上证A股指数为市场综合指数,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收益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沪市系统风险与收益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描述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CAPM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作为金融市场现代价格理论的脊梁,已被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定价的分析和确定以及投资决策等领域。2006年中期开始,我国股票市场进入牛市,本文试图通过对CAPM模型在中国股市中的银行股票做实证分析,检验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引入CAPM模型,结合净现值来计算比较,为项目风险的计量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分析了CAPM模型应用的前提条件,并对模型中的无风险投资收益率、资本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风险校正系数β等参数进行分析确定,探讨了该模型适用的修正条件及其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上海A股市场的简单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上海A股市场近期的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上海A股市场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单指数模型估计了个股的β系数,然后利用BJS方法和对CAPM进行横截面模型的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上海A股市场与CAPM理论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股票定价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定价理论向现代定价理论的转变。比较目前股票定价中各种不同的理论及其股票定价过程可知 ,CAPM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的现状 ,而相对估价法、因素模型、APT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因此 ,在选择定价机制时 ,既要考虑 GNP、通货膨胀等公认风险要素 ,也应考虑我国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机制转换的CAPM模型来计算中国证券市场的VaR,首先回顾了机制转换模型,接下来介绍了基于马尔科夫机制转换CAPM的VaR模型(MSW—VAR),最后选择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十支股票进行VaR计算,通过准确性检验显示效果良好。MSW-VAR模型能够满足系数时变和市场指数及组合的方差也是时变的市场特性,模型中的混合正态分布,可以拟合证券市场分布的偏峰厚尾特征。  相似文献   

10.
贝塔系数波动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自创立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对CAPM的实证检验也争议不断。利用上海股票市场9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对CAPM中的贝塔系数的波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股票的贝塔系数波动率都显著异于零,贝塔系数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实证分析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必将导致对CAPM检验的失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危机事件频发,危机管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探讨危机管理的概念以及应对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全面危机管理机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机制与危机应对策略。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与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危机管理体系,提升我国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运用基于GARCH-正态、GARCH-t、EGARCH等模型的VaR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这些GARCH模型均为不考虑金融波动结构变化的波动模型。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其金融波动的结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MRS-GARCH模型的VaR方法,并对中国上海股票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考虑了金融波动的结构变化的MRS-GARCH模型能够更好的刻画上海股票市场的波动特征,基于MRS-GARCH模型计算VaR值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确定贷款企业的信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建于概率论基础上的企业信用评估模型 ,把不确定性问题硬性转化为确定性进行分析的缺陷 ,将一种用于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新型理论——集对分析运用于企业信用评估 ,建立了评估模型 ,并进行应用举例 ,以图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企业信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估算了中国房地产投资和非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并描述其变化趋势。实证结论表明:1999-2010年间,中国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远低于非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且两者均呈非线性变化,意味着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伴随生产效率的不断下降;房地产投资产出弹性在2008年出现历史性拐点,反映出中国政府自2006年末以后实施的房地产业发展的深化调控措施已经并在继续发挥其积极效应。因此,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市场还不很成熟的情况下,行政调控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弥补市场的失效和不足;但与此同时,政府必须注意合理控制中国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速,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超对接是推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有效方法,而信任是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和保证。针对首次农超对接农户不信任引发农户种植积极性低的问题,建立生鲜农产品收购价格和种植面积结合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农户信任对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对接价格是农户信任度的减函数,而农户不信任下的均衡价格不能实现农超对接的种植面积系统最优。通过建立种植面积激励机制,在不改变农户信任度的情况下可以在首次农超对接中实现最优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通过延伸产品线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面临产品多方案选择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投影法的产品方案筛选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市场、环境与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实际需求三个原则进行筛选,然后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投影法对筛选出的产品方案进行评价,并以某氯碱化工企业液氯产品多方案选择为例,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为例, 考虑购房刚性需求, 选取影响税额的因素, 得出刚性需求下个人房产税总额的测度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由税额影响因素组成的自变量组合共同预测因变量, 经过模型的初步分析和修正, 得到税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最优线性关系。通过测度模型发现:住宅投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户数和土地出让面积对个人房产税的影响效果显著;前3项因素对税额的影响效果为正, 而土地出让面积为负。上海市人均60平方米免税面积、0.6%为适用税率的个人房产税方案, 使得测度模型满足购房刚性需求;基于模型中影响因素与税额之间的作用机理, 改变供需, 即可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加快电视媒体在国家事业体制下的产业化建设,变计划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变等待为争取,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在广播电视传媒领域明确产权概念,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同时,产业化还意味着要在电视传媒领域发展企业化经营主体,从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等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学习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从市场的需求中创新电视媒体的管理机制,谋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需要具有设计个性的艺术设计人才。现行的旧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更新,适应社会需求与个人职业竞争力具有现代设计意识的教育理念,才是我们培养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基于此,虚拟组织管理应运而生。本文对网格计算环境下的虚拟组织管理进行模型研究,建立起网格计算环境下虚拟组织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最优化模型,并与非网格计算环境下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网格计算环境下的虚拟组织管理具有高效数据处理和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的优势,因而是未来虚拟组织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