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初审美意识是形成审美意识结构的经验基础,它对审美意识结构的形成会起到一个"经验元"的作用。原初审美意识是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中所积累起的生命体验和原初审美经验,是审美意识结构中形成的各种经验因素,它处于审美意识原初状态中,为审美意识结构的形成提供原初审美意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审美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具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 ,但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地域辽阔 ,形成了南北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差异 ,然而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门时北方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左右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通过概念的定型化和符号化以后 ,整合为重内心体味而轻形体视觉的审美思想 ,给予中国文学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而春秋时期的审美道德化实际上是对中国人原初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艺意识形态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一种以社会心理为中介的实践过程.这种实践的心理机制贯穿于审美意识形态活动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主体形式的心理动机;文本内容的心理叙事;艺术形式的心理含蕴;艺术接受的心理体验.这四个方面及其密切关系现实地建构了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独特审美过程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校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教育环境。这种精神力量和教育环境都是由全校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形成的学校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舆论。它一经形成又反转来对学校成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而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这些都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的结果。因此,研究和弄清校风形成的心理机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良好校风的建设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丝绸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中国审美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丝绸丰富的色彩以及各种不同的编织方法再配以不同形式的花纹图案,形成一个色彩绚烂的感性世界,对中国审美意识形式感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丝绸在质感上给人柔软、舒适、细致的感受和清新、自然、轻盈等情感上的愉悦,滋生人的自由意识和审美体验,对中国艺术气韵灵动、空灵圆融审美精神的形成影响尤其大。探究蚕桑文明对中国审美意识形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审美精神的根源及其表现,深入地了解中国审美精神与西方审美精神的区别,理解中国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悠久深厚的自然审美传统 ,游山玩水、园林建造和于诗画中吟咏描摹山水是中国人自然审美的三种基本形式。此传统至今仍有重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理论上 ,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诸如自然审美、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美感从生理快感到心理快感之飞跃、人类审美心理形成之内在动力等基础理论问题 ,;现实上 ,它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然审美的当代文化价值 ,重视生态美建设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当代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由社会实践所决定的权能感是审美意识产生的主观前提。它是审美发展历史性形态的根据,说明了客观的人类实践活动如何作用于人类自身而成为丰富和发展人类审美活动的终极动力源泉。权能感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划出了范围,而人类审美意识只是在其范围内形成并发挥作用。权能感也是划分优美与崇高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8.
情感亦称“感情”。它是人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来源于实践,是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等制约的喜、怒、哀、乐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而情感思维,是人们以自己在以往实践中借助逻辑思维形成的“情”进行情感判断,表示情感态,以指导、支配、影响实践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心理功能。 情感渗透在人的一切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技与人的心理现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的心理内容及形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动力。人的心理又会对现代科技产生反作用。现代科技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复杂的 ,既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也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深层审美心理与审美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审美现象千差万别,也有许许多多共同之处。形成这些差别和相同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深层审美心理的差异和相同却是根本性原因之一。审美意识具有民族、阶级、时代、地域和个体的异同,它们是审美意识的内驱力的外指向,也就是人类深层审美心理的外在化。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审美诠释、审美意识和艺术审美取向等角度,分析战国秦瓦当艺术的文化审美意识。分析认为:战国秦瓦当艺术所投射出来的文化审美意识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是向外拓展的;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意识重在自然性,比前期瓦当审美意识更具社会性和精神性;不仅具有成熟而完整的审美意识结构,还具有丰富而成熟的文化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艺审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往往是先求诸言意之表,然后超越媒介形式而进入到无言无意的审美境界之中。这种审美意识,在我国古代美学及艺术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老庄的虚无学说及其对言意之辨的论述,既是一种人生的哲学,更是一种艺术的追求,它作为一种文化心理意识必然渗透到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追求     
人的价值追求根源于人的需要。价值追求以主体的价值认识为基础 ,又受到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和制约。主体的价值追求必会渗透于其实践目的之中 ,成为实践目的的核心。主体头脑中的价值追求一旦产生形成 ,就会转化成为动机 ,激发和支配实践活动。主体为了满足合理、正当的需要 ,而产生形成的价值追求 ,才是合理的、正当的  相似文献   

14.
色彩在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符号性特征十分显著,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它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心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审美意识是人类的基本欲求之一.这是自然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赋予人类的特征之一。“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普列汉诺夫,注:着重点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人的生理和心理中潜在的审美欲求是否能够变成现实性,这决定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所受的社会影响。普列汉诺夫在《艺术论》中指出,只有凭借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帮助与促进,才能使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形成成为现实。李泽厚先生提出“积淀”的理论,他认为“积淀”是人的美感发生与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悟,是对色彩缤纷世界的感动、臣服。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就是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人物的喜与悲都在自然景物中得到反映。这种生命感和季节感感悟使日本人萌生出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以“物哀”、“空寂”、“幽玄”等等范畴为中核,表现于文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绘本是一种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诉一个完整故事并传递丰富情感的启蒙读物,在培养幼儿审美意识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幼儿审美意识是一种审美敏感性,是超越纯粹意识的能动反应,是情感和想象力交织的自由意识。绘本中的色彩、图文、造型以及故事传递出的情感是幼儿形成色彩统觉美、图文认知美、造型艺术美和情感体验美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审美刺激。教师则需要将这种外在刺激,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实际经验结合、与真实情感沟通和与艺术形式融合的实践方式转化为幼儿内在审美意识,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色彩通过光线刺激人的视觉,形成复杂的色彩心理.影响色彩心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性格、职业环境、个人修养,外在因素主要有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时代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等.色彩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同样,色彩心理影响着人们的商业活动.探讨色彩心理在商业活动中影响因素,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到色彩运用于商业活动的利弊,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变异修辞是常规修辞的偏离形式.变异修辞意象审美是通过表达主体心灵体验激发审美意识外射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意识,接受客体则通过心灵震撼刺激产生审美意象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的心理刺激,产生诗性化的语言幻象,达到常规言语表达难以比拟的审美效果.作为审美意象的载体,变异修辞能有效帮助实现言语表达中的意象审美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江格尔》是一部气势恢弘的蒙古族史诗,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由广大蒙古族群众创作而成,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在《江格尔》史诗中有两个基本母题系列即:婚姻型母题系列、征战型母题系列。透过这两个系列可以看到蒙古族原始思维审美意识,及审美意识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