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电视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普遍缺乏社会参与的机会和能力,都有着被边缘化和被社会排斥的被动特征.对社会救助事业而言,国家和政府的救助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而电视台的责任在于宣传并阐释相关的救助政策和制度,协助政府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钊 《唐都学刊》2003,19(4):79-83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界定和合理划分弱势群体,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基本前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社会支持与保障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和工作的重点.服刑人员的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足,又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2011,(5):27-29
一社会救助在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水平,调整κ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ε重要的作⒚.服刑人员τ女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社会救助.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5.
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五次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的问题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城市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是主力军,但是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民间组织作为解决城市弱势群体问题的一支力量,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优势何在?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本文作者就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否会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公共权力能否干涉弱势群体的权利?救助弱势群体是否只是社会的责任?在宪政法治条件下是否需要法制强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时代背景,正确处理弱势群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弱势群体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关系;自我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关系;宪政法治与法制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尊严不断提升,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人的尊严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社会性的价值表达。人的尊严问题特别与弱势群体相关,弱势群体具有贫困性、脆弱性和易受伤害性的特性,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侮辱,他们有更强烈的尊严诉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伦理关切。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厦门市救助管理站多举措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积极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和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全站员工大会,明确责任分工,成立由站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工作小组,统一领导春节期间的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救助在保障居民最低生活水平,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服刑人员子女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社会救助。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确切规定,法律救助层面出现真空。在周围人的歧视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往往会形成自我封闭、与世隔离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应充分发挥其预防性功能。专业的社会工作能够在价值理念、理论模式、实务技巧及救助效果等四个方面指导、协助社会救助工作的展开,并使得社会救助的服务工作有效实施。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两者之间的有机衔接,将使得社会救助真正实现“从救济到救助、从保障到共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被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山西省得以逐渐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但终因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救助法规、现有政策法规出自不同部门、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实施多重部门操作等原因,目前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立足于山西省社会救助现状,针对目前山西省社会救助立法、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建立山西省新型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廖欣  曾卓 《社会福利》2010,(12):48-49
提高维稳认识转变救助观念 新型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关心民生、创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从2003年新的救助管理制度实施至今,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了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2万9千多人。其中有贫困求助者,疾病求助者,务工不着求助者,未成年人求助者,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波 《学术交流》2008,(4):125-12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其中,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加强老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知识贫困,精神缺少慰藉;劳动负担重,健康状况差,生命质量低.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也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鉴于此,为使农村老年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其路径为: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农村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文化氛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村老人增收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关怀救助网络;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流浪未成年人是最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的特殊弱势群体,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一是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全力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二是实施灾民建房建设项目,建立灾民建房工作责任制,确保灾民建房质量。三是开展 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和逐步推行工作,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四是加大城市低保工作力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五是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创新优抚保障机制,加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方式的基本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关注弱势群体生存性需求的同时,还应关注其发展性需求。所以,新型的社会救助方式应发展出包括现金给付、实物提供、服务提供、心理援助、凭单兑换、资产建设、权利维护在内的多元综合体系,这样将有利于贫困问题的系统性、科学性、人性化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新的救助制度适应了社会公平、民主和人性化发展要求,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称赞。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思维观念等诸多因素,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增多,特别是职业乞讨、强讨恶要、跑站骗助等行为严重干扰了救助工作秩序,救助难、安置难成为制约救助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到6月下旬,湖北省宜城市的十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全部建立并付诸实施。3.2万城乡弱势群体分别从政府编织的社会救济、灾害救助、社会援助“三位一体”的救助网络中得到周密呵护,在全省县(市)域率先实现了老有所养、田有所帮、居有新房、病有所医,学有所成,经验被省民政厅推广。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敏杰 《浙江学刊》2003,(3):126-131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具有相对性和比较性特征的概念 ,该群体的成员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的对象 ,并且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以浙江省为个案 ,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地区也不能漠视弱势群体的存在 ,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随着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新世纪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为此 ,作者以浙江为例 ,对弱势群体支持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进行了分析 ,对弱势群体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联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于丽 《青岛画报》2004,(5):86-87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她以人为本,重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救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在青岛市慈善总会,我们看到,工作人员都能以身作则,怀有一颗慈善的心投入紧张的工作,在他们的策划、组织和参与下,将"及时雨"送给了数以万计急需救助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