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维护自我独立人格;《随想录》体现了作家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忏悔的艰难性,在建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路途上,巴金以写作《随想录》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传受基督教影响,具有深远的忏悔传统;而中国自传中的忏悔意识则比较薄弱。新时期以来,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的《思痛录》等自传作品表露了可贵的忏悔意识。但其忏悔往往显示为一种精神表态,缺乏具体入微的自我剖析。冯友兰、周一良等则在自传中回避自我忏悔,把个人过错归因于外在环境。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自传需要针对个体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自省和忏悔。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25日是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上海市作家协会此前请我为巴金塑像。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创作任务,把自己对巴金的崇敬之情融入紫砂陶塑之中。 我从事雕塑创作近5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我做过不少头像,在接受塑巴老像任务时自感有把握,以为巴老年纪大有特征,但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提供的资料后,心里有点发急:仅有巴老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而且不同姿态,不同表情;《巴金对你说》画册上的照片更是从小到老无一定相,我又没见过巴老本人,担心做不好。 但巴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看过《家》、《春》、《秋》的书与电影,今天进  相似文献   

5.
巴金以文学创作的实绩知名于世。他的不朽 ,首先是他为中国文坛奉献出《家》、《春》、《秋》等等一系列震撼中国现当代几代读者人心的史诗般的巨著。同时 ,巴金本人又是一个善于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的作家 ,他在文学作品出版之时或者之后 ,一般都有谈论作品创作的理性文字公诸于世。巴金的美学思想在晚年臻于成熟和深刻 ,其中有不少专门命题和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主要对巴金的“我不是文学家”和“说真话”这两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家族自叙传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人经历为隐线,以家族生活为背景,从而拓展出人生与社会的画面,是《红楼梦》“自叙传”写作模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为现代作家所继承与发展。巴金的《家》是典型的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自叙小说”;曹禺写《雷雨》,不仅受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影响,也深受《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张爱玲是《红楼梦》迷,《金锁记》折射出《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是在心灵深处,而不在简单的笔法描摹。巴金、曹禺、张爱玲等一批现代作家,凭借“第二自我”披露出自我情感的隐秘,并以多元的人物性格折射出家族衰败的必然命运,从而带有《红楼梦》影响的自叙家族史话痕迹。  相似文献   

7.
1978年底,74岁高龄的巴金老人总结了十年浩劫的惨痛教训后,开始了长达五卷的《随想录》写作。这是他在中国文坛反封建的声音沉寂了半个世纪后的又一次大爆响。老作家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回顾了极“左”路线下,老舍、冯雪峰、赵丹、丰子恺及萧珊等一大批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惨遭迫害的悲剧。他认为,象老舍这样受过“五四”洗礼的民族文化精英,因追求人格的独立和完善而不愿趋炎附势,结果不幸地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最早牺牲品。然而,同是从“五四”过来的自己却在一片“造神”声中曾失去了理智的判断,丧失了健全的人格,为此,他感到深深的愧疚。所以在《怀念老舍同志》一文中,巴金痛切地写道:“老舍同志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巴金     
【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9.
鲁迅终其一生都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极力彰显与坚守,他以“立人”为奋斗目标。瞿秋白在临终前写的《多余的话》中解剖自我,极力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主体性。巴金在经历文革劫难后,终于重新获得自己失落了的主体人格。如此说来,从鲁迅到瞿秋白再到巴金,20世纪的知识精英们走过了一条主体人格的彰显、追寻与重获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随想录》是新时期散文的先声。其中的艺术散文具有直面现实、尊重历史的勇气。作者对封建专制意识的沉痛批判和自我忏悔意识,代表了鲁迅之后一代知识分子历尽劫难后的生命选择,也代表着以"五四"为象征的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的诞生和传播、生根和发芽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
40年代中国特殊的战争背景使中国的女性文学主流走上了一条在取材与主题上都与男性文学趋同的道路,女性作家的创作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女性意识淡化或女性书写雄化、无性化的倾向。但是,她们追寻“五四”先驱的脚印,创作了一批富于“性别批判”内涵的文本。尽管在强大的民族国家语境中,她们的创作只能处于边缘位置,甚至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她们的存在毕竟丰富了文学的发展,为女性解放和女性文学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庄子的时空意识、自我意识,反思庄子超越哲学。分析认为,生命焦虑是庄子超越哲学的心理起点;庄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浩瀚时空的忧惧、对荒谬人世的哀叹、对于自我困境的体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选择困境;这种焦虑感促使庄子寻找通往理想人生境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自觉是人对自己存在状态的反省 ,民族自觉则是民族对自己存在状态及生存意义的反思。然而 ,民族的自觉不仅仅是一种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过程。中华民族的自觉将会由对“性理”的自觉转向对“理性”的自觉 ,民主和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入 ,将是这种自觉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简论教师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勤于“反思”作为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已为大家公认,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情绪生成心理机制的角度论述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着重强调了如何利用需要、客体与预期的关系、观察性学习、表情训练、认知和评价、兴趣等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并指出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将之内化为自身性格并能有意识地在该方面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7.
早逝的花朵--析《伤逝》中子君的悲剧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家门的女性是否就意味着走向了独立?出走后又能走多远?子君的经历告知我们,如果没有思想本质的改变,女性的出走只能仅仅沦为一种形式.然而,要真正做到精神的独立,即使对当今女性而言,都似乎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积极发展问卷,对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于上世纪末出版后即获得很大成功并很快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评论者角度各异,观点不一。本文以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为依托,吸取心理学人格结构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分析在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母女两代人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上,自我意识由缺失到觉醒,迷失到重拾的过程,侧重探讨了自我意识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