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就必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关注急待突破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袁祖社 《唐都学刊》2011,27(3):27-31
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主题之一,就是民生问题。在当代中国,这一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11年两会描绘了"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而民生是这一美好图景的原色和底色。党的十七大以来,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代中国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重心。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生问题,需要各项切实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更需要学理层面的理论关切。民生关涉人的生计、生活以及发展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民生问题,譬如,民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问题、国民生活幸福感问题、人的生存尊严问题等,即构成民生伦理的应有和基本的问题。开展并深化民生伦理问题的研究,对切实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推进对民生以及民生伦理问题的关注,我们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稿。本组文稿既有对民生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分析,也有从制度层面对民生伦理问题解决的深层思考,同时还有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对民生伦理的思索。期望这组文稿对民生问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定春 《社科纵横》2006,21(1):23-2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并多次使用“和谐”一词,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它作为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一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法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4年起,"和谐社会"就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主题语.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此之前党的十六大上,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十六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了出来,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经过80余年的风风雨雨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但摒弃了在"文革"中发挥到极致的"斗争哲学",而且对经济增长与整个社会和谐稳固发展间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海华 《探求》2006,(Z1):13-14
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腐败是社会存在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友梅 《社会》2008,28(3):65-72
一 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设置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普遍关注,甚至已经成为铸造新的改革共识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点话题.姑且不论社会学是如何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来关注"保卫社会"和社会建设的,甚至一些向来无视社会关怀的经济学学者也开始讨论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结合起来.在许多学者看来,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的现实要求是国家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的单中心,而要力图使经济与社会相互支持并能够合作共赢.其实,这既是人们基本的生活追求,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颢 《社科纵横》2012,27(12):18-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工程,它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坚决清除阻碍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钟声  宏波 《社科纵横》2013,(5):9-1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以此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赵延民 《学术交流》2007,(12):159-16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注意分析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因素,解决好关系社会发展全局的热点问题,这些因素和问题,表现在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葛晓霞  王娟 《社科纵横》2009,24(6):9-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发展实际为本世纪中国指明的一个伟大战略目标。当前,新时期推动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大事,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然,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如何以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自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以改进求创新来顺应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梁林泉  戴小华 《探求》2006,(Z1):55-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强调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其表达利益的直接体现,让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性和互动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一条切合实际、现实可行、易于见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探求》2007,(6):78-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章岳云(1·4)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互适性意蕴…………李仁武(1·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轨迹………盛书刚(1·12)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汪文甫(1·17)人口发展规律与和谐社会建设………………刘德中(6·4)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管理……………………梅伟霞(6·7)在社会结构视域下浅析和谐社会的构建…段秀芳(6·12)论构建侨乡和谐文化的切入点…陈媚林石维有(6·15)·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政治发展的时空定位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强调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团结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经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寰 《学习与探索》2005,3(1):27-31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谐"一词,古时起源于音乐合奏,笙、竽、管、弦等各种乐器共同演奏同一乐章,各种声色音调,必成于和谐,败于滥调.后来将和谐的涵义加以推广,应用于处理社会上人际关系,主张人与人应该"和而不同".现在党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提上日程,一方面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已经惠及全国十几亿各族人民,但同时也出现利益分配不当、意见分歧的情况,需要全力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另一方面,也是总结了中外各国、各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及时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