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科学原则出发,全面地、历史地考察中华民族传统管理文化所具有的伦理性、科学性、保守性及宗派性等特点;充分认识传统管理文化所发挥的维系与增强民族凝聚力、孕育与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发展与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等功能作用;科学鉴别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正确处理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文化的辩证关系,弘扬传统管理文化,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管理文化,是项极为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深刻透辟的论述,并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和解决现实实践问题。认真学习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正气,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采用考古学的方法以及利用传世典籍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的一些特殊属性使其成为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民族语言的研究发掘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面貌及其发展状况,是一种科学可靠并且实用的方法.通过对几种传统上研究古史古文化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探讨赵阿平教授的〈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该书为研究满族历史文化及相关学科问题开辟了全新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首先表现的是文化的和谐,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先进的博物馆文化,能够使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育高尚美德、培养生活情趣、陶冶身心健康、激发向上精神,增进和谐情感,博物馆业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学习文化圣地、科学的讲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聚地之文韵,集物之精华”的博物馆,其作用已经深深渗透进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必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提…  相似文献   

5.
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内化,以及其观念形态的文化,在人们心理中的凝结和沉淀;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心理素质中占主导地位,并体现本民族发展活力的精髓。任何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里潜移默化塑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民族心理素质的历史考察,与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总结,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素质和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联系中,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中介环节。因此,探讨民族精神的拓展,既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解读古典文献,具有尊重文化传统和崇奉文化经典的倾向.训诂学就是基于文献解释的需要而形成的一门学问,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曾处于显学的地位.20世纪以来训诂学的研究适应了语言文字学发展的需要,同时在阐释传承经典文化的传统上也有某种失落.历史启示我们,任何时代都需要民族经典文化的启迪.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站在世纪的新起点上,以当代意识解读古典文献,发扬光大我们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融入现时代,在新的世纪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积极地、科学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无处不在,但也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容的糟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扬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看待和处理历史传统问题的基本准则.我们实践江总书记关于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要求,就要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就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对文化糟粕予以摒弃.我们必须以创新精神,大胆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敢于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成果,不断创新,西藏传统文化才能与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提高.必须发展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传媒,大力培养一代文化新人.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描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曾经的尴尬境遇,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十七大"报告所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腾飞出现了历史的发展契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需要;是重塑文化自尊,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中华民族体育的软实力的需要;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觉醒。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理应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发挥她独具的教化功能和"和合"的人文精神是必须把握的精神实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把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0.
高志英 《学术探索》2007,1(3):117-121
历史上,长期的迁徙生活使傈僳族的生存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甘青高原沿"藏彝走廊"到川、藏、滇交界地带,又从金沙江河谷迁移到澜沧江,进而到怒江流域,直至东南亚一带。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游耕经济生活所导致的迁徙使傈僳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其民族文化就一直在流动中断层、积累、沉淀和延续,又在流动中包容、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使自身文化发生嬗变。本文主要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傈僳族的迁徙历史对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即这种高山深谷间的长期迁徙,使傈僳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不断流动着的文化,由此所引起的文化的封闭而又多元又成为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少数民族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逐步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各少数民族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这个任务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是一致的,是全国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区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党的这一任务,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而努力工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为祖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从各民族的文化中,都能察觉出民族间文化的相互吸收与交融的现象。这种彼此的交融,无疑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吸收交融的同时,又均保持着各自的传统特点。从而,也就使我们统一祖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是个内忧不断外患频仍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其间各类思潮回环往复、错综复杂.但仍象许多民族在冲破中世纪黑暗的历史进程中都产生过启蒙主义文学一样,从戊戌到五四时期中国也经历了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以至于成熟的历史.但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也由于此时的中国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水平,它既不具备西方启蒙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也无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积累,却面临更其艰难的反帝反封建双重任务.这一切都使中国启蒙主义文学呈现出自己的民族独特性和纷繁复杂的面貌.在这繁杂之中实蕴含着它发生发展的演进线  相似文献   

14.
徐玲 《学术论坛》2007,(1):139-142
今天的日本文化,是传统的日本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不断接触、交织、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日本民族在选择性兼容外来文化的同时,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这种兼容与传承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东西方汇流文化的“和洋结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凸显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探索与构建传统文化范式业已成为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传统文化范式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传统文化范式的构建,从对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理解与审视的基础上来谈文化的话题,进而从传统文化的反常与危机中谈及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性;而传统文化恰恰具有此种特征。陶瓷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种类,是民族文化的"胎记",拥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并得以良好传承下来;而传统文化范式所遵循的共同信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正回应了这一诉求;传统文化范式应具有的共有的"模式"或"模型"——传统文化理论范式、传统文化研究范式和传统文化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民族血脉,是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之源。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渐进过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共进。在建设文化强国大厦的时代工程中既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又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文化强国大厦必须立足于三大基石之上才能稳固久安,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强国之梦提供科学理论基石,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之梦奠定优秀民族传统基石,用丰厚的文化建设成就铸成文化强国的实践检验基石。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质疑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源干希腊时代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中国传统儒学虽使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墨学以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没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思考墨学和现代哲学在中西文明会通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进一步促进墨学的复兴;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具备强烈的开拓精神,曾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对于当代回族来说,上述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仅只具备文物观赏价值,它作为一种习惯与思辨模式,已掺入回族人民的血液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言行。因此,了解其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并重新认识和估价回族传统文化,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回族历史文化的无穷奥秘,从中窥见回族民族思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的精神力量,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任务,发展科学精神、加强社会风气建设、继承传统文化,建设这会主义新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浪漫诗学总命题的提出引进外来文化使之民族化,承继本土传统文化使之现代化,既面向世界,收纳新潮,融合新机;又植根于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并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艺术精神的深处吸取力量。这一双向运动进程使鲁迅早期浪漫诗学具有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相交融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