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从水利社会的角度考察了新疆汉族乡村社会,并围绕基层水利组织、"河规"与"渠规"、水利负担与水权实现、水利与乡村社会生态四个方面,探讨了民国新疆汉族乡村社会的水利运作状况。具体而言,"河规"与"渠规"体现了乡村社会的水利运作中的公有、公众管理的准则;而在水权实现过程中,乡民与基层精英们的不平等则反映了社会的内在痼疾;龙王庙会体现出乡民对变幻莫测的自然力量的某种畏惧心态。  相似文献   

2.
宁夏平原干旱的自然条件使得水利供给必然要依靠效率远高于私人小水利的大水利系统,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使得农民没有等待降雨的侥幸心理和退出大水利灌溉的自然空间。共同的水利灌溉需求以及地缘关系使得乡村社会形成了公共水利秩序,通过交水费的公共舆论、集体灌溉的“一把锹”和集体义务工共同维护着地方的水利秩序。干旱地区的水利作为农民的公共必需品,使得水利供给成为了地方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在干旱地区出现了政治动员下的义务工水利维修和政治兜底下的用水者协会运作。干旱地区的水利供给更为困难和复杂,需要农民、乡村社会和基层政权投入更多,进行更为高效协调的公共灌溉和排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现代文明史上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水污染和环境破坏给予全面的揭露与批判,在对人与自然关系作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中已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水利思想,包括水利与气候、水利与农业、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的关系。人与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和道德关系。面对水生态危机,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树立"自然内在价值"观念、建立合理的适合人的本性的生产模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对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自觉协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水和解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水利思想,全面的掌握生态水利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水生态问题的途径,以指导新形势下的治水实践,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水危机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庄子思想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自然。庄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就是自然;庄子根据自然的法则创造了理想的社会图景;其政治观以自然无为作为根本准则;人生观则从自然出发,淡化人生的痛苦;庄子的教育思想顺从人的自然本性;文艺观强调自然无伪,揭示自然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思想也是庄子批判儒家思想的重要武器。抓住自然思想就抓住了庄子思想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明代宝应地区水利状况复杂,水涝灾害频繁.不仅威胁到河运、漕运,而且对宝应地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明代国家和地方重视宝应水利事业建设。一方面,完善水官设置、筹措水利资金;另一方面.修筑堤岸闸坝,开筑斯河,治理宝应越河。明代宝应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对于改善当地区水利状况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水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水利乃安邦治国之大事的水利战略思想;按规律办事的水利建设思想;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的水利治理思想。第三领导集体的水利思想内部逻辑严密,是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老子和谐社会思想源于其"道"本体论哲学基础,并在人性自然、现实社会行为层面展示;对老子和谐思想的语义逻辑分析,有助于澄清对老子这一思想的字面解读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明嘉靖、隆庆时,吴中形成了以归有光为代表的经世之学.归有光不仅关心东南民生利病,而且提出发展三吴水利和西北水利的思想,这比徐贞明、徐光启早;他对吏治风俗变迁的考察,对科举日弊、讲学空疏的批评以及经学思想,对明清之际江南经世之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重申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社会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近代水利事业和水利教育的开拓者和先驱者,李仪祉不仅在大江大河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功绩卓著,而且情系水利教育,主持多所水利院校的创建,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水利人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利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包括育才重德,爱国为民;以师为本,从严治学;德才一体,言传身教;借鉴中外,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11.
农业干旱与农田水利治理机制 ——以湖北省沙洋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中小型水利系统脱节;市场化管理失序;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作用等,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民被排除在外,管理混乱;妨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致使农业干旱连年发生。新时期农田水利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入手,统一规划。建议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农田水利治理专项补贴,恢复统筹灌溉模式;恢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重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职权,恢复其管理职能;设置新的村民小组长,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农田水利是准公共品,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改革水利发展的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安全与发展、防洪与抗旱、开发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利院校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建设需要遵循高校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水利行业实践和区域特点,把廉洁文化教育有计划地纳入到水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立足行业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之核心理念,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水利院校廉洁文化教育项目。为了达至水文化与廉洁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水利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水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内涵,并把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公私合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水利建设需求大、耗资高,单靠政府资金无法有效解决问题。针对已建成、需扩建和需新建的农村水利,结合中国农村水利建设的自身特点,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了农村水利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必然性,提出了公私合作模式的3类具体形式(服务、运营和维护协议,购买——建设——运营,建设——拥有——运营),并从体制建设和政策保障2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农村水利建设公私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重点探讨了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及工程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清代前中期与后期在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数量、灌田面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前中期因政局因素更多表现为大规模与政府主导性,成果较辉煌;后期因政局动乱与民族问题而表现为兴建工程少、泉水灌溉等小规模水利设施兴起、原有水渠部分淤塞等。同时对清代本区的水利利用工具水车与水磨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政府的重视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文化、自然与灌溉工程三项遗产的获得者,都江堰水利工程虽历经两千多年却依然发挥着高效功能,这在世界水利工程中是绝无仅有的。领导设计、主持修建这一伟大水利工程的是否就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围绕这一问题,尚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考证。文章综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与民间传说,尝试对秦国蜀守李冰的生平、籍贯及其蜀地治水史迹进行系统性的考论,并藉此探讨历史名人文化价值的内涵构成及其当代转换策略,以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水利建设是中国水利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从三个方面论述民国时期的水利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说明这一时期水利事业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科技理论代替古代的治河思想和水利技术;对水利实行现代式的经营管理;培养水利科技人才,注重水利科学研究。但是,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民国时期水利建设举步为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物质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绩效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受益者。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国家和社会应更多地回馈农民、关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村小水利产权改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江苏省农村小型水利 ② 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使得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新途径 ,深化水利改革 ,寻求产权体制改革的办法成为新课题。围绕江苏省农村小型水利的实际 ,以产权理论视角 ,研究农村小水利工程产权改制的状况 ,分析产权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农村小水利产权管理机制为目标 ,为农村小水利建设与管理注入新活力的改革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