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认为,盛行于两汉的吏民上书,不论是在巩固统一,防范分裂,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方面;还是在抨击权贵、整肃纲纪,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都起了一定的监察作用。作为监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吏民上书扩大了监察主体的范围,具有吏不分职位高低,民不论身份贵贱,人人皆可直接上书皇帝检举不法的特点,它不仅对职能监督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使汉代的监察工作深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然而,根源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种种弊端,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其监察作用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拜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士,按其游说的动机目的,大体上可分为志于道、志于功、志于利和志于义四种类型。除道不同宁隐不仕和志于义不屑为官者外,游说拜官以寻求面君的机会为前提,以忠言嘉谋为关键;同时,还需游说者细心揣摩君主的心理,擅辞令、逞辩说,娴熟地运用游说的方法和技巧。游说拜官既是臣择君,也是君择臣的双向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3.
沈伯素 《中华魂》2000,(6):27-27
《史记》载:少年韩信贫困受漂母进饭之恩,尽管老母不望报答,但韩信为楚王后,还是以千金厚赠。这一饭千金的故事,无疑从正面肯定了知恩图报的做法。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如遇拜官这类厚恩,肝脑涂地去报答就不在话下。今天说"拜官不必谢恩",是否有点不近人情?其实历史上早已有人这样干了。晋代开国功臣羊祜就反对拜官谢恩。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1888年上书与他的早期大同思想有直接的联系。"内圣外王"是康有为的思想体系,其渊源来自朱熹理学。他依循朱熹的伦理哲学,"修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其内的心性修养,产生了救国献身的精神力量;其外的穷究义理,得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公理,为今后的变法行动作好了理论准备。由"内圣"走向"外王",第一步就是《第一次上清皇帝书》。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1888年上书与他的早期大同思想有直接的联系。“内圣外王”是康有为的思想体系,其渊源来自朱熹理学。他依循朱熹的伦理哲学,“修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其内的心性修养,产生了救国献身的精神力量;其外的穷究义理,得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公理,为今后的变法行动作好了理论准备。由“内圣”走向“外王”,第一步就是《第一次上清皇帝书》。  相似文献   

6.
论汉代露布     
露布在汉代一般用于某些上呈的奏章或朝廷下达的诏令,它是下达或上呈时将内容公开化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汉代露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而主要用于时政信息的传播。这些时政信息涉及到皇帝号召公开传布的赦赎令信息和大臣们有关时政的公开意见性信息,如皇帝丧葬礼仪的奏请、大臣在国有大丧时的政治表态及对有关官员的举报和揭露等。元魏以后的露布主要用于军事传播。汉代露布在传播内容、传播特点、传播方式、传播作用等方面与元魏以后的露布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从家学的内容上,抑或从家学的形式上都起了奠基的作用。其时的家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学已在家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教育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具有开放性;三是妇女也能接受家学教育。汉代的家学在传承社会文化,培养造就各种专门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汉代的市     
汉代的市不仅仅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封闭的行政区域.政府规定在市中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及其家庭必须围绕着市居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市籍制度及与此相关的专职官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学家上书行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中法学家上书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法学家们采用积极的上书行为,希望能表达其专业意见,试图对法制进行更实质性的推进。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学家的社会法律地位特殊,导致其上书行为与我国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意义。适度地运用上书行为,有利于增强普通民众对法律的信心,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和尊严,健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汉代乐府咏史诗的创作量是较多的,分为乐府古辞、民歌、文人之作三类,具有音乐性,初步反映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抒情言志的功能,最早采用或确立了史叙、代言、论述三种咏史体式,有较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千人、司马及其它属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在对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认真考察梳理的基础上,以种类的不同加以分门别类地论述之后,发现这些实物资料极大地补充和拓展了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军事职官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汉代官吏家庭生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官吏的家庭生活有两大种情况:地方小吏和京师小吏一般情况下在任职期间不能携带家眷,与家人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而地方长官和京师长官则可携带妻子家人入住官舍或公府。在两地分居的小官吏家庭里,妻子在家承担主要的家务劳动及农田劳动。这是其享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基础。在夫妻团聚的大官吏家庭里,妻子随夫赴任,照顾丈夫生活起居,丈夫是其生活的中心。这两种家庭生活模式反映出汉代家庭中的两性关系是一种和谐相助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汉代太学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具有了比较完备形态的大学.通过对太学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太学的兴衰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统治者始终把通经入仕与太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实行"劝以官禄"的政策.太学对汉代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败。门生故吏之风的盛行,也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危害,成为东汉后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汉朝的官制     
文章着重对两汉时期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了解古人在官吏制度方面的优点、缺陷,促进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围绕汉代"乡三老"是否为官的争论聚讼纷纭,主要原因是对史料的掌握与理解上存在一些歧异,其实"乡三老"的身份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考之史籍,西汉"乡三老"是官,但未被列入吏员行列.东汉的"乡三老"既是官,可能也被纳入吏的系统.汉代县、郡国三老的职掌及作用与乡三老不同.  相似文献   

17.
旨在考证辽朝的中书省职官 ,认为大丞相 ,左、右丞相 ,参知政事等都是实职官 ;同平章事分为两类 ,其中兼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者是实职官 ,其他则为虚衔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完全是虚衔。辽朝的中书省职官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 ,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的原则指导下南面官的自身特点。另外 ,也兼及中书省与南枢密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宠亮 《南都学坛》2009,29(4):7-10
就现有材料而言,汉简所见"助吏"一般为下级的基层官吏,其担任的职务有燧长、府佐、置佐、令史等。在担任职务时,助吏的身份一般要注明,其格式则为"助+职务名"。这种为吏方式和我们通常了解的"守"行"假"等不同。分析相关文字记录,可以加深我们对汉代边地状况和汉代为吏的具体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德使能”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人才甄选制度,它是运用全面、严格的“德能”标准和考察手段对入仕者进行甄别和选拔,并根据德能水平的高低委以相应官职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六征”、“九用”、“官能”等。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具有自下而上的周期性推选、崇德与绌恶并重、甄选标准的德能兼备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巡视监察是我国古代监察机关所奉行的一种传统的监察方式。巡察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巡察的时间、方式、内容、特征、地位和作用 ,以及巡察制度的弊害等方面对汉唐时期的巡察制度进行考察 ,分析其得失 ,希望能为现今的巡视制度提供一定的资政史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