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学的解构——论法的虚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法学采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对现代法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解构,认为现代法学理论是虚构的产物:用虚拟化的语言符号虚构出拥有自然权力的理性主体,理性主体又虚拟出法的正义、公平等价值原则,并把虚拟出的逻辑推理视为发现法的本真状态和实现法的正义和公平价值的唯一可靠途径。后现代法学通过对现代法学的法律语言、理性主体、法的价值和方法的虚拟性解构,逐渐走向建构阶段,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化与传统--两种法学方法论之界碑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艺群 《东南学术》2005,(5):161-162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概念的提出,表明一种以生态整体观为视角的法学流派正在孕育,形成之中。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主张,人类的法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法律主体观而以法律整体观作为其理论基石。既然这是以全新视角来审视,重构传统法学方法论进而形成新的法学流派,笔者以为厘清生态化的法学方法论与传统法学方法论相区别的界碑无疑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为此,本文将就此论题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不是开往春天的地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巍 《东南学术》2005,(5):166-167
笔者认为生态学的方法引入法学,只是使传统法学研究多了一种具体方法,而对传统法学研究的“以人为本”的利益衡量机制和主客二分的研究模式这些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论基石并未构成挑战首先,我们讨论的是面对生态危机法学领域内的方法论的创新问题,而不是在其它领域中的创新,那么我们必须遵守传统法学的概念规则。“当我们利用传统法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他们所使用的概念的含义,而且不得偷换概念,在这里前提下,我们再去找出传统法学理论的不足,健全法学理论体系,使法学同时考虑到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愿望,并同样按照传统法学的学术规范去建立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将环境法的规则体系融入到现有的法律体系当中,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和进步。”而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话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哲学、生态学、伦理学概念,比如说“主客一体化”、“人与生态的整体利益”、“自然的内在价值”。但这些概念并不是法学家提出来的,也从来没有纳入法学的话语体系,特别在法学语境中,主体、客体和价值这些概念有着特定的含义,任意改变其含义将会使法学体系陷入逻辑混乱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肖平辉 《学术研究》2023,(11):76-80
新冠疫情爆发,中国卫生领域内第一部“牵头管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施行,引发了学术界对卫生法新的一波关注。学术界提出卫生法学集法学、医学、公共管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其特殊性需要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构建。文章探讨了以传统部门法为生成逻辑的法教义学、社科法学在卫生法基本理论上的困局,提出领域法学作为卫生法学方法论上的理论重构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6月10日至11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实践理性与法学方法——全国法学方法论论坛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该论坛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五所高校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的学者联合发起设立。本次会议在法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应。共有来自各大高校及实践部门的14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并向会议提交了63篇论文。一、法学方法论的立场和问题法学方法论的研究与讨论在中国法学界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中国的法学研究者对于法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共识。何谓“法学方法”?它与中国法学…  相似文献   

6.
黄辉 《东南学术》2005,(5):159-161
随着生态理念被社会所接受,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开始借鉴生态理念来指导或促进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法学领域中,环境法学者最早接触到生态理念,结合对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研究,提出了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来指导法律研究,甚至提出“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来推动传统法学方法论的发展。然而,却少有人对“法学方法论生态化”加以界定和探讨。在此,笔者试图对此做些论述,以便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和更加关注方法论的学习与传授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后现代思潮在学术范式、思维方法上的革命性贡献的后现代方法 ,正在或势必将对法学研究范式转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法学研究范式也应回应这样一种后现代方法论上的转向 ,确保其长久的繁荣。因此 ,必须实现法学研究的解构范式 ,后现代语言学范式以及系谱学分析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法学方法论的视野中,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地位尴尬、处境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过多地凸显了法律的阶级对抗性,从而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个时代的中国法理学也因此成为受人诟病的阶级斗争法学。然而,阶级分析作为一种法学方法,不仅可以对应于阶级斗争,也可以为阶级合作、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并促使中国法理学从阶级斗争法学转化成为阶级合作法学。当然,要实现阶级分析方法的这种转向,要使法学服务于阶级合作与社会和谐,必须对阶级的概念与阶级分析方法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学体系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论.运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对我国环境法学理论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环境法学体系进行重构,将环境法学的基本假设、立法原则以及法律制度放到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内.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包括坚韧的"硬核"(基本假设)、"保护带"(广阔的辅助假说)和"启发法"(解题方法).环境法学的基本假设是环境正义;关于自然的权利问题、动物的权利问题、可持续发展、代际(内)环境正义等的理论是环境法学的"保护带";环境法学的"解题方法"是达致环境正义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12.
邓正来提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设问,企图通过批判西方现代化范式为中国法学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新方向。季卫东则站在捍卫和发展现代化范式的立场,认为“新程序主义法学范式”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本文认为邓正来之所以能够提出其设问,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现象,而基于程序性建构理性的新程序主义法学范式正是这一现象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并不能构成对它的克服。因此,一种超越新程序主义范式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诉求始终是被要求着的,它也要求我们在一种更广阔的思想版图中思考中国法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6)
综观法学之发展历史,法学之方法论纷繁复杂、各抒己见。本文试图从法学方法论的历史脉络之中,运用历史之维,发掘和证成立法评估的法学方法论基础;立法评估之方法基础,既不是早期宗教性信仰与自然法的形而上学式思辨迷信,也不是法条主义的逻辑体系迷恋,而是对法律问题进行整体综合把握,从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发掘法律本源之方法基础。笔者认为,立法评估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在于运用了"社科法学"之方法基础,即运用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诠释法律之问题,即运用"成本-收益"等分析框架来评估法律规范效果的一套新型社科法学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思维。  相似文献   

14.
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农地“三权分置”是中国深化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亟需在统筹法学和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完善司法解释和政策设计。法学解释强调所有权优先,经济学解释强调经营权可交易性和相对稳定性,两个学科对农地权利的解释存在差异,也存在平衡点。本文提出农地的“三权”的权利性质可解构为“所有权—兼具成员权属性的用益物权—次级用益物权”,其权利体系安排为:所有权是一种上位权利,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财产权,用以保护成员按份共有集体土地、享有农地流转和转用增值收益的权利;承包权是兼具成员权属性的用益物权,是农民关于农地共益权和自益权实现的载体;经营权是次级用益物权,应完善其权能并防止过度资本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行为法学振兴的历史条件、机缘、急待回答的问题诸方面论述了当代行为法学的时代意义、价值功能 ,并认为 :人类不仅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能力” ,而且应另外界定自己的“行为能力” ,重新确认自己在万事万物中的地位 ,方能建立新的行为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世伦  付池斌 《东岳论丛》2006,27(2):179-184
现实主义法学,是美国极其重要的法学理论,从它一诞生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美国的传统法学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法学思维范式:从关注“书本上的法”转向“现实中的法”;从关注法律规则的作用转向法官的司法活动。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战后新法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美国的现代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经济分析法学、批判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和“新公法运动”都仍然闪烁着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人"类型模式是生态化法学方法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舟 《东南学术》2005,(5):167-168
目前如何从生态化的角度构建环境法学体系成为了环境法学研究的一个亮点。本文希望通过对方法论中十分重要的类型模式及其生态化的探究,引出一个新型的“生态人”模式,为整个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我们知道,各种方法论的构建离不开对“类型模式”的建构,任何的理论要形成自己的体系,首先需要对对象进行一定的抽象,以抽象得出的内容作为基石来建立自己的体系,这种抽象的结果就是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法学之重构杜飞进我国法学作为建立在以往产品经济社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即应当怎样重构我国的法学呢?笔一一gU.为,必须大胆地在法学的旗帜上写上“权利”二字,并理直气壮地确立“人”...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法学的春天.在法学理论领域,学者们纷纷摒弃旧的思维模式,大胆吸收革新观念,对传统法学理论提出严肃质疑和新的思考,推动了中国法学的成熟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这些都是值得欢迎的好现象.但是,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造就了我国法学土壤的贫瘠,迫使根植其上的中国现代法学,在幼稚中艰难地跋涉.《中国法学》1995年第4、5、6期先后发表了张光博、陈桢和刘作翔同志关于中国法学发展的几篇讨论文章,其中对于法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法学到底该向何处走等问题,双方各抒已见,其目的都是发展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对于法学界所探讨的这些问题,确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笔者拟就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供学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