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基于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性是丰富与复杂的,而野性、理性与神性是人性构成的基本内涵。沈从文基于人性之真、善、美三个维度,从人性的生态和谐理念出发,反思了人性的野性、理性与神性内涵建设问题。沈从文对人性内涵的生态审美建构具有历时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其对人性内涵的生态审美建构拓展了人性审美反思的高度与深度,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建设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的文艺理论,正如其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人性占据明显优势,同时神性的东西也不在少,其人性文论体现为:美在人的关好德行和人的需求;艺术要描摹和表现人的性格和心灵;艺术品要合人所用;诗歌与人的关系;作家修养;哲学为最伟大的艺术。其神性文论体现为:神赐美好事物并赐人感官享受美好事物;具体事物因分有绝对的关而显得美;关在神间;神是宇宙万物的创作者;见物思神;神赐诗人灵感。这种人性与神性俱有的文论思想对后人均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器作为中国古代器物文化的一个代表,凝结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也折射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与道德操守.文章在对传统玉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玉器造型设计中的神性、物性和人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器物、制度(仪式)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证了玉器中蕴含的人与神、人与物和人与社会三个维度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中国传统造物法则和欣赏中国古代玉器提供一个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由与理性的尖锐对立和斗争,二者的冲突把人类带入一次又一次的异化绝境,并使人类力图冲破这绝境开始一轮又一轮新的探索和追求.自由和理性的每一次异化绝境和重新开启带来的矛盾冲突与分裂斗争的烈度、强度,都比上一次更高、更大、更深刻,直到最后把人类历史和整个人类世界彻底带入异化的死境.自由和理性彻底走向自己的反面,彻底否定自己,也才彻底地实现了自己,达到全真、完善、完美的程度,使人类和神性得到完全的展现.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在现代生活的剧烈冲突中经历自己的更新,从而开启生命的崭新航程.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代的礼乐体系具有文化原型意义,其表现出的神性与理性的张力状态构成了轴心时代的基本母题。春秋以降,伴随人地位的提升,以及鬼神信仰的式微,礼乐体系呈现出庙堂与民间、天命与人生、理性与感性的多重断裂,神性退场与理性凸显彼此互渗,并达到某种平衡。这种情况在以礼乐为题材的出土文物(如绘画、服饰、陶俑、日常器皿)中表现明显,它们表现的主题逐渐由赞颂天德向高扬人德滑移,呈现出"人化"礼乐替换"神化"礼乐,以及现实艺术功能论替换神秘艺术功能论的总倾向。礼乐观念产生变革的动因在于士人理性对统治者治理需要的迎合。国家层面对礼教外衣的依赖与士人阶层建构文化身份的努力取得了价值共识,从而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达成了对礼乐信仰体系的重建。客观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体系在破坏之殇中亦蕴蓄建设之功,从而使其成为古代礼乐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6.
宗教批判——神性与人性的僭越与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宗教日益世俗化的当下,如何看待人与宗教的关联,反思宗教如何与人类共存?在人性与神性的现实思维框架下,建构一种怎样的内在逻辑,从而引导两者在世俗与神圣的交织中融合、挣扎、潜行?宗教批判是西方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现状的思想映射。在神性与人性之间,正确厘清宗教的功效与消极影响是宗教批判的价值所在。为此,本文试图正本清源,从宗教的产生、信仰的特质、人类自身的反思等视阈,以期解读它们的隐晦、深邃、现实的冲突与媾和等,并通过对宗教的反思与批判,在神性与人性之间搭建一座连接思想与灵魂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学既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呈现 ,也是人类在生存困境中所进行的精神突围。在这种精神活动中 ,始终灌注着自由的理想。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历程表明 ,西方人主要以“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两种方式达成自由。“理性观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求得人的解放与自由 ,它有理性主义与物性主义两种表现形式 ;而“神性启示”则在关于人生存的追问中 ,将人放在超验语境中言说人的存在 ,它呈现为上帝启示信仰和精神超越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克洛德和丁梅斯戴尔同为社会地位特殊的神职人员,他们具有众多相似之处,都拥有超凡的学识和毅力,信仰上帝,却涉足不被允许的爱情,然而在神性与人性的冲突之中,在爱情与宗教的选择中,他们对信仰采取不同取向来追寻各自的人生价值,展现出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透射出作者不同的宗教观和人生观,及两部作品中相异的创作基调和主题。  相似文献   

9.
人有三重性,即人的物性、理性和神性,它们代表了人的三种不同的生命欲求和存在力量。在此等力量的作用下,人生承载着肉体与灵魂、必然与自由两大矛盾的对抗。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来自于人的理性协调人生矛盾、叩问生命自由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希腊是两个古老的国度,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希神话都产生于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是人类童年时期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早期人类对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因此神话比较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思维文化启示。中希神话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共通的主题,但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差别。本文试从其系统性、形象特点、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中希神话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潜在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文精神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由于受到当今市场经济、外来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与冲击 ,存在着重新阐释的问题。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和对生活把握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和情感教育 ,对于构筑和弘扬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布菲特的艺术理念、技术实验与人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布菲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意蕴深邃,具有许多独特的创新性,其中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技术实验和探索、艺术形式秩序的特异性、艺术理念的质疑和人性回归等研究,不仅激发了现代艺术的质变,催化了现代艺术流派的诞生,而且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中的楚凤艺术形象历史悠久.凤图像艺术形式体现着强烈的自由艺术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与楚地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孟子言性有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是顺随众人言性而言性,性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另一方面是孟子自己对性的全新的理解与规定,即认为性不仅应当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而且还应当有能力真正实现它。孟子性命之分在于:既是本能又能真正实现的是性,是本能但无法真正实现的是命。如此规定,仁义礼智就是性,耳目之欲就不是性而是命,孟子正是在此意义上言性善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重彩画快速发展,形式风格多样,但大多陷于制作或吸收西画因素过多。作为民族绘画,重彩画应深深积淀于民族土壤之中,传统绘画的精髓——气韵和意境不能丢失。试图从材料制作和色彩方面,探讨当代重彩画的气韵和意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艺术本质问题,西方美学史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谱写了艺术本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这是西方美学的古代自然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古希腊以来的“艺术摹仿自然论”为主旋律,以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是自然的镜子说”为变奏曲,突出艺术的客体性。第二部是从启蒙主义到德国古典美学(公元18世纪-19世纪中叶),这是西方美学的近代认识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以认识论的观点改造过的“模仿论”和“镜子说”为主旋律,以“艺术的表现论”为变奏曲,高扬艺术的主体性。第三部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同时开始到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末),这是西方美学的现代和后现代人类(社会)本体论美学时期,这时的艺术本质理论是一曲曲无主题变奏曲,形形色色的观点的艺术本质论交混回响,新曲层出不穷,怪腔怪调甚嚣尘上。尽管如此,这第三部曲的种种声音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与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的某种精神因素、人类的语言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法制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人权建设宪政化,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中介,实现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完整而生动的展现了人性的本质。但现实体育的功利价值与工具理性倾向背离人性的本质,应当回归“为己之学”的价值传统和“original Olympic”的价值理性,努力践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