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量度系统一直广受关注,以往研究聚焦空间量度系统、隐喻义及跨语言对比研究,忽略了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空间多义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中包含类型、方向、维度含义,真实语料显示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在空间义类型、方向性和凸显维度数目方面都发生了泛化,因而呈现出多义性和丰富性:有些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兼表距离义、位置义和维度义;描述垂直方向无生物位置和量度的空间量度词参照面发生平移和旋转因而发生空间义泛化,但是垂直于参照面的方向特征得以保留,这说明方向特征在垂直维度中是核心特征;有些空间量度形容词描述维度数目发生泛化,兼表三维义、二维义和一维义,这是视角化差异造成的视点不同而形成的多义性。这三种类型的空间义泛化是通过视角和视点的切换,借助意象图式转换,根据语言使用者的交际需求产生的,体现了语言使用中的选择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把"是"判断和"具有"判断看作是两种最基本的判断形式,"是"判断与形容词相关,而"具有"判断与名词相关,它们都源于亚里士多德主谓命题形式(S是P)中的"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既具有逻辑意义(作为系词"是"),又具有存在意义(作为动词"有"),它既与形容词相关,又与名词相关.然而,命题主谓理论的发展使形容词逐渐成为谓词域的核心形式,而名词等形式被忽视了,"是"的"具有"意义也丧失了,命题形式日益形容词化,命题语言成为形容词性语言,由此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形容词性的命题语言的批判,恢复和确立以名词为主要形式的日常语言的地位,从形容词性语言走向名词性语言.这一结果被胡塞尔称为"具有"判断的恢复和形容词名词化,是语言哲学的内在转向.  相似文献   

3.
<正> 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在我国(特别是外语界)仍是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就英语写作中模糊形容词、副词的精确化问题谈一点意见。模糊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下,确有其特殊的作用。英语中象awful,beastly,dreadful,fine,frightful,grand,heavenly,horrible,lovely,marvellous,nice,simple,swell,terrible,terrific,tremendous,wonderful等这类概括性的、抽象的形容词,有时确能帮助人们思维,不少英美作家也不时地使用它们。但这类形容词的意思太泛、大概括、太笼统、太抽象,以致人人都可脱口而出,而被过度地使用了。英国  相似文献   

4.
对语言的模糊性,可以也有必要从两个维度上来把握。认知客体划分标准模糊性的表示,产生的是第一维度的模糊语言。认知客体个案类属模糊性的表示,产生的是第二维度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维度的开创性研究,作为模糊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其成果有可能使模糊语言学的现有研究纲领和基本面貌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不可避免。在区分“模糊”与“歧义”“笼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建的当前我国立法语言语料库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穷尽性考察后可知,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可分为“表达上的模糊”和“内容上的模糊”。其中“表达上的模糊”表现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上;“内容上的模糊”表现在代词与助词上。立法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法律简洁性的需要,也是法律周延性的需要。针对模糊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从立法技术规范的视角,应通过“避免不必要的模糊词语”“列举相关信息”或“条款补充”“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手段,使模糊信息明确化。  相似文献   

6.
从跨语言的角度对哈萨克语量度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进行了考察。指出在量度形容词的一对反义词中,积极成分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标记的,而消极成分则是有标记的;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的分布范围要大,使用频率也较高。同时指出了具有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的反义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形容词是英汉两种语言及其语法构词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词类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句法功能和形容词名词化三个方面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仅有利于外语教学与翻译,也有利于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交际中,虽然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忌讳模糊、含混,可实际上人们的交际活动却存在着大量模糊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些“模糊”的表达是得体的,是可以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浅析话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指出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得体。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模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重要构成元素,不仅可以增强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使作品意蕴内涵更丰富。通过对《老人与海》中模糊语言现象的具体探究,进一步印证了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形容词是各语言中构成方式最为多样,语法特征也各具特色的部分。从语言学的视角审视,中、日、英文形容词无论是在形态方面,还是在活用与语序规则上都各具特点。尤其是日语,除了有与中英文名称相同的形容词外,更有词义性质相同而形态及名称不同的形容动词。通过对三种语言形容词的对比和分析,探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是对比语言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而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交际中的语言。广告英语中通过使用一些模糊性的名词、数量词、形容词及动词等在表达字面意义的同时又暗示多重含义,而且广告英语的模糊性也体现在句式的运用上,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务合同,由于涉及到贸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其语言要求准确,清楚,以免在合同履行中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但是在某些时候也不乏模糊表达,这是一种利益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带来积极的效果,从而实现和对方的贸易交易。文章在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是相对精确语言而言的。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模糊语言一方面是指外延不明, 边界不定的模糊概念; 另一方面也是指某些地方用精确语言表达的模糊语义  相似文献   

14.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既有精确性 ,也有模糊性 ,二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商务英语信函 ,作为会话的一种书面形式 ,其写作往往追求明白与精确 ,但其中也不乏模糊表达。文章讨论了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得出 :如能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模糊语言使用的度 ,即模糊度 ,就能发挥其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独特作用 ,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新闻语言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它包含模糊概念、模糊综合评判、模糊聚类等多种表现形态。准确美、真实美、深度美是其独具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语言设计是特别的,艺术的,具有张力的。诗歌本身就要求诗歌语言承载或可以承载作为诗歌语言张力代表性元素的丰富意象。区供教授的诗歌《对话》(Dialogue)讨论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设计,特别是虚词或模糊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较其它文体语言更具有模糊芙学的要素和张力。即使表面没有意象的诗歌,有时恰恰也可以承裁或通过诠释承载更加丰富的潜在意象;这种现象取决于诠释者/读者/译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具体诠释或翻译来填充诗歌的意象虚位。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客观世界的基本属性,也是人脑思维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载体,自然而然亦具有模糊性。本文将首先浅谈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又因语言模糊性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故对其涉及的范围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探讨其中的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表比较的"有"字句,其典型句式是"A (没)有 B C".A、B为比较项,C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名词充当,其中形容词的使用占绝对优势.根据句子表达的口气,可以把表比较的"有"字句分为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肯定式中,充当C的多为量度重的单音节形容词;否定式中,位于C的是量度形容词和性状形容词,且后者出现频率略高,在表性状时,C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短篇小说《少女小渔》通过多种强化语言、增加语言效果的手段 ,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藻丽的风格。一是“多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 ,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 ,在动词后加形容词之类的附加成分 ,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是“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式” ,使语言藻丽多姿 ,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