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辛亥革命胜利后,在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和主持下,中国形式上建立了一套以法、美为榜样,以三权分立原则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是中国人完全照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经过几年的试验、运行,它逐步蜕化、变质,最后成为封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民初民主政治实践是我国政治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一件大事,对之重新进行审视、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后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有重大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有过三次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一次比一次广泛、深入,也更有成效。 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九○三年十月出版的《浙江潮》第八期署名大我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以社会主义作为建立中国新社会之主义。一九○五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时革命党人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孙中山曾自称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要求加入第二国际,他们深信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甚至可能比欧洲更早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奋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中,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政权,有过洪秀全领导的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太平天国,有过孙中山领导创建的、曾被北洋军阀所窃据,后为蒋介石国民党所篡夺的中华民国,有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言而喻,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产物,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华人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之间的斗争,干预与放任是其相互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创造阶段,不存在私人垄断的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1937.1——1947.3)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实行的三三制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的开端。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策略,是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没有论述过在资本主义远未充分发展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列宁虽有论述,指出: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不要融合和保持独立性的条件下,可以和应当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以反对共同的敌人,但未进一步阐释。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几个资产阶级政党,为建立和捍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而呕心沥血、奋斗终身。本文试就国民党的改组及其历史必然性来揭示孙中山的党务工作,并进而揭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遥遥前路,罔知所届”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的。 早在1905年,孙中山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鉴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险恶,同盟会采取秘密结党的形式,入会者均须宣誓,誓词是:“当天发誓,驱除鞑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连续胜利戒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分子,采取和平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根据,是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时候,我国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此外,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不但有斗争,而且存在着联盟的关系,也是我国能够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的资产阶级可以分为买办官僚资产  相似文献   

9.
云南起义与护国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常常被人混同起来。由于这两个名词概念上的异同涉及到对这一时期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内容加以区别。护国运动是“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领导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稀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 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 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连续胜利,我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 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 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12.
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四项基本原则之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刘少奇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创立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中国革命胜利后,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起就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中国共产党要“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这个国家必须“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列宁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新中国,使我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国家政权之后,怎样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方面赢得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这在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史上是未能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共产党人在列宁领导下,曾实行新…  相似文献   

14.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六十三周年了。它的发表,使孙中山先生成为二十世纪初觉醒的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家中第一个与社会主义俄国结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孙中山先生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开始,也是他由旧三民主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主义者转变的重要标志。《宣言》发表后,孙中山先生坚定地执行“以俄为师”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参予和积极帮助下,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也就是《宣言》发表后一周年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完成了改组国民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也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从成立开始就同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一直是贯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此主要分别阐释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宋庆龄无一不与,是少有经历了它的全过程的革命家。她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演化中,经过了三次重大转变,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从1905年开始,中国出现20世纪第一个革命高潮——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时,整个世界还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体系,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尚处在准备阶段;中国民主资产阶级及其革命民主派站在历史的中心,无产阶级比较幼稚,居于资产阶级革命追随者的地位。宋庆龄  相似文献   

17.
容闳(1828—1912)是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一个卓越的爱国华侨学者。他是我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和复兴中国”,他曾经为探索和实现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案而努力奋斗了一生。为了这一目标,他向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过建议;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参加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成为民主共和的积极赞同者,热烈支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事业。由于他热爱祖国的真诚愿望,促使他在复杂的历史事变面前,能够深切感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他的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1977,(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主席的这一指示和其他一系列有关指示,指出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内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指出了这些走资派的资产阶级反动本质;指出了走资派已经成为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代表,是复辟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是没有什么人怀疑的。可是、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竭力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大肆低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搞早了”,“当今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等等,使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混乱。这是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彻底肃清它的流毒时,应当理直气壮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辩护。  相似文献   

20.
略论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演变过程。文章认为:西方民主思想、中国传统重民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阐述是中国当代民主观念的理论来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实践来源。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是中国民主建设进程中很难避免的一个阶段。当代的民主观念已超出政治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